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预制菜行业热点盘点!头部品牌都有哪些大动作?

商界观察
2022-06-25

来源丨新食材(ID:htxmsc)
作者丨新食材团队
 

2022年即将过半,总结上半年,预制菜热度居高不下,无论是地方政策支持,相关标准出台,还是企业频频动作,皆受到人们关注。行业人士分析,预制菜发展黄金期已经到来,上半年,行业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新食材做了盘点。

 

    政策:预制菜团体标准 密集出台

 

随着预制菜行业入局者不断增多,标准化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今年4月份以来,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密集出台或筹备预制菜团体标准,助力区域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

 

4月 27日,由江苏省餐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江苏省餐饮协会牵头的《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发布;

 

5月 16日,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合研究院发布首批 7项预制菜团体标准;

 

5月17日,由山东省饭店协会牵头的《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5月 18日,在潍坊寿光,由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牵头的 4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5月 31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预制菜术语》《预制菜分类》《预制菜冷链配送操作规范》 3项南宁市第一批地方标准;

 

6月 2日,中国烹饪协会团体标准《预制菜》正式发布。

 

从目前已发布的团体标准看,内容均包含了预制菜产业相对基础的、宽泛的行业共性标准。主要规范了预制菜的定义、分类、评价指标、评价原则等重点方面内容,同时涵盖食品安全要求、标准以及产业链技术规程等基础性行业指南。

 

    战略:企业纷纷斥巨资 加速 扩产

 

随着预制菜概念成市场“新宠”,多家食材企业积极扩产。安井、国联水产、千味央厨、三全等上游食品加工企业真金白银加码预制菜。

 

安井:2022年 3月,安井表示投资 10亿元用于安井预制菜肴生产项目建设;

 

国联水产:拟投资10亿元用于扩产预制菜产品产能,预计 2023年项目建成后,将新增 2.4万吨鱼虾类预制菜产能;

 

三全:当前在武汉的长江中部基地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在长江经济带的产能布局即将完成。基地设计年产量15万吨,项目于去年 12 月 17日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公司在中部地区重要的速冻米面制品和预制菜生产中心。

 

得利斯:2021年预制菜产能约为 3万吨,公司在建预制菜产能有 15万吨,其中山东本部拥有 10万吨产能,并已开始部分试生产;陕西基地5万吨预制菜产能预计 2022年 7月投产, 2022年底,新增预制菜产能将达到 15万吨。

 

预制菜行业区域特征明显,竞争格局分散,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B端,预制菜可有效降低餐饮企业房租、原材料、人工等成本,运营效率较高;C端,预制菜性价比高,有效降低消费者的做菜负担。随着产能逐渐释放,可以促进预制菜市场发展,企业也将占领一定市场份额。

 

    渠道:预制菜专卖店模式崛起

 

预制菜零售店正在兴起,为抢占预制菜家庭消费市场,企业纷纷发力C端,开始开展预制菜专卖店业务。

 

比如湖南新聪厨食品有限公司,近期孵化了预制菜零售品牌“筷做饭”,针对C端售卖预制菜。还有湖南佳宴食品有限公司,也在开展预制菜专卖店业务。

 

预制菜线下零售比较分散,专卖店模式并不多。味知香很早已经切入预制菜,其2010年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是国内进军预制菜行业最早的企业之一,其 C端加盟店盈利能力出色,规模优势助推 B端市场迅速展开。至今味知香加盟店快速扩张,从 2017年的 58家快速增至 2021年,突破 1000多家,门店的规模是国内龙头代表。

 

另外,舌尖英雄也是加盟模式,扩张速度非常快,自今年1月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以来,舌尖英雄仅 3个月时间已扩展至全国 78个城市,意向签约 6000家经销商门店。 4月 16日,舌尖英雄在广东东莞一家 50多平米新开业门店当天营收突破 2万元。随着预制菜在C端销量不断上升,预制菜专卖店或将迎来快速发展。

 

后记:

 

预制菜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谁能吃到这盘“硬菜”?上半场,企业都在进行产能扩张,渠道扩张,伴随相关标准的出台,下半场终将会回到产品本身。

 

行业人士分析,预制菜赛道处于发展初期,未来能够兼顾产品广度与深度的企业或迎来发展机遇。预制菜企业需要兼顾上游食材供应、产品口味丰富、标准化生产和下游供应链完善、BC端渠道推广的能力,兼顾食品和餐饮企业的上下游优势。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提到,预制菜口味复原程度成为消费者认为需改进的最大问题。不同规模的企业加工工艺良莠不齐,导致预制菜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它具有一定门槛,在品牌运营、食品质量、营销渠道、研发创新等具有一定要求。对于消费者而言,味感的还原度是预制菜企业和渠道需要突破的难点。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