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严家,不简单

财富故事
2022-12-05

来源 | 风声岛(ID:fengshengdao)
作者 | 海边的风声君

 

01

 

1993年春节刚过,南京绕城公路B2标段的工作人员回来上班,意外发现其中三个涵洞项目已完成。

 

工程指挥部知晓后,现场派人验收,结果也大吃一惊。

 

三个涵洞不仅工艺无可挑剔,材料用的也是最好的高标号水泥。

 

再私下一打听,这已是转包五手的项目,无论谁来干,不仅不挣钱,还得倒贴钱。

 

关键正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这个预计140天的工期的项目,居然只花了72天时间就完成。

 

有些指挥部领导当即要求:环环倒查,找出这个“活雷锋”工程队到底是谁?

 

施工方很快被“揪”了出来:来自江苏淮安的引江建筑工程队,老板叫严介和。

 

 

施工队完工时,恰好是大年三十的凌晨,等所有人坐拖拉机回到淮安,已是大年初一的上午十点。

 

再仔细询问,严介和的工程队为完成这个项目至少亏5万,完工后一结算,实际亏了8万元。

 

8万元今天听着不算多,可当时的省会南京,房价才1000多一平,买套三室一厅不成问题。

 

指挥部的负责人既感动又不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做如此“蠢事”?

 

02

 

与严介和聊了几句后,指挥部的领导明显感觉他谈吐不俗,那些没啥文化的包工头根本没法比。

 

也难怪,如果不是因为超生,严介和可能依然是位受人尊敬的中学老师。

 

1960年,严介和出生于江苏淮安,家中排行老九。

 

老严家是淮安的书香门第,祖祖辈辈都是教书先生,直到严介和父亲这一辈,因家庭出身问题,全家被下放农村“锻炼”。

 

小时的严介和一家穷得叮当响,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用严介和自己的话来说:“当时家里没有一块布,只能穿稻草编的鞋,天气好的时候还凑合,一赶上下雪、下雨,那草鞋就完全泡烂了,只能光着脚跑回家。”

 

1976年,16岁的严介和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在家乡中学留校当了名语文代课老师。

 

高考恢复后,严介和考上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后重返家乡,继续当代课老师。

 

那时,全家人都指望他能转正,成为正式编制的教师。

 

说是老师,严介和其实只比自己班上的学生大两、三岁,更像是他们的哥哥。

 

彼此岁数差不多,为人又很随和,严介和很快就和班上的学生们打成一片。

 

班上有个小他3岁的女生,名叫张云芹,不仅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好,引起严介和的注意。

 

严介和动作很快,前后写了三百多封情书给张云芹。

 

面对严介和炙热的文字,涉世未深的张云芹很快沦陷,俩人私下发展成“师生恋”。

 

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直到张云芹毕业,身边人才知道他们已经在一起很久了。

 

1982年,22岁的严介和与19岁的张云芹悄悄领了结婚证。

 

婚后不久,俩人生下大女儿严晰,生活虽说清贫,倒也其乐融融。

 

可能也是太过甜蜜,婚后第四年,张云芹又怀上了二胎。

 

那时正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严管时期,严介和面临一个十分残酷的现实问题:要么打掉刚怀上的孩子;要么选择留下孩子,罚款加丢掉稳定的工作。

 

03

 

代课老师虽没有正式编制,可对当时的严介和来说,却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严介和决定生下孩子。

 

这个决定对严介和来说,十分痛苦。

 

他从教期间兢兢业业,深受学生喜爱,从未有过任何纰漏,得到领导和师生们一致好评,只要坚持干下去,转正机会非常大。

 

最终,当这个名叫严昊的男孩出生后,严介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缴纳超生罚款1.8万元。

 

严介和每月的工资还不到200元,这笔巨款相当于他8年工资。

 

严介和与妻子东拼西凑,好不容易靠借钱才交清了罚款。

 

不幸的是,由于没有编制,学校还是开除了他。

 

儿子的到来圆了严介和儿女双全的梦想,却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让他饱受整个家族的指责。

 

 

老严家骂他不争气,丢了份稳定的工作,还让家里人抬不起头。

 

老丈人家里更是炸开了锅。

 

张云芹家是商人世家,对女儿也很看重。

 

老张家很希望女儿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即便考不上,至少也能回来照顾家里生意。

 

谁想女儿先斩后奏,居然嫁给自己老师!

 

更可气的是,老师还不是个“正经老师”,没编制也没钱。

 

等大儿女出生后,张家勉强接受了严介和,条件是他尽快转正,解决身份问题。

 

熬了许久,不仅没转正,饭碗也砸了,严介和的压力可想而知。

 

愁归愁,可一家四口总要吃饭。

 

一家人只好靠养严介和四处打零工,以及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

 

1987年,淮安一家乡镇水泥厂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经营权。

 

走投无路的严介和在妻子的鼓励下,主动参加应聘,最终以高分被选为厂长。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半路经商的严介和竟颇有天赋。

 

凭借敢想敢做的作风、以及幕后出谋划策的妻子张云芹, 严介和不到三个月,就让这家濒临倒闭的水泥厂转亏为盈。

 

随后,得到上级肯定的严介和先后兼任七家工厂的法人代表,无一例外都让这些企业转亏为盈。

 

只是在这些企业中,他的身份都是“管理顾问”,并非真正的所有者。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个“高级打工仔”。

 

身份不重要,重要是严介和通过这些管理工作,攒下十多万元,彻底解决了家里生计问题。

 

看到自己亲手带出的公司逐渐走向正轨,自己还一直飘着,严介和有些心动,希望有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

 

1992年,市场经济大潮席卷神州,陈东升为首的“92派”高学历知识分子,纷纷下海经商。

 

严介和虽不算高学历知识分子,但也受这股风潮的影响,拿出十多万的全部积蓄,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前身)。

 

04

 

对于实力强的人来说,创业可以称为“下海”,可对严介和这种既没啥背景,又没啥本钱的小工程队来说,那就是“跳海”,拼死一搏。

 

公司最初由于实力太弱,盖不了楼,也造不了桥,只能承接一些道路施工的小工程。

 

这些往往是没人愿意干的“苦差事”, 严介和靠不断压榨自己的收益,以换取更多的机会。

 

1996年,全国开始大力建设高速公路,到处是旌旗招展的工地。

 

36岁的严介和从淮安跑了11趟南京,终于讨到一张订单,经过层层转包后,这笔标的29.4万的订单,算下来要亏5万的涵洞项目。

 

如果换别人,根本不可能接下这个项目。

 

但严介和与那些只知赚钱的包工头不同,他有文化,更有头脑,知道南京这条绕城高速是江苏省精品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下了命令:必须保质保量完成。

 

因此, 在已经算出干完工程可能要亏5万元的背景下,严介和决定为保证施工质量,索性亏到位,亏多少算多少。

 

 

严介和活干的漂亮,对指挥部说的话,也很漂亮。

 

激动不已的指挥部直接在现B2标三个涵洞位置开了现场会,评价:“整个项目如果都是如此质量,绕城公路一定是精品工程!”

 

这等于将严介和的项目视为标杆,也等于给他的公司做了次免费的广告。

 

严介和期待的结果出现了,不仅很多包工头主动找他合作,连工程指挥部也悄悄找到他说:“你就跟着我们,少不了你们活干!”

 

后续的项目,严介和一样保质保量完成,让人很放心。

 

05

 

第二年,指挥部将绕城公路的新工程大部分交给了严介和。

 

项目完成后,他前后赚了860万,而且是纯利。

 

亏了资金,赚了质量;亏了利润,赚了信誉。 严介和从亏本5万元的工程起步,终于收获了一家属于他的商业帝国。

 

后来,这个“亏5万不如亏8万”的故事,还被哈佛商学院作为经典案例记录在教材中。

 

资金充裕的严介和,不再满足于江苏市场,开始放眼全国,也有更多的合作商主动找上门。

 

1995年,一家日本投资商主动找到严介和,要求三个月内,将17.5公里外一处68万立方米的土方进行回填。

 

工程款可观,但条件也很苛刻:提前完成无奖励,每延误一天扣掉标价的1%。

 

由于项目周期短,土石方工程量极大,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全是“小日子”在刁难人。

 

严介和现场考察一圈后,同意与日方合作,放言:“他们越是刁难,我就越是要证明给他们看!”

 

 

在他的调度下,公司从附近城市调来280辆自卸车一字排开,绵延17.5公里,人歇车不歇,昼夜兼程。

 

工程最终花了87天便提前完成,日商很服气,也让“引江”大名响彻行业。

 

此后,国内许多大型土石方工程,第一时间会联系“引江”,除非“引江”没时间,否则不做其他公司考虑。

 

此次工程后,觉得时机成熟的严介和“引江入海”,正式将“引江建筑”更名为“太平洋建设”。

 

06

 

1996年,“太平洋”在严介和的带领下,形成集团化,光是旗下掌握的独立法人省级公司,就多达9个,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建筑行业第一私企。

 

太平洋集团走向规模化,是由于率先开启了中国建设行业的“BT模式”。

 

所谓“BT模式”,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

 

简单说,就是建设项目中,政府出资三分之一,企业垫付三分之二,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

 

这种模式特点是多头获利、长线受益、回报高,但关键点在于如何与政府维护好关系。

 

严介和首次试水“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宿迁市的洪泽湖大道项目。

 

此时,经济尚不宽裕的宿迁计划建设一条市府大道,但该市财政一时间无法负担,在与当地政府协商过后,太平洋建设决定垫资5000万元完成项目建设。

 

整个项目一言难尽,经历了非法、违法到合法投资的变化,好在最终顺利完成,成为宿迁日后崛起,走向长三角北部交通枢纽的重要保证。

 

看似亏本的买卖,严介和却算得明明白白。

 

俗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5000万是不少,但严介和相信,以宿迁的发展潜力,这笔钱很快就能还上。

 

况且,通过这次与政府的合作,太平洋建设等于在整个苏北地区做了次免费广告,对拿下其他城市的高速、桥梁、铁路等项目大有帮助。

 

事实也是如此,随后三年时间,太平洋建设陆续参与修建了汾灌高速、江阴大桥、南京地铁等9个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工程。

 

此时, 太平洋建设是全国唯一的一家,拿到这两个资质项目的民营企业。

 

 

这意味着太平洋建设有了与国企建筑工业同台比拼的机会,自此迎来爆发式增长。

 

连李嘉诚都在自传中,对严介和创业初期“以亏为赚”的理念给予了高度赞许,称其为“一代企业大家”。

 

2002年开始,严介和大刀阔斧收购了五十多家国有企业。短短三年,太平洋集团旗下公司就达到了115家。

 

不过,严介和收购这些公司并非想为企业添砖加瓦,更多是为了收购各地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博得当地政府好感,争取市政工程。

 

这套通过“零资产收购国企”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再从当地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的套路,严介和耍得有模有样。

 

具体操作就是有关方面将正资产的部门和负资产的部门打包在一起,使得整个资产变成零资产甚至是负资产,然后由太平洋集团收购。

 

随后,太平洋建设再以BT模式跟国企并购捆绑在一起,无往不利。

 

因为这项操作,严介和也背上了“侵吞国有资产”的恶名,他为此多次叫屈。

 

不过,严介和的身家确实在此过程中出现爆发性增长。

 

2005年的胡润富豪榜上,严介和的财富从15亿,暴涨到了125亿,跃升到第二位。

 

严介和财富积累之快,难免让很多人质疑,给他后续操作带来了阻力。

 

2005年,太平洋建设试图打包江西景德镇的3家国企,总资产80亿,立即被叫停;随后,太平洋建设又准备收购总资产达150亿,隶属吉林省国资委的8个项目,也被叫停。

 

仅一年后,“黑马富豪”严介和因被媒体报道“多家银行逼债、负债已达4亿”,居然陷入“负债门”。

 

07

 

按照当时媒体报道,太平洋建设集团负债超过130亿,被9家银行联合追讨,许多资产被变卖还债。

 

2007年,严介和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债务明细,自称“一丝不挂”,称其不良贷款只有1.31亿,根本不算个事。

 

为了平息内部股东的不满,严介和同时宣布退出“太平洋”董事局。

 

这时,刚满21岁的儿子严昊还在读大四,悄悄升任集团总经理。

 

私企老总将自己打下的江山交给儿子,也无可厚非。

 

谁知,长期隐居幕后的妻子张云芹,也高调加入“太平洋”,主管监事会,掌管财务大权。

 

谁都看出,严介和从前台退出,却又玩起了“垂帘听政”。

 

有人说,严介和这是在给儿子腾位子。

 

严介和矢口否认:“小孩怎么可能坐这个位置,太平洋建设的摊子这么大,交给严昊只会害了他,是对严昊的不负责任。哪怕是天才,严昊要接我的班,起码也得在20年后。”

 

20年太久,只争朝夕。

 

2011年11月13日,严介和以“华佗论箭”的名义,在上海举办了一个云集中外领袖的论坛。

 

论坛出席的嘉宾规格很高,邀请了美国的前总统克林顿、纽约前市长、爱尔兰前总理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尔普斯前来助阵。

 

醉翁之意不在酒,论坛只是个幌子,那天其实是严昊的婚礼。

 

证婚仪式之后,严介和当众宣布严昊正式接任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之职。

 

面对集团内外的质疑声,严介和直接放出狠话:

 

“我的儿子,能力是同龄人的20倍!”

 

08

 

作为命运转折点的“代表作”,儿子严昊寄托了严介和的深切期望。

 

严昊进入公司之前,严介和曾送给他一辆豪车,严昊却悄悄将车卖掉,拿100万去投资煤矿生意,不到一年就黄了。

 

严介和知道后,没有责怪儿子,反而鼓励他:“切身的体会才能告诉你不要轻易相信商机,做事业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这一切收获,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确实,有钱人家不在乎亏,在乎花钱能买个教训。

 

严昊接班不久,太平洋建设就接手一个大手笔项目:总投资高达数百亿的甘肃兰州新城建设,当时几乎没人敢承接。

 

因为项目条件很特殊,承包商要在180天之内夷平700座土山,如果不能按期完成,每逾期一天就要赔偿2200万元。

 

几经招标后,太平洋建设最终接下了工程,而且果真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土石方作业,幕后的严介和由此又获得一个新的称号——“现代版愚公”。

 

严介和表示,不用多宣传太平洋建设,企业也不会再出现2006年那种现象,反正打死也不找银行借钱了。

 

相比严介和,严昊接任后,比父亲更懂“时务”,也更大胆。

 

2015年,当中央宣布开启“一带一路”政策后,严昊立即将公司总部搬到新疆,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西推进。

 

自此,太平洋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营收超过数千亿,连续四年都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建筑公司。

 

2019年,严介和将个人所持有的太平洋建设集团7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严昊,加上原有的20%,严昊持有了太平洋建设集团90%的股份,成为最终控制人。

 

这年, 33岁的严昊以1200亿的身家,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9位。

 

有人可能会好奇,严介和是不是将全部财富都转给了自己儿子?

 

他还有个女儿在干嘛?

 

09

 

其实,严介和名下还有个苏商建设集团(简称苏商集团),女儿、儿子分别持有80%和20%的股权,后来企业经过变更,严昕持股比例增至97.5%,成为实控人。

 

相比太平洋建设集团,苏商集团成立要晚得多,但也是一家国际大型基建集团公司,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管理为核心产业,深耕高速公路、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港口、码头及大型市政、水利工程等业务,资产也是近千亿规模。

 

至于严介和,他退出太平洋建设后,搞了个庄严智库,又先后创办华佗论箭组委会、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太平洋商学院,坐而论道。

 

目前,严家两代人分别掌管太平洋建设、苏商集团以及华佗集团,早已是近万亿的超大型家族企业。

 

严介和后来创作了《新论语》一书,里面全是他这些年经商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看过这本书后,很多人的评价就一个字:狂!

 

他在书中说:“一个人不要太优秀,相当优秀就可以了,太优秀的人太痛苦……”

 

这句其实是自夸。

 

还有:“什么是脸面,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踹几脚,扬长而去,不屑一顾!”

 

面对记者,他表示:“ 很多人说我很狂,其实做到我这个份儿上,还很谦虚,那就是装了。

 

严介和狂言不止于此,他还看不上很多同行。

 

他曾批评王石引进国有资本进万科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是愚蠢行为”,炮轰许家印“搞什么都亏,卖冰泉,冰泉亏,搞足球,足球亏,不是骗子是什么?”

 

回归文化人行列后,严介和曾夸下海口,要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听说莫言获奖后,他又说,放莫言先走一步,他将来要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当太平洋建设集团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稳居全球工程与建筑业私企第一时,有人询问严介和是否有上市考虑?

 

严介和说:“一流的企业不上市,二流的企业要上市,三流的企业不上市。”

 

在他眼里,太平洋建设与华为一样,都是一流的不需要上市的企业。

 

而且,他再次口出狂言:“ 我哪怕不上市,赚来的钱也一定能超过李嘉诚。

 

好家伙,不上市就不上市呗,还顺便让李嘉诚“躺枪”。

 

狷狂是严介和一贯的“本色”,他曾毫不讳言说:“ 我能一直狂下去,这才是真正的牛逼!

 

不过,严介和确实有狂的资本。

 

2021年,太平洋建设集团总资产达到4570亿元,手握上万亿的订单;《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位列第149位,稳居全球工程与建筑业私企第一名。

 

胡润中国百富榜2021年排名中,严昊以1250亿的身价排名第30位。

 

某次网易财经举办的论坛上,严昊一句总结深得人心。

 

他说,我的人生总结只有三个字:生得好。

 

这其实是他的父亲严介和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昔日超生事件的一句总结,他当时也笑着总结道:“生得好!”

 

这句话有意思,严家更有意思。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