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公布电子签业务新进展,上线一年服务超20万企业用户
在传统商业场景中,合同的商议和签订是不可或缺的流程。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越来越多企业选择线上签约的方式,这也驱使电子签行业成为企业服务行业再度关注的焦点。
12月1日,在2022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SaaS连接专场”,腾讯电子签业务负责人黄炳琪介绍了腾讯电子签的一些新进展。
腾讯电子签产品于2021年上线。去年,腾讯在SaaS层的一大突破在于,将腾讯文档、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产品进行打通。腾讯电子签也进一步与这三大办公协同产品实现了融合。
黄炳琪介绍,腾讯电子签把签约功能搬到了腾讯会议,好处在于,在一些需要双方敲定合同文本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边开会边敲定边修改边填写。这不光改变了企业线上协作体验,更重要的是给商家带来一些商业模式的改变。
在合同签订时,企业客户也可以同时使用腾讯会议、微信等其他产品沟通协作,这都让电子签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腾讯电子签也跟企业微信进行了融合。对于稍大的企业,又会涉及到组织架构、流程、审批等等,这时用企业微信的架构能力,沟通能力和审批能力加上电子签的签约能力,这样对于稍微中大型的企业就更加顺理成章。
此外,腾讯电子签还优化了移动端的体验。企业合同本身比较复杂,不管是合同模板还是合同填写,在手机屏幕相对来说比较小,为此,腾讯电子签团队花大精力尝试了合同移动化,借助AI技术能够帮企业用户在合同编辑、合同填写环节一键生成,只需要做非常小的修改或编辑,就可以在移动端上完成签约。“在客户侧,原来必须得跑到电脑前去完成的签约,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就用手机完成。”
黄炳琪对36氪表示,电子签的落地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新冠疫情大环境下企业对在线办公、远程协作的刚需,同时也顺应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
电子签也能够让用户更便捷地维权,黄炳琪介绍,“而在法律维权方面,从用户收集证据维权,到法院进一步举证,腾讯电子签能够解决传统实体合同给维权双方带来的不便,还为处理合同纠纷和用户的法律维权提供了相应保障。”
电子签产品的一大特点在于双边效应。签约行为是双向的,一家企业采用后,很容易带动另一家企业使用同一个产品,个人用户同样会带动企业的使用——这也是腾讯的C2B战略的应用。产品上线一年多以来,通过市场累积电子签的第一批用户,再通过C2B的增长飞轮不断滚动,电子签团队很快就积累了20多万的企业客户。
在行业层面,目前电子签落地的行业大多为偏服务业,更多为严肃、大额场景,而且频度较高。黄炳琪认为,这类场景也是电子签最热门和核心的场景。对于保险行业、医疗行业来讲,合同存档至少10年,因此库存、管理、打印、邮寄等费用成本在几十至几百元不等,而电子签则能以几块钱的成本,降低成本,此外,电子签也能将签约时间大大缩短,在成本降低的同时提升企业签约效率。
而谈及当今赛道的同质化问题,黄炳琪认为目前还没有特别多的同质化现象。他提到,“同质化”的感觉可能来自电子签名非对称加密的技术原理,做大型的央国企项目为主的厂商,都必须用到这一技术。除了核心的技术原理和产品原理之外,各电子签商家的商业化模式也不一样,例如有厂商会依托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流量进行商业化推广。“现在,电子签市场还是蓝海市场,每一家厂商的市场,自己都做不完,没必要做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黄炳琪表示,“我觉得我们还是要面向自己最擅长的市场的用户。”
不过,市场还有广阔空间。据腾讯电子签团队观察,电子签的占比在传统签约方式中占比如今大约只有5%左右。黄炳琪认为,电子签的普及可能要以十年起计算。
“以支付做例子,微信支付从2013、2014年开始发力,到普及完成大概是2019年。签约跟支付的频率、认知度肯定有差距,我们简单乘以2倍的时间,可能才会达到超大范围普及的程度。”他表示。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