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隐形冠军”背后的金融支撑

商界观察
2022-11-18

长期以来,德国之所以在先进制造和出口贸易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其成功经验之一是拥有一个强大的中小微企业群体作为支撑。尽管这一群体很多“隐匿”在德国的乡镇,但它们往往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占有极高的市场份额,业务做到了全球或区域领先。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教授将这类企业称为“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2021年以来,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两相比较,德国的“隐形冠军”与我国的“专精特新”企业有诸多相似之处。德国“隐形冠军”的发展策略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探索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变局之下的德国“隐形冠军”企业

 

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通常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细分领域为世界前三强公司或者某地域名列第一;二是年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三是鲜为外界所知。根据西蒙教授的研究结论,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平均营收为3.26亿欧元,员工数平均值为2037人,存续期的中位数为66年,接近70%在工业制造领域,拥有极高的专利数量。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增长并保持市场领导力,其成功秘诀在于专注于核心业务、持续创新、全球营销、追求质效、贴近客户和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2019年,西蒙顾和管理咨询公司(Simon-Kucher & Partners)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有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其中德语区(德国、瑞士、奥地利)有1533家,占比56%;而仅德国就有1307家,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美国(366家)。

 

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德国以工业制造为支柱的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面对严峻挑战。面对全球需求下降和供应链中断的冲击,一方面,德国政府通过财政、就业、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大对“隐形冠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隐形冠军”企业随机应变,持续研发创新,遵循“工业4.0”(Industry 4.0)发展战略,加快数字化转型,在逆境中增强企业韧性。

 

实施经济组合援助。一是德国政府及时推行500亿欧元即时救助计划(Immediate Assistance Programme),以赠款方式补助雇员10人以下小微企业。二是提供由政府100%担保、固定利率为3%、期限为10年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快贷计划”(KfW Quick Loan Programme),发放对象以10人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为主。三是通过设立6000亿欧元的经济稳定基金(Economic Stabilisation Fund)为企业提供联邦贷款担保或资本重组支持,帮助企业克服现金流短缺问题,尤其是重点支持那些一旦破产将对德国经济或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实体企业。此外,政府对初创企业、新增投资和特定行业(如数字化与科技、气候与可持续、文化教育、新能源汽车等)提供融资和税收优惠支持。据统计,疫情期间,德国有17万户中小微企业得到政府担保贷款支持,500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及时援助赠款。

 

推出就业保持计划。为确保疫情冲击下企业雇员队伍稳定,德国政府于2020年3月推出“紧急就业保持计划”。该计划对因疫情影响而停工的企业雇员给予补助,雇员按停工时间最高可获得80%的工资收入补助。在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020年第二季度,补助申领人数高达600多万。保就业计划在增强德国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失业率在2020年7月仅比年初上升1.3%,达到6.3%,目前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保持自身战略定力。在获得政府鼎力支持同时,德国中小微企业依靠长期积淀的自源性资本和政策性资金,有效抵御了外部冲击,保持了市场活力。作为产业链上的关键部件环节,许多“隐形冠军”企业弹性安排产能,与上下游客户共商对策、共克时艰,保证产业价值链稳定和长期合作关系。为确保在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它们不临时改变赛道、不降低产品质量,努力捍卫“德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数据表明,在整个疫情期间,德国中小微企业的平均杠杆率没有明显上升,2021年德国非金融企业平均杠杆率为68.7%,远低于国际上其他主要经济体。

 

持续研发不断创新。在疫情影响下,德国支柱产业的头部企业纷纷推出战略转型计划,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成本。但企业支出中唯一不降反升的是研发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费用。例如,工业连接件“隐形冠军”浩亭公司(Harting)在其强势领域插拔式工业连接件和洗削工艺方面,持续增加投入改进核心技术与工艺流程并不断提出专利申请,从而确保其在细分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此外,德国林德液压公司(Linde)在疫情期间,逆势增加研发投资推动生产运营数字化,提升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成功打造了智能化的“黑灯”检测车间。

 

2022年以来,受俄乌冲突、供应链失衡和全球需求疲软等不利因素影响,德国面临通胀飙升和潜在的能源危机,处于疫情复苏阶段的德国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又一次面临“疾风暴雨”冲击。对此,政府通过寻找替代能源、保障供应链持续、平抑原材料价格等措施,努力缓解突发事件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冲击。“隐形冠军”企业们更是先行一步,针对德国政府新近提出的“工业5.0”(Industry 5.0)概念,启动“以人为中心、提升韧性、可持续和可循环制造”(Human-Centric,Resilient,Sustainable and Circular)为核心理念的新一轮产业转型。

 

协调金融合力支持“隐形冠军”企业

 

德国的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资本市场规模较小。在过去40年全球金融化和私有化浪潮中,德国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坚持以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为主体的三支柱银行体系,公众银行市场占比接近50%;证券化率长期处于低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5%,远低于占比20%以上的制造业。在社会市场经济理念主导下,德国银行体系三支柱协同为“隐形冠军”等中小微企业提供长期信贷和融资顾问;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协同为转型和创新型企业提供长期性、非盈利性资本金和信贷资金。互补协同的金融支持,为“隐形冠军”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德国协调性金融体系对“隐形冠军”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的立国理念。德国之所以能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赶超英国并确立了制造强国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长期形成的崇尚实业的国民文化。在“大实体小金融、强企业弱银行”的经济模式下,德国实体企业的平均利润率普遍高于金融机构10%左右,实体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超过金融机构,从而为长期保持经营增长和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德国的“三支柱”银行体系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可以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储蓄银行和信用社经历几次整合之后在数量上仍远多于私人银行,而且广泛地分布在德国的各州县乡村,贴近中小微企业,成为中小微企业长期稳定的关系银行(管家银行)和金融顾问。充足的资金来源和较低的融资成本有助于德国中小微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政策性银行互补协同。以复兴开发银行(KfW)为代表的19家政策性银行被称为德国银行业的“第四支柱”,其资产占德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的12.3%。德国的政策性银行长期坚持补充性和中立性原则,通过转贷模式与商业银行互补合作,共同支持“隐形冠军”中小微企业。以德国复兴开发银行为例,根据法律规定,其业务中涉及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比重必须高于40%。实际上,中小微企业融资是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唯一长期亏损的业务板块,这不仅体现了德国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坚定支持,同时也表明金融监管层对中小微企业融资设定了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德国复兴开发银行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以转贷款形式投放,商业银行按标准审核后发放贷款并做好贷后管理。德国复兴开发银行参照主权信用享有AAA评级,能够以很低的成本从市场融资,然后再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提供长期限融资支持。

 

三是鼓励股权投资支持初创企业。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面对大量的科技创新产品,德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通过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传统工业制造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网联化转型。随后,德国陆续提出《德国高科技创新战略》(The New High-Tech Strategy:Innovation for Germany)和《数字经济2025战略》(Digital Strategy 2025)。推动智能制造,势必需要孵化大量科创企业。鉴于德国股权风投市场规模过小,德国于2016年启动了“新初创时代”计划(New Start-up Era)。该计划从孵化、加速、成长、成熟、持续增长等阶段,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股权投融资解决方案。经过数年的实践,“新初创时代”计划获得了极大成功。多层次的股权投资推动德国形成了世界领先、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初创生态体系,各类孵化和加速中心每年培育出3000多个初创企业,其中许多企业成为了数字时代的“隐形冠军”。在企业初创期,其融资来源主要由政府公共资金引导,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欧盟三个层面设有多项初创引导基金。例如,联邦政府的高科技初创基金(HTGF)是一个为高度创新与技术导向型公司提供的早期资助计划,在公司运营的最初3年内提供100万欧元初始资金,后续还可提供总共不超过3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高科技初创基金计划从2005年推出后迄今已设立4期,总额近100亿欧元。在加速和成长期,通常采用政府公共基金与私募风投基金形成公私合作形式(Public-Private Funds),为科创企业提供多种加速创新和发展融资,每个公司平均获得投融资金额在2000万欧元左右,最高可达6000万欧元。公私合作投资计划中有代表性的基金包括Coparion基金、ERP/EIF风投基金、德国复兴开发银行资本(KfW Capital)等。此外,德国还通过政府担保、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在成长期和上市前期,德国的许多科创企业往往能够获得国际大型私募基金如软银、Accel、Sequoia和Tiger Global等的青睐。例如,近年来国际私募成功投资了N26、Celonis、Personio、Wefox Group等一批来自德国的独角兽项目。

 

充满活力的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专精特新”这一概念早在2011年由工信部提出,旨在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截至2022年4月,全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4万多家,其中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76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848家,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支撑。从专精特新“小巨人”看,企业年营业收入通常在1亿元以上且研发费用占比高于3%,60%以上的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70%的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22%的企业其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0%。制造业单项冠军,更是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2021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收增速、利润率和发明专利成果占有量,分别达到了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的2.2倍、1.4倍和3.4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体现了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韧性。

 

近年来,受经济结构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失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专精特新”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成本上升、订单不足、资金紧张等严峻挑战。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效,有关方面陆续推出若干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扶持力度。在信贷支持方面,鼓励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平台和大数据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应收账款、供应链、特许经营权等融资解决方案,鼓励保险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各类信用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国家开发银行为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提供专属融资。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在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立“专精特新专板”,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在2021年11月开市的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是“专精特新”企业。

 

几点启示

 

总结德国“隐形冠军”的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一是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我国商业银行较难复制德国的管家银行模式,但在制定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可以考虑降低对专精特新企业增速和盈利的过度关注,适度增加融资的普惠性和长期性。目前,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已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率先打造“不看砖头看专利”的“技术流”信用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专精特新企业增信,探索提供覆盖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元化一揽子金融产品。

 

二是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功能。政策性银行要发挥好融资补充性功能,从法规制度上明确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融资比重、优惠贷款产品、定价和期限等指标,设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优惠信贷产品,在特定赛道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初创资本、融资担保等金融支持。

 

三是鼓励支持多层次股权投资。德国通过“新初创时代”计划,对企业从孵化到持续增长的各个阶段,提供了不同方式的股权和信贷融资解决方案,其经验对于完善我国的私募股权和风投基金政策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建议有关部门系统梳理有利于落实“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政策措施,完善部门和地方协作、公共资金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投融资机制,借助多层次股权投资积聚资源,精准扶助“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做专做强。

 

四是探索数字化转型合作。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我国培育了上百家“独角兽”科技企业,遥遥领先于德国。此外,中国在部分细分工业领域的研发制造,也逐步处于领跑地位。但德国在“工业4.0”战略引领下,在全国范围已经建立了12个数字化中心(Digital Hub Initiative),每个中心聚焦一个特定行业产业集群,鼓励初创为围绕特定行业的数字化领域进行研发创新,与行业集群中头部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从早期开始匹配与合作,形成数字化领域“产学研用投”一体化的创新生态,从而培育更多的数字化“隐形冠军”企业,其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