特斯拉的“自杀式”降价,点燃了今年经济大硬战的导火索!

2023-01-15

 

特斯拉又冲上了热搜。 

 

这次不是因为车祸或股价下跌,而是因为产品大降价。 

 

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由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从35.79万元降至30.99万元。 

 

 

好家伙,一口气降了三四万元,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史上不敢说“绝后”,但绝对是“空前”。 对今天入手特斯拉的中产来说,这相当于买一台特斯拉,就送两套鹤岗商品房。 

 

去年10月,一名女子发帖称,仅用1.5万元就在鹤岗买了一套房。 

 

 

马斯克都主动让利了,“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库克当然也要有所表示。 

 

去年,苹果中国公司宣布,在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2日,购买指定Apple产品,最高可省1000元。 

 

 

可别小瞧这1000元,要知道,前两年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 

 

 

“洋品牌”都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本土品牌就没必要再装高端了。 

 

2022年以来,奈雪、喜茶、李宁、安踏、海尔、格力、美的、海底捞、钟薛高、荣耀、小米、OPPO、vivo纷纷加入“清仓大甩卖”阵营。 

 

最近,“雪糕刺客”钟薛高放了一个大招,即将推出平价子品牌“钟薛不高”。只要花3.5元,就能品尝网红雪糕。 

 

 

消费领域的降价潮,还蔓延到了房地产市场。 

 

以前动不动就涨租、对租客爱答不理的房东们,如今纷纷化身“仗义大哥”、“贴心大姐”,不停给租客发祝福、献殷勤、送福利,甚至主动降租减租。 

 

这可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几十年未有的奇观。

 

 

这两天,住建部还出来说,首套房首付比、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轰轰烈烈的降价去库存运动,正在中华大地上疯狂蔓延。 

 

只有读懂这场砍价狂潮,才能准确预判中国经济2023年的走向。 

 

 

特斯拉的大降价,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从2023年1月1日开始,中国就取消了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这意味着,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车企,只要在中国市场上卖新能源汽车,每卖一台都得少了近万元的利润。 

 

为了对冲这部分损失,比亚迪、奇瑞、长安、上汽大众、一汽大众、荣威、零跑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涨价。 

 

 

这种突击涨价的做法,“劝退”了一些潜在消费者,元旦假期汽车门店的参观者都少了很多。 

 

于是,部分视销量为生命线的新能源汽车就自掏腰包,承担补贴差额。带头搞“保价”的小鹏汽车,还被很多车友誉为“业界良心”。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简直是“汽车行业的最美逆行者”。 

 

放眼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有特斯拉在元旦前后大搞降价活动。而且,几乎所有车型都降价10%以上,刷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历史纪录。 

 

那么问题来了,特斯拉为什么要这么做? 

 

之前“车顶维权事件”中硬刚消费者的副总裁陶琳,给出了她的解释: 

 

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涵盖了无数工程创新,实质上是 独一无二的成本控制之极佳定律 :包括不限于整车集成设计、产线设计、供应链管理、甚至以毫秒级优化机械臂协同路线…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坚持以成本定价。 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经济发展,释放消费潜力 。2023我们一起来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霸道女总裁”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全信。 

 

首先,与其他新能源大佬相比,曾在工厂睡了三年的马斯克,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成本管理大师”。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所有的汽车工厂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名副其实的“亩产之王”。2022年仅用1200亩土地,就生产了71万辆优质新能源汽车,亩产高达592辆。 

 

而蔚来汽车在合肥兴建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占地面积16950亩,规划年产能为100万辆,亩产能约为59辆。 

 

可以说, 特斯拉上海工厂堪比新能源圈的叶问,可以“一个打十个” 。 

 

除了成本极低外,造型独特的特斯拉还有一大帮死忠粉,享有远超其他品牌的品牌溢价。 

 

2022年第三季度报显示, 特斯拉每一辆车净赚7万元,而蔚来单车亏损15290元,小鹏汽车单车亏损9889元 。 

 

所以,特斯拉哪怕降价4万元,依然有3万元利润。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想都不敢想。 

 

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中国的造车新势力。 

 

马斯克之所以给中国消费者让利,就是因为中国本土品牌越来越成熟,让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使得特斯拉走下了神坛,从“一车难求”状态变为“库存积压”状态。 

 

2022年1-7月,特斯拉的中国月订单量都维持在10万辆以上。 

 

林志颖车祸事件发生后,特斯拉的订单量直线下滑,9月份降到了不足2万台。 

 

10月份,特斯拉搞了一场降价活动,订单量环比提升了100%。 

 

但进入11月,强心针就失效了,订单量降到了不足1.3万辆。 

 

 

为了保住2023年的销量,马斯克才发动了“自杀式”促销大法。 

 

特斯拉的这波操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官网因访客太多而宕机,线下门店也被挤爆了。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去年提车的老车主们,纷纷站出来“维权”。 

 

网络上传言,有人写小作文大骂特斯拉“割韭菜”,有人直接在线下门店拉横幅抗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先发者未必能笑到最后,后来者也有上位机会, 得消费者得天下 。 

 

 

不单单是特斯拉在自降身段,还有许许多多的品牌正在低下它们高昂的头颅。 

 

过去的一年,手机、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都出现了市场需求量下滑、品牌商销量下降的现象。 

 

以手机为例,2022年11月,苹果、荣耀、小米、OPPO、vivo的销量分别同比下降了29.4%、11.6%、27.3%、26.2%、36.2%。 

 

 

所以,不只苹果,其他四大品牌也主动搞起了降价促销活动。比如,小米旗舰机12s Ultra从5999元降到了4999元。 

 

为什么各路巨头都集体摘下皇冠做平民呢? 

 

原因并不复杂。历经三年特殊期,消费者都在有意识过紧日子。广积粮。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2%。 

 

人均消费支出减少的背后,是大家存钱的力度更猛了。 

 

今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新增13.21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 

 

4.72万亿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2021年全国税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多。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维持营收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价格打下来。 

 

正如刘强东所言:“低价是我们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除了降价潮外,最近两天,中国经济领域还有一则值得关注的新闻。 

 

一是宗庆后、曹德旺、李东生等21位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央视《对话》栏目的集体发声。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都坚定地看好中国经济。其中,“降本增效”、“市场规模优势”、“市场消费潜力”、“品牌建设”、“双循环”、“美好生活”、“强预期”、“提信心”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 

 

仔细一想,这和前文所说的“扩内需”不谋而合。 

 

消费,消费,一切都是为了消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