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23|姚洋:如果想让消费立马复苏,只能是发钱

2022-12-30

 

回顾即将过去的2022年,海外环境动荡的背景下,国内受到新冠疫情反复的冲击,经济增长态势仍显疲弱。近期政策层面约束逐渐放松,开启了经济和市场环境修复的契机。

 

展望2023年,经济恢复态势有多强劲?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如何焕发经营活力?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新的动能?居民层面,如何增加收入,提振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新年开局,搜狐财经策划了《2023,看好中国》专题报道,通过对话12位著名财经人士,从不同角度研判新的一年如何重启经济。本期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姚洋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两方面:一个是资本积累,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根据姚洋的测算,中国当前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在4.7%-6.3%,建议将明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在消费端持续发力。

 

姚洋指出,随着疫情优化措施的落地,明年二季度经济会有一个较高反弹,明年二季度达到7%甚至更高都有可能。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相对偏高,明年如何进一步挖掘空间推进消费复苏?

 

姚洋认为,经过这三年疫情之后,老百姓的消费行为变得愈加谨慎。当前需求端偏紧,供给端富余的产能太大,如果想让消费立马复苏,只能是发钱,一旦发钱可以立即转化成GDP。

 

“我觉得作为一个应急措施,明年可以发特别消费国债,人均一千块钱,我们每年要发四万亿左右地方国债,拿出三分之一来拼一下消费,是完全可以的。”

 

其次,姚洋还向搜狐财经提议,希望明年五一劳动节政府能增加两天假期给老百姓,进一步恢复消费活力和信心。

 

对于目前继续采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姚洋表示,基建对于经济产生了托底的作用,但其拉动作用却越来越小。新基建就是为长期做准备,不一定说是为了拉动明年的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可以实现经济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

 

展望明年财政政策的使用,姚洋认为还会延续今年的态势,除了可以在消费端发力,还可以转变一下财政用法,把一些地方债用来给公务员发工资,“财政发力不要只盯着基建项目,财政可以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要转变一个观念,把钱花在人身上是值得的,消费端发力是促进经济复苏的最直接的方法。”

 

以下为对话精编:

 

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如何设定?您建议设定为5%以上的原因是什么?

 

姚洋:依据是我们国家的潜在增长速度,我自己计算仍然在5.5%左右,甚至更高一点。我觉得明年设定稍微高一点的增长目标是可能的,也是有利的。

 

原因是我们的储蓄率非常高,2020年的时候我们储蓄率为45%,这两年其实又增加了,因为老百姓存钱多了,那么这些储蓄最后会转化成投资。

 

由于中国目前的基础设施还算年轻,所以折旧率按5%来算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资本存量每年增长7.5%,资本对GDP的贡献是一半,所以可以算出来资本增长或者储蓄带来的经济增长为3.75%。

 

另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到底是多少,其实谁也搞不清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都是一个产差,就是顺周期的,所以好多人计算过去这十几年,我们的TFP是负增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肯定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它的计算也就出问题了。

 

总体而言,TFP的增长率对于GDP的增长贡献是20%-40%,这样就可以反推过去潜在增长速度是多少。如果TFP贡献为20%,高线就是3.75除以0.6,这样算下来空间比较大,在4.6到6.3,平均是5.5,这是我的计算。这是一方面原因。

 

第二,我觉得疫情管控的放开,尽管初期引起了一些混乱,但现在看来,每个城市都会逐渐平稳下去。北方地区来得都比较早,南方的城市也陆续在一波接一波,所以最迟一月底,疫情都会平稳下来,等到三月份开两会的时候,我觉得老百姓的心态就比较平复了。

 

明年二季度我觉得经济会有一个比较高的反弹,当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今年二季度没增长,今年二季度增长率都是零,所以明年二季度达到7%甚至更高都有可能。

 

三季度因为今年增长高一点,所以三季度会回落一点,但是四季度又会上去,今年四季度我估计增长速度可能不到3%。所以明年是一个低基数的,这些因素加总起来,我觉得明年达到潜在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

 

有观点认为,新基建是“四万亿重来”、“重走老路”,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不如从前,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姚洋:我觉得新基建就是为长期做准备,并不是为了短期的增长,基建投资在短期的的效果确实越来越差,但总的来说还是应该关注长期,不一定说是为了拉动明年的经济增长,长期可以实现我们的经济技术方面的更新换代。

 

影响当下消费决定的,并不只是目前的消费能力,也就是短期的可支配收入,还有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中国居民的储蓄率相对偏高,如何进一步挖掘空间推进消费复苏?

 

姚洋:怎么去促消费,疫情这道坎儿已经过去了,老百姓敢不敢动用自己的储蓄,或者把眼前的收入都花在消费上,经过这三年疫情之后,老百姓都变得谨慎了。

 

所以我觉得政府在消费端得做点事情,我们这三年消费端基本上没做事情,都是做的投资端和供给端。消费端怎么做?其实没别的办法,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就是发钱。

 

如果想让消费立马复苏,只能是发钱,因为我们现在的需求端偏紧,供给端富余的产能太大了,一旦发钱就可以立即转化成GDP。

 

我觉得作为一个应急措施,明年可以发特别消费国债,人均一千块钱,其实不多,我们每年要发四万亿左右地方国债,也就是说拿出三分之一来拼一下消费,是完全可以的。

 

我觉得还可以提一个建议,希望明年五一劳动节能增加两天假期给老百姓,这样对于我们稳定信心,甚至提振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疫情期间受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就是服务业,相比制造业还有不少限制?如何突破这些限制?

 

姚洋:我觉得有几件事必须要做,首先尽快让我们的文化和体育活动有观众,比如春节前一定要允许CBA开放,让老百姓进去看球,中超也是一样的,彻底开放让大家去看,这样对老百姓消费信心的恢复是很有好处的。

 

我倒不太担心那些服务业的小商小店,其实只要经济开始恢复,这些服务业自然会回来。因为我们还是得相信市场,那么多的写字楼,那么多的商户空置,它能不降价吗?不太可能。我觉得新的一年租金多多少少都会有所松动,除非这背后又是政府在管制。

 

事实上只要消费回来了,那些活下来的服务业的企业就活得更好了,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利润可赚,然后新的企业就会进入,当然有个别地方恢复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为它不是靠自然的人流,而是有意做起来的一些消费场所,再恢复的的确确会有难度。但像一般的商场,我估计恢复起来会快一些。

 

这三年里,很多中小微民营企业陷入困局,民生与就业情况受到深刻影响。如何有效恢复经济和推动企业再出发?

 

姚洋:我觉得单独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是有效的,但是关于就业,最终还是要靠整个经济恢复,如果经济不恢复,小微企业想发展起来也很难。

 

但是如果政府愿意的话,明年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继续免税,鼓励这些中小微企业活下去,因为对他们来说税赋还是比较重的。

 

比如只要是新成立的企业就免你一年的税收,甚至鼓励实施国营房主接着减免中小微企业的房租等,这些可能都会有作用。

 

您对老百姓的工作安排有什么建议?如何打理好自己的财富?

 

姚洋:因人而异。

 

有些人在三年疫情中没受到多大影响,都是拿固定工资,收入就没影响,那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儿肯定是假期出去玩一趟。

 

那这三年受损的人肯定会趁着经济恢复的时候多赚点钱,特别是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春节和明年五一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展望2023年,如何运用好财政政策,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姚洋:我觉得财政要在消费端发点力。明年政府的财政政策,我估计还会延续今年的这种态势,今年投资增长了10%左右,给经济带来了2.5%左右的增长,今年消费的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出口也只有约一个点的增长,所以我们今年的经济增长只有3%-3.5%。

 

明年出口的作用不会很大,因为现在出口已经负增长了,明年如果投资还是拉动经济增长2%-2.5%,消费就得加力,如果要实现5%以上经济增长,消费就必须至少贡献3%的经济增速,现在消费占到我们经济比重的65%,也就是说明年消费要增长5%。

 

第二个建议,大型的基建项目现在越来越少,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低,所以要把这些钱用在刀刃上。

 

我觉得可以转变一下用法,因为各地财政都很紧张,过去一两年,很多地方给公务员降薪,还有一些地方干脆到市场上去借款给公务员发工资,明年我估计上半年各地的财政还会很紧张。

 

一些地方债可以用来发公务员的工资,其实这也是促消费的一种手段,就是财政发力不要只盯着基建项目,财政可以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要转变一个观念,把钱花在人身上是值得的,消费端发力是促进经济复苏的最直接的方法。

 

来源丨路花经济分析

版权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