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面子不值钱,赚到钱才是最体面的活法
来源丨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作者丨笑笑
因为40亿的“20融创01”债券获得展期,叱咤商界多年的孙宏斌泪洒当场。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和创业者而言,面对当下市场诸多的不确定性,大多数人变得焦虑而又脆弱。
有的企业家和公司创始人干脆选择躺平,以最低员工人数勉强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观望时局变化,等待利好政策;
而有的曾经叱咤商界的企业大佬甚至堂而皇之的当起了老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当大多数企业家和创业者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困境不知所措的时候, 2021年被评为最悲情人物的俞敏洪却以新的样貌重新站上舞台,开启新的征程。
对于新东方从教育转战直播电商,很多人并不相信俞敏洪能够成功,甚至不少人以调侃的口吻将俞敏洪与罗永浩进行比较,并早早得出俞敏洪成不了第二个罗永浩的结论。
然而不管面对什么样子的质疑甚至冷嘲热讽,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团队始终天天准时出现在直播间,锲而不舍的卖着他们的土特产。
从白手起家到最高2000多亿人民币市值,俞敏洪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家,并且早已实现财务自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成功企业家却在当下选择带着一群“教书先生”在直播电商里“摆地摊”,“做网红”,不免让一些人感觉有失体面,不明白俞敏洪为何甘愿放下身价做直播。
当看着自己公司剩下的五万多名员工也可能丢了饭碗,每一个员工实实在在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作为这家企业的当家人你会怎样选择?会不会敢于放下企业家的面子,选择重头再来?
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重新创业更是举步维艰、困难重重,但俞敏洪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面子不值钱,赚到钱才是最体面的活法!
去赚钱才是一个有担当的企业家最大的体面;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公司活下去才是创始人最大的体面!
“奋力求生”是人们与“东方甄选”的情感共鸣
6月的一个普通清晨,董宇辉一如既往的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用力卖货:
董宇辉自黑“一口长得像自己的锅”搭配一口流利的中英文双语,这段2分钟的短视频忽然在朋友圈引发海啸般的传播。
在默默无闻的坚持半年直播后,“东方甄选”直播间几天内涨粉100万。
随后6月15日,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直播间聊到新东方前同事的时候,多次哽咽:
“现在都没有解散那个群,虽然没有人发信息.....他们那么好......挺想他们的。等新东方好的时候把他们再接回来!”
在黑板上,董宇辉写下 “Hard work pays off” (天 道酬勤),擦了眼泪请大家将这句话发在直播间。
直播间中的59万人同时重复了这句“Hard work pays off”(天道酬勤),并收到了一亿多点赞。
众所周知,“东方甄选”卖的是农副产品,但是不收取任何直播坑位费。
无论董宇辉举着锅奋力卖米,还是谈起曾经新东方同事时泪洒当场,“东方甄选”奋力求生的同时,还想着为更多人支撑起生存空间,这样的做法感动了很多人。
三年来,几乎每个人都感到了生存的不易,带着自己在生活中感到的压力、彷徨、失意,越来越多人涌向了“东方甄选”的直播间 。
多年以前,俞敏洪做客《鲁豫有约》,鲁豫曾问俞敏洪:“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新东方没有了?”,俞敏洪的回答是:“早晚会没有的......,如果什么都不让我干了,开辆吉普车,一路朝拜,走到青藏高原,我会很开心”。
然而2021年当新东方真的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俞敏洪并没有像之前说的那样潇洒,而是带着新东方奋力求生:
“你不能因为这样的突发事件,然后说不干了。我可以一走了之,但我一走了之以后,背后新东方五万个兄弟姐妹们该怎么办?你过去所构建出来的所谓从绝望中寻求希望的精神、永不言败的勇气,你向谁交待呢”?
“双减”政策出台后,一篇名为《俞敏洪,我敬你是条汉子》的文章开始在朋友圈转发。
文章内容源于2021年11月4日俞敏洪宣布的几件大事:
1. 为农村的孩子捐献了近8万套估值4000多万的课桌椅。
2. 无条件的给所有新东方的学生进行退款。
3. 员工工资该结清的一分都不少,全部结清。
4. 房屋租赁的违约金全部结清。
新东方的这次转型,仅多个教培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损失就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
即使公司全部退出教培主营业务,处在生死边缘的节骨眼上,新东方依然将精力放在有序裁员、结清员工工资、为消费者“无条件按比例退款”的任务上 ,让人不由敬俞敏洪是条汉子,为他骨子里那份老派知识分子的“担当”和“体面”点赞。
关停大部分教培业务后, 去年12月29日新东方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
59岁的俞敏洪正式开启直播助农,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卖起了农产品。
直播伊始,俞敏洪身先士卒坐在镜头前,娓娓道来他的经历和观点。
那时的俞敏洪身上刻满了读书人的朴实和沉稳,坐在直播间的他好像在做个人演讲。
因此,在一众花里胡哨的主播和流量密码面前,俞敏洪的直播内容显得然并不占优势,而且没有太多网友肯为俞敏洪的情怀而买单。
在俞敏洪与直播团队苦苦摸索半年后,“东方甄选”忽然开光,将镜头再次对准那些满口段子的老师 ,集“双语”、“文化”、“内涵”、“情怀”、“段子”于一身的“东方甄选”横空出世,成为网红主播中的一股清流,脱颖而出。
从0到100万,新东方团队足足用了半年时间,但从100万到200万,新东方只用了三天。
6月13日“东方甄选”登上当日抖音带货榜第一名,当晚营业额达到了1534.3万元,相当于俞敏洪首秀时的3倍。
受直播间的效应影响,新东方在线的股价也迎来攀升时刻,6月13日,盘中最高涨幅达100%。收报8.72港元,涨幅39.97%,美股盘涨超10%。
“东方甄选”一飞冲天的炸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重要的一点在于人们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看到 新东方人虽然“奋力求生”但依旧乐观积极,用幽默化解一个个艰难与尴尬。
于是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可以看到有开书店的网友在这里买书,卖虾的网友在这里买虾。
对于大部分“东方甄选”的顾客而言,他们不是在购物,而是在“东方甄选”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奋力求生”的身影,为同样身处困难时期的自己加油许愿。
企业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带头人
去年末新东方股价蒸发90%,一度不足2美元每股。
正当投资人急于清仓新东方股票的时候,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段永平以卖出空头期权的方式买入新东方股票。
今年1月,段永平在雪球上发布一则帖子,再次谈到了新东方和俞敏洪。
段永平表示:“我卖点新东方的PUT(看跌期权)其实很像风投,就是赌虚岁已经60 俞敏洪不会就此倒下,至于他最后能干成什么我是不知道的。总觉得俞敏洪是条汉子,象征性支持一下”。
这并不是段永平第一次出手新东方。
早在十年前,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浑水调研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出具了一份96页的报告做空新东方,内容涉及新东方涉嫌欺瞒投资者,财报多处造假。
消息一出,新东方股价暴跌35%,蒸发了20亿美元,高盛甚至暂停了对新东方的评级。
那个时候,段永平花了4个小时看完了俞敏洪所有的采访,并做出信任新东方和俞敏洪的决定:
“当时的结论是这个人不会是空头说的那样,于是就进场卖了很多PUT(看跌期权),赚了些钱。我怎么想,都觉得他们公司不会完全没有价值吧,所以再卖个PUT,如果PUT进来就拿着了”。
对于段永平这样的顶级投资人而言,很多时候“看人”甚于看“项目”。
想当年网易经营陷入困境时,段永平投资网易的原因也是看中了丁磊这个人,认为只要企业当家人对了,企业可以再找其他新的业务重振旗鼓。
而段永平在新东方两次面临危机时进行投资,也正是看中了新东方的当家人俞敏洪:“有那么多已经离开新东方的人说新东方的好话,俞敏洪其实干得很了不起”。
事实上,从江南水田到北京大学,又从三尺讲台到纽约敲钟,再从捐献桌椅到直播翻红,俞敏洪这一路可谓寒门贵子的缩影。
过去的几十年,俞敏洪一步步熬出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也不向命运低头,将那份担当与体面刻进了骨子里。
1980年的夏天,高考失败两次的俞敏洪终于挑着农村老家带来的被子到北大报道。
开学第一天,俞敏洪一口江阴普通话一度被同学以为是日语。
那年高考英语满分100,俞敏洪考了95分,一入学就被分到了尖子班。
结果上了课一张嘴,才知道自己一直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和周围同学的纯正口语格格不入。
于是他又被调回C班,“语音语调和听力障碍班”。
为了不再暴露“出厂设置”,俞敏洪泡在图书馆苦练普通话和英语两年。
回来的时候,英语成绩依旧垫底。
80年代文革刚过,人们对文学表现的格外饥渴。
写诗在年轻的知识分子中是一种风气和派头。
俞敏洪也开始写诗,在北大团委文化部负责人徐小平的支持下写到大三,足足700多首。
他常跑到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徐小平宿舍,在一众慕名而来的学生中端茶倒水,但却插不上话。
大三那年,俞敏洪读书读到肺结核。
休养时,他读了近300本书,背完市面上所有英汉词典,回校后一举拿下“单词王”的称号。
1985毕业那年,北大英语老师奇缺,凭着过人的单词量,俞敏洪得以留在北大任教。
毕业时,班里50个人,49个人出了国,其中也包括俞敏洪的好兄弟王强、徐小平。
俞敏洪眼馋,算了一笔账:月薪120元人民币,想要出国留学,差不多要工作222年。
他一咬牙,趁着1989年公共英语教育发展势头,偷偷外出私授英语课。
北大教师的身份和他教书摸索出的幽默教学方式,给他带来了滚滚的生源。
然而这一举动,俞敏洪被认为和北大校内英语系官方培训机构对着干,引起众怒。
北大二十年没有公开处分过教师的记录,被俞敏洪破了例。
私授英语的第二年,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租下中关村第二小学的一间小屋子,成立了“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
在电线杆上挨个贴广告 ,没人报名,俞敏洪思来想去,带着浆糊和小广告,贴遍北大清华人大的电线杆,搞了个轰轰烈烈的讲座。
第二天望着黑压压的人潮,他当机立断,将讲座开在了寒风中的操场上,慷慨激昂,几度落泪。
站在汽油桶上演讲的俞敏洪,就是那个年代最生猛、真刀真枪打拼的民营企业的缩影。
创业之初不够体面甚至非常狼狈不堪,却是困苦年代的一把枪,撕开第一代企业家面前的幕布。
1993年11月16日,北京新东方学校拔地而起,当时谁也未曾想过这家外语培训机构的名字会在日后变得家喻户晓。
“双减”政策落地后,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的校友拉着俞敏洪希望能够一起做点其他事情。
其中一位校友将俞敏洪所遭受的打击形象的比喻为:“就像一个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正高兴的时候,突然火锅被人掀翻了,火也被人灭了”。并且写信劝俞敏洪“认怂吧,大势已去”。
结果半醉的俞敏洪引吭高歌,唱起了《鸿雁》。
事后隔空回复校友:还没有到认怂的时候!
无论个人、家庭还是公司,最大的安全感无不来自于正向现金流,而最早的崩溃往往从缺钱开始。
无论是曾经叱咤商界的企业家还是挣扎于生死间的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环境越是艰难,越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放下面子去挣钱,才是最大的体面。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