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十问:百企之际,企业如何走好“上市 ”下一步?

商界观察
2022-07-26

来源丨盛景新经济(ID:sjwl360)
作者丨杨青

 

北交所正式迎来了第100家上市公司。从2021年11月开板至今,北交所不仅帮助投资者挖掘出了一大批优秀创新型企业,更补足了资本市场制度缺口,在助力中小民营企业资本化和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是,北交所作为新生事物,很多企业家仍然对其不太了解。北交所的审核流程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在北交所上市?为了上市,企业又需要做哪些准备?为此,出新研究采访了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资本研究院院长杨青,他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北交所的上市规则和发展方向。

 

    分享嘉宾


杨青:盛景网联联合创始人,资本研究院院长。他是商业模式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的全能专家,新三板千家挂牌企业推动者,已经有5家咨询辅导过的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精华速览

 

一、从开板到现在,北交所只新增了20家上市公司,上市速度是不是太慢了?


二、什么时候是申报北交所的最好时机?

 

三、什么样的企业能在北交所上市?

 

四、北交所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是怎样的?

 

五、亏损企业能不能上北交所?

 

六、北交所现在股票成交量不高,这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吗?

 

七、相比北交所,更想去创业板、科创板上市?

 

八、比起创业板,北交所有哪些优势?

 

九、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之间,企业应该如何做选择?

 

十、北交所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光明?


一、从开板到现在,北交所只新增了20家上市公司,上市速度是不是太慢了?


四川一家企业登陆北交所,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正式达到100家。相关媒体报道铺天盖地,譬如“北交所的百家时刻”,这确实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国人很喜欢整十、整百的数字。

 

在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100家后,我们和很多企业家进行了交流。有企业家问从11月北交所开板到现在,8个月时间才发展了20家企业(开板时有81家,转板1家),北交所的上市速度是不是太慢了?


我的观点是:一点都不慢。

 

● 审核周期问题

 

北交所官方公布的上市的审核周期是两个月(不含回复问询时间)。所谓“不含回复问询时间”指的是公司递交材料后,北交所会发反馈函,也就是问题清单,而公司答复的时间不计算在这两个月内。

 

其实,北交所审核流程已经是所有证券交易所中最快的。创业板是“3+3”,官方说的是6个月,但是实践中创业板目前最快的审核流程是9个月。大部分企业在创业板注册之后,都要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审核时间。科创板相对来说快很多,大部分6个月就可以完成审核。

 

科创板和创业板都是注册制,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主板很快也要实行注册制。比起以前的审核制,主板上市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但即使同样是注册制,创业板最快的审核流程是9个月,科创板是6个月,仍然不如北交所。目前的数据,北交所平均审核时间是143天,而一家名叫惠丰钻石的企业仅用71天过会,刷新北交所记录。所以北交所的审核时间是最快的。

 

●  申报时间点问题

 

除了审核周期问题,还有申报时间点问题。上半年申报北交所的都是用年报的数据,虽然北交所是去年11月开板的,也要等到今年年报出来再申报上市。大部分企业年报都在3、4月份发布,从出完年报到走完地方证监局和券商的流程,绝大多数企业5、6月才刚刚开始申报,因此6月份正是北交所上市申报快速起量的时候。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北交所上市慢不慢?其实一点都不慢,反而即将迎来上市小高潮。截至6月29日零点,北交所已经受理了52家企业的上市申请,还有39家企业已经在排队问询。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点,这52家已受理全部是6月排进去的,其中6月28日一天就收到了18家企业的上市申请。

 

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还会有100家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到今年年底,应该能看到200家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回顾一下创业板,创业板2009年10月开市,2010年10月份开市一周年的时候,只有135家创业公司。因此,企业在北交所上市的速度一点也不慢。

 

二、什么时候是申报北交所的最好时机?

 

今年的200家上市公司可能只是第一步,如果继续展望的话,明年可能会有多少家?

 

这就要看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有多少了。新三板实行分层制度,企业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只有创新层企业才能去北交所申报上市。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创新层新增515家企业,这些企业说白了都是为了明年的北交所去储备的。

 

此外,根据公告,目前有304家公司处于上市辅导期。所以综合来看,原有创新层的企业+新增的515家创新层企业+304家上市辅导期企业(有重合),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交所的蓄水池共有1696家企业,所以我们相信北交所明年会迎来更加快速的增长,乐观的看可能会达到400家上市公司。

 

因此我建议,没有挂牌北交所的企业,最近一定要尽快启动,这两年一定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处在一个快速大扩容的时间窗口,错过这个时间窗口,可能就会水涨船高,上市门槛也会越高。特别是一些还没有挂牌新三板的企业更要尽快启动,因为企业必须在新三板上待够12个月,才有机会申报北交所。没有股改的企业更要抓紧时间进行股改。7月份能启动,今年就可以完成股改,明年完成挂牌新三板,只要其他条件满足,2024年年底或25年差不多就可以申报北交所了。

 

三、什么样的企业能在北交所上市?

 

不断有同学问我,“什么样的企业能上北交所”?北交所现在有一个标签,叫做“专精特新”,大家总是会把专精特新跟北交所完全画了等号,好像北交所只收专精特新,不是专精特新就上不了。所以有些企业问,我的公司不归工信部管,还能上北交所吗?

 

这个问题给大家再次明确一下,不是说非得是专精特新,才能上北交所。北交所的确特别欢迎专精特新,的确贴了一个专精特新标签,但并不是说非专精特新企业就上不了北交所。我特意把现在的100家上市公司做了梳理,大家可以看看跟你有没有关系。

 

先说一下北交所的负面清单。房地产类、金融类、学前教育类企业都上不了北交所;产能过剩的企业,由于国家的限制,也上不了北交所。能上北交所的,是国家大力扶持的、创新类的企业。这里边既包括专精特新的创新类的企业,也包括现代服务业。

 

按照证监会的行业标签来看,北交所的100家上市公司里,排名第一大类的,是电子通信设备元器件,有17家;机械制造类的排名第二,有16家;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排名第三,有12家;医药医疗类的有10家,化学制品类的有9家。

 

很有意思的是,这里面还有9家服务类的企业,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建筑设计类服务公司,比如说设计院,还有招标服务公司、环卫服务公司。也就是说,能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不一定非得是专精特新。

 

另外,做汽车零配件的企业有8家,这个好理解;食品、消费品类的企业有7家,这个可能比较出人意料,像盛景的学员企业“朱老六豆腐乳”,过去主要在东北,现在我看全国都有了,也是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此外,还有做食用菌、做宠物食品的、做竹子家具的消费品公司,他们其实都属于研发+制造+销售型企业。

 

此外,还有5家新材料类企业,2家做新能源设备的企业,2家航空航天类企业;还有1家批发零售类企业。这家批发零售类企业是做汽车4S店的。所以北交所包容性很强、不限制行业,只要不是负面清单里面的、有一定创新性的企业都可以去申请。

 

当然,在北交所上市的主流公司确实是专精特新。据统计,100家上市公司中有60家贴着专精特新的标签。这60家企业中,有22家是国家级的,35家是省市级的,还有3家公司的子公司获得了专精特新认证。所以专精特新毫无疑问是北交所特别重视、也特别喜欢的上市目标对象。

 

在国家级的2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里边,有3家是盛景的同学,分别是:山西的科达自控,河南的同心传动,还有浙江的三友科技;北交所开板时上市的81家企业里,有13家是盛景的学员企业,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

 

四、北交所的收入和利润情况是怎样的?

 

2021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年报都已经发布,总收入是704亿,同比增长30%;净利润76亿,同比增长22%。

 

如果以5000万利润为标准画一个分界线,那么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利润在5000万以下的公司有57家,利润在5000万以上的公司有43家,比例接近一半一半。在净利润5000万以下的57家企业中,净利润在2000万以下的企业有8家,在3000万以下的企业有21家。

 

除了今年年报的利润,我们更要看申报时的利润,今年有4家过会企业申报的时候利润在2000万量级,一家叫荣亿精密的企业申报时利润只有2200万,所以北交所的门槛确实不高。在去年到今年新增的30家上市公司里,有8家利润2000万量级的公司成功上市,占比超过1/4。因此,北交所上市的门槛真的不高,2000多万利润的公司也有很好的机会。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在北交所排队等待上市的公司利润水平在逐年上升,用目前排队企业的利润中位数来算,基本在3400-3500万左右;从平均数来看,也在3600万左右。3000万利润以上的公司将成为主流。

 

五、亏损企业能不能上北交所?

 

亏损企业也能在北交所上市。

 

在北交所的四套上市指标里面,只有一套指标是和净利润挂钩的(市值大于2亿,连续2年净利润大于1500万或最近一年的利润大于2500万,加权平均ROE大于8%),剩下的三条标准都与净利润无关,这三条中,除了市值的要求,一条说的是营业收入及增长,一条说的是营业收入及研发投入,还有一条说的就是看研发投入。因此,如果亏损企业满足以下标准的任意一条,也能在北交所上市。


● 预计市值不低于4亿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1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

 

● 预计市值不低于8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合计比例不低于8%;

 

● 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对于很多研发类的公司,特别是像医药研发这种前期投入大、利润在后期的公司,一旦药物研发成功,后面可能就迎来高速发展。正是考虑到了不同行业公司的发展特点,北交所才制定了比较灵活的上市条件。


六、北交所现在的股票成交量不高,这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吗?

 

最近几天好多人问我,说北交所现在的成交好像很低迷,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实事求是地说,北交所现在的成交量是很低迷,没办法和创业板科创板比。虽然说比以前的新三板活跃很多,但仍然交易量不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但是,不能说北交所因为换手率低而导致其上市公司股价和市盈率的下跌。咱们来看一个换手率高的案例:

 

“北交所转板第一股”观典防务,主营业务为无人机,观典防务转板之后,成交倒是变活跃了,自5月25日转科创板后的25个交易日内,平均每天交易额在1.8亿元左右,平均每天换手率是9.12%。而停牌转板前最后一天的交易额是800万元,这意味转板后平均每天的交易量是之前的220%。但转板前收盘价是21.88元。转板之后,股价当天大跌20%,6月19日收盘价是17.28元,跌了4.6元。

 

创业板和科创板的确换手率高,但是换手率高一定意味着股价高吗?不是的。观典防务,成交体量放大了22倍,但股价该跌还是跌。我并不是说它以后会持续跌下去,而是想告诉大家,从北交所转板到科创板之后,不是闭着眼睛就能挣钱的,也有相当一批赌北交所转板成功的股民是被套住了的。

 

目前,北交所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在22亿左右,这里面有41家公司的市值在10亿以上,59家公司的市值低于10亿。虽然有接近60%的公司市值低于10亿,但他们的市盈率并不低——截止到6月28日,北交所的平均市盈率是24.8倍,约为25倍。北交所头部企业的市盈率为40-50倍,大约有10家;市盈率在20-40倍的公司大约有37家,如此看来,北交所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企业的。

 

比市盈率更重要的指标,是发行市盈率。它指的是公司在IPO时候的市盈率,表示真正从北交所拿走了多少钱,代表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我们拿北交所和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做一下对比。

 

在北交所上市的100家公司中,最低的发行市盈率是9.54倍,上市时拿了8600万,公司叫五新隧装。最高的发行市盈率是90倍,是一家名叫创远仪器的公司(现已更名为创远信科),它融资2.67亿。位于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上的公司叫同享科技,19.8倍,它融资了1.22亿。

 

创业板总共有329家上市公司,这329家上市公司中,发行市盈率最高的达到249倍,这家公司叫铜冠铜箔,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材料,募资35个亿;但发行市盈率最低的公司只有7.98倍;发行市盈率的中位数是24倍,这家位于中位数上的公司叫兆龙互连,它募资4个亿。

 

因此从发行市盈率的中位数看,北交所和创业板其实相差无几。

 

总体来看,在北交所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有83家公司募资规模在1亿以上,其中1-3亿之间的有65家,低于1亿的有17家。融资规模最大的公司叫贝特瑞,它融资16亿元,最近又发布了一个大额的再融资计划,准备继续融资;融资规模最小的公司叫永顺生物,它融资3600万元。2022年最新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中,平均每家公司的融资规模在1.5亿左右。因此,北交所的融资能力其实是不差的,真正好的企业有很多机会。

 

七、相比北交所,更想去创业板、科创板上市?

 

我认为,如果不是硬科技企业,还是尽量不要去科创板上市。现在科创板的强科技属性越来越明显,我们期待在科创板上的硬科技企业将来是有机会和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的。之前看到一家做基因的公司申报科创板被否,据说就是因为科技属性不够。所以我觉得对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可能目前科技含量还没那么足,因此尽量不要选择科创板。

 

创业板给大家列举一些数字进行说明。

 

●  2020年创业板实行注册制以来,成功上市了174家企业,这174家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平均利润是1.5亿,不足5000万利润的企业有8家;

 

● 2021年,创业板上市了153家企业,这些企业上市前一年的平均利润是1.38亿,不足5000万利润的企业有6家。
综上,不足5000万利润的公司在这两年创业板新上市中的占比只有4%。这个数据一出,相信很多同学就不用纠结——你是愿意去北交所上市成为优秀企业,还是愿意去创业板拼那4%的小概率?答案不言而喻。

 

所以如果企业利润足够高,能达到8000-9000万,达到了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中位数,自然可以申请创业板。当然如果去北交所上市,北交所肯定会更欢迎;如果企业规模还没有那么大,利润水平不到5000万,我不建议上创业板,因为那里边你就是凤尾。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建议去北交所上市,去做北交所的龙头企业。

 

其实在创业板中,有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市盈率也不到40倍,所以如果在创业板上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特别有亮点的公司,你上了创业板,就变成分母了。但是如果在北交所,你就有可能成为独树一帜的、吸引别人眼球的北交所龙头。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北交所一直在跌,是说明北交所不好吗?不是的。一时的涨跌说明不了什么,而且更重要的是,北交所作为一个新市场,从历史经验来看,一定会跌一段时间的,我们称之为“整固期”。

 

股市跌跌涨涨再正常不过,而新的市场一般来说就是涨少跌多。这从创业板和科创板就能看出来——创业板成立的前三年,跌了接近一半,创业板指数从1000点跌到500多点;但是再之后的三年,创业板指数翻了7倍,迎来了那次众所周知的“大牛市”,从585点直接上涨到4000点,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今天;科创板同样如此,从开板算起到现在快三年,从1000基点最低跌到800多点,最近又开始大反弹。

 

所以一个新的市场基本上都有一个“先跌后涨”的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交所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整固期”之后,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八、比起创业板,北交所有哪些优势?

 

首先是上市时间短。刚才我们讲到,创业板的审核周期是最长的,这也与在创业板排队上市企业的数量有关。目前,300家公司在创业板排队上市,沪市主板是133家,深市主板125家,科创板是最少的,有70家,还不及北交所的90家。排队企业的数量会影响审核周期,进而影响企业上市时间。

 

除了排队情况,还有个因素是过会率。

 

创业板2022年一季度收到了46家企业的上市申报,通过了40家,过会率大约是86%;北交所在2022年一季度收到了13家企业的上市申请,通过了12家,过会率大约是92%。在数据上,北交所暂时领先。

 

所以给大家一个结论,如果你是5000万利润以下的公司,强烈建议你不用犹豫,不用纠结,不用找领导、券商和投资人去反复地去论证,就去北交所上市,用最短的时间把上市公司的身份拿下。创业板和北交所的差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而且当你成为一家北交所的上市公司之后,如果你的企业发展得好,完全可以转板,目前已经有转去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成功案例了。

 

除了上市时间,北交所比起创业板还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税收优惠。比起创业板,北交所有一个特殊的税收优惠:对于股东的个人分红所得税免去20%的税收,这和新三板是一脉相承的;

 

二是北交所在股份发行上有独特的制度。对于定增两千万的公司,北交所允许企业自办发行,无需证券公司以及律师事务所走流程;

 

三是北交所股份限售时间更短。对于机构股东和中小股东,北交所设置了6个月的锁定期;对于大股东,北交所设置了12个月的锁定期,均比创业板短很多;

 

四是北交所股权激励的上限更高。主板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股票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创业板和科创板规定不能超过20%,到了北交所,这一数字放宽到了30%;对于单一的受激励者能够拿到的股权激励上限也做了突破,主板要求不得超过股本总额的1%,而北交所明确提出是可以超过1%的。

 

此外,北交所还允许实际控制人给自己和亲属发股权激励,这充分考虑了很多中小企业的特点,是北交所在制度上做出的重要突破。


九、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之间,企业应该如何做选择?

 

上市是企业资本运作的第一步,一定要把方向选准。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之间,企业应该如何做选择呢?我为企业家们总结了几个原则:
除了上市时间,北交所比起创业板还有以下几个优势:

 

● 如果你的企业科技属性没那么强,就不要上科创板;

 

● 如果你的企业利润水平没那么高,就不要上创业板;

 

●  如果你有北交所上市的规划,即使利润还没有那么高,也建议先尽快启动新三板,因为很多公司需要时间来规范和整改。


总之,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很重要。对于不同量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对中小企业来说,一个确定性的“上市公司”的身份特别重要,北交所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快上市、更快募得资金,同时也能鼓励团队士气,一举三得。

 

十、北交所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否光明?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明白国家想要什么。

 

2020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1年国务院又发文,提出“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

 

为什么说北交所的设立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什么北交所先天性地带着专精特新的标签?就是因为我们国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在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过程中,要把全产业链彻底打通,解决所有“卡脖子”的难题,强化供应链的韧性,补全发展的短板。所以国家要扶持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未来要带动1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其中除了政府给予的资金扶持,还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推动我们的小巨人成长,北交所应运而生。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推动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创业板推出;2018年中美贸易战,2019年科创板推出。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几个重大时间节点我们发现,国家一直在使用资本市场这张牌帮助中小企业发展。

 

盛景嘉成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我们坚定看好北交所;盛景自己也成立了基金,专门投资于专精特新企业。当用一个更大的历史格局看待北交所的时候,我们坚定地相信,北交所将用比创业板更快的速度迎来上千家上市公司,未来的北交所一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现在国内共有4800家上市公司,今年下半年就有机会看到5000家上市公司,我们坚信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会继续蓬勃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企业,更多的投资者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