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亿驾驶员,堵车不应再靠限牌解决?
2022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创下新高。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最新消息,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我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5.02亿人,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汽车驾驶人4.64亿人,占驾驶人总数92.54%。2022年新领证驾驶人约2923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至2003年,全国驾驶人数量达到1亿人,用了整整54年时间。2003年至2014年,驾驶人从1亿人增长至3亿人,用了11年时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方面表示,2014年以来,我国驾驶人数量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期,仅用8年时间,我国驾驶人数量便突破5亿人,年均增加2500万人。
从地区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增驾驶人数量高于东部地区。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驾驶人数量增长约9.7%,中部地区为10.3%,西部地区为11.9%。其中,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增长迅猛,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目前已达2.89亿人,占全国驾驶人数量的57.8%。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驾驶人数量占成年人数量近50%,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2个成年人中即有1人持有驾驶证。其中,3年以内驾龄的驾驶人达1.03亿人,占比达20.6%;25岁以下低年龄驾驶人达5448万人,占比达10.9%,大学生成为学车领证的重要群体。
从驾驶证准驾车型来看,我国持C类小型汽车驾驶证的驾驶人达4.1亿人,占82.6%;持A、B类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驾驶人达 4977万人,占9.9%。
随着我国驾驶人数量的持续增加,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也同步迅猛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扣除报废注销量后,较2021年增加2129万辆,环比增长5.39%。其中,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23.05%,较上年增加240万辆,环比增长81.48%。
事实上,在部分城市实施“限牌”、“限购”政策背景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一定的增量空间未被释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当前汽车消费市场情况提出建议时,其中就包括全面取消汽车限购措施等。
日前,有消息称,北京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牌照限购政策将完全放开,但燃油车限行政策会更加严格,每天限1~2个号变成限3个号。
根据上述消息,牌照购置放开的政策会延续到今年年底,限号限行政策收紧会一直持续下去。其他城市的政策或也有调整,但是还在等待批复,政策出台时间可能要比北京晚一些。
“这个消息是假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虽然全国限购政策趋于宽松,但考虑到交通拥堵等原因,北京在短期之内很难开放汽车限购政策。
早在2011年,为了进一步调控小客车数量,北京就实施以摇号方式分配汽车指标的措施。这一举措也有效控制了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在该政策实施第一年,北京市机动车增长率就由2010年的19.7%直线下降至3.6%。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牌照,北京市一直有倾斜政策。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发布的《关于2023年小客车指标配额和配置比例的通告》,2023年小客车指标配额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3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7万个。
事实上,除了北京之外,上海也在收紧对牌照的限购管理。按照上海的新能源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曾解释称:“我们适当调整了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政策,也是将有限的道路资源去支持更多的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
“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好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移的措施,且特大城市目前拥堵情况仍然比较严重,道路管理仍有待提高。”崔东树认为,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对牌照的限购政策仍处于相对收紧的状态。不过,国内其他个别地区有可能会逐步放松或取消限购。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北京将放开限购的消息传出,还有消息称北京将会同步加大限号限行政策,尤其是燃油车限行政策将会更加严格。
在2022年12月21日,北京发布官方微博称,经北京市政府同意,自2022年12月22日起,暂缓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即尾号限行措施)。后续,将结合疫情发展变化和道路交通情况,及时研判恢复尾号限行措施的日期,并提前一周予以通告明确。
眼下,上述调整已经进行了多天,“堵车”成为北京地区出行常态。12月26日,北京三环以内道路的拥堵指数更是破8,达到了严重拥堵级别。不少网友都表示:“希望早点恢复限行。”
“通过对交通网络的智能化改造,可以把通行效率提升15%至30%。智能交通方案可以使得2027年之前,中国一线城市不再需要限购限行。2032年之前,靠交通效率的提升,拥堵问题就基本可以解决。”在1月10日举办的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称,四年之后,一线城市或将不再限购限行。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