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忌惮的中国企业家:资产百亿,却把公司上交给了国家
来源丨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作者丨令狐空
2015年3月29日,被誉为“中国并购王”的任建新,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
在此之前,他已经策划了6次大型海外收购,涉及法国、挪威等多个发达国家,但始终没有投资美国。
“这无可避免地,会给我们的潜在商业伙伴(美国)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可能认为我没有认真对待那里的商机。”
事实上,美国的商业伙伴错怪了任建新。不是他不想投资,而是根本没有机会。
自从2004年中国化工集团成立后,担任总经理的他就总是遭到美国的拒签,连到美国参加商务会议也会被拒签。
为什么美国对他如此忌惮呢?中国化工集团又是何方神圣?故事还要从1984年讲起。
01
1984是个神奇的年份,改革春风吹满地,无数中华儿女意气风发。
陈佩斯与朱时茂鼓捣出了小品《吃面条》,安徽的许海峰夺下了奥运首金,酒厂厂长李经纬灵机一动推出了健力宝,张瑞敏在青岛怒砸冰箱,柳传志建立了一家计算机公司……
远在甘肃兰州的任建新,正值26岁的青春年华,已经当上了化学机械研究院的团委书记。
有一次,在“酸洗设备水垢技术短训班”做工时,他猛然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中国的煤产量每年增加850万吨,而每年因为锅炉水垢浪费的煤高达1750万吨,相当于足足2年的原煤增加量。
如果能够除掉锅炉水垢,岂不是可以为国家节省上千万吨原煤?
巧合的是,化学机械研究院里,就有一份躺了5年的专利——“蓝5”硝酸酸洗缓蚀剂,仅卖250元。
任建新越想越激动,毅然决定下海创业。
他向单位借了一万块钱,并签下了协议:“如果失败了,将家产变卖作为补偿,另外自愿将职务降一级,工资降一级。”
他的魄力吸引了6名敢拼敢闯的伙伴,还有1名兼职的会计。这“七人半”正式在防空洞的工棚里击掌结盟,给公司起名为“蓝星”。
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只有“七人半”的公司,凭借着一个忽略了5年的专利,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巨浪。
万事开头难,为了打开知名度,任建新想到了免费策略:“从兰州来的共青团员学雷锋做好事,免费为矿工清洗家中的茶壶水垢……”
此举果然吸引了一位老太太,他们也完美地完成了任务。当老太太接过光洁如新的旧茶壶后,高兴地给了他们两毛钱。
02
第一桶金虽说少了点,但他们很快就凭借口碑赢得了煤矿领导的注意。
有一台锅炉结垢严重,领导让他们试着清洗,成功了就付钱,不成也没关系,反正该报废了。
当天夜里,任建新和伙伴们就开工清洗。水垢们一点点剥落,废锅炉竟然又焕发了青春。
煤矿领导大喜过望,付给他们1900元的报酬。此后,他们的名声也开始广泛传播。
竟然能够让濒临报废的锅炉起死回生,煤矿厂争相发出了邀约。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清洗了60多台锅炉。
创业第一年,他们就实现了24万的盈利。那个时候憧憬“万元户”,哪怕分一半利润,每个成员也都能财富自由。
但任建新这个男人很“傻”,他把部分利润上交给了国家,其余的用作企业发展。
凭借着独步天下的清洗技术,蓝星公司几乎包揽了国内大型项目的清洗业务,还接到了美国邀约,更把外国同行们打得节节败退。
一家德国公司,清洗了8次山西化肥厂的生产装置,全都以失败告终。而蓝星公司仅用一天就完成了清洗,价格还仅是德国的1/10。
德国专家汉克检查后叹服,在管道上接连写下三个OK。
“小到茶壶,大到原子弹,全能清洗”的蓝星,成为了整个清洗行业的神话。
众所周知,垄断技术才能暴利。但任建新却再次犯“傻”,竟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清洗技术,只为了构建一个成熟的清洗行业。
到1994年时,全国已有上千家企业掌握了清洗技术,从业人员近3万名,完全收复了被外国人占领的清洗市场,创造了近百亿的收益。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盛赞道:《他,创造了361行》。
彼时正逢国企改制,许多人劝任建新也搞股份制,把蓝星变成私有企业。如此可以轻易地成为超级富翁,但任建新却拒绝了:
“创始资本是国家的,公司理应100%国有,蓝星的目标是兴业报国。国有还是私有,对这个目标的影响不大。”
任建新从此失去了成为超级富翁的机会,脑袋中想的只有“兴业报国”。
他希望把公司迁到北京,因为兰州毕竟偏远,有一定的地域束缚性。
03
1995年,蓝星公司的总部迁到了北京。随之而来的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公司员工太多,必须进行裁员。
员工下岗后,就已经跟公司没有关系了。但任建新时刻关注着他们,并且想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个办法正是风靡全国的快餐连锁店——马兰拉面。
由于妈妈姓马,临终时想吃一碗兰州的牛肉面。他突发奇想,借鉴西方快餐的模式,打造了中式快餐马兰拉面。
后来的马兰拉面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发展到500多家连锁店,解决了1万多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谁能够想到,这家多次被认定为“国内连锁店最好的中式快餐”,竟然是为了安排下岗职工。
刚刚在北京安置好,任建新就快马加鞭地奔赴到江西星火化工厂,开启了一项大型并购。
星火化工厂的规模远胜过蓝星,职工家属超过1万人,而且拥有全国唯一的有机硅装置。
但该装置自建成以来,连续28次试车失败,星火化工厂也因此负债累累。
这样一个烂摊子,搞不好就会拖垮收购者。但任建新想试一试,因为这是难得的扩大规模的机会。
在经过一番卧底调研后,任建新终于弄懂了工厂的痼疾——不具备核心技术,人才还流失严重。
于是,任建新请回了技术骨干,同时邀请了100多名国外化工专家进行诊断论证。
仅仅5个月后,奇迹发生了,第29次试车成功。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5个可以规模化生产有机硅的国家,而有机硅是发展航空、尖端技术、军事技术的必要材料。
原本混吃等死的星火化工厂,竟然在第二年就扭亏为盈,震惊了全行业。这次成功,使任建新名声大振,更坚定了他整合化工行业的念头。
此后的任建新,又改造了诸多困难国企,并带领蓝星公司并购了上百家企业,规模达到了惊人的200亿元。
但他却忧心忡忡,因为国内的化工企业分散各地,很难抵挡国外的巨头。
他梦想着“大化工”,只有这样才可以和国际竞争。
2004年,他终于实现了梦想。
蓝星公司、昊华化工等企业重组为中国化工集团,任建新成为第一任总经理。
也就是从这年开始,任建新被美国频繁拒签,中国化工集团成为了海外同行的劲敌。
任建新也再次施展“收购大法”,帮助中国化工集团快速发展,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04
很多人对化工行业没有概念,但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如果没有化肥和农药,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吃不饱饭;如果没有饲料添加剂,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吃不上肉蛋奶。”
由于起步晚,中国在化工行业严重落后于欧美,而技术差距是很难超越的。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有成百上千的专利层层包围。
这时候,收购就成为了弥补技术的利器。
2006年,任建新在不经意间创造了一项纪录: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的最高频率。
1月,花4亿欧元全资收购了法国的安迪苏集团。这家集团是世界第二大蛋氨酸生产商,而蛋氨酸是动物饲料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剂,此前的中国长期依赖进口。
4月,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聚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公司,解决了国内的乙烯原料问题。
10月,全资收购了法国罗地亚集团的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使中国在有机硅制造方面更上一层楼。
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他收购的海外公司全部盈利。有记者询问秘诀,他总结为:“买得来,管得了,干得好,拿得进,退得出,卖得高。”
与此同时,他充分尊重海外的文化差异,甚至把对方当成老师。“我们去收购,不是征服,不能以一种占领军的心态去收购和管理。”
卸任之际的2017年,他又耗资430亿美元(约合2924亿人民币),收购了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过程也无比艰难。
因为先正达,是拥有超过13000件专利的行业巨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审查机构,光是审查就用了近2年时间。
这次收购意义极其重大,不仅可以填补中国种子业务的空白,还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农药行业。
此前的中国农药厂商都只是加工,而先正达拥有农药的核心技术。
05
2018年,60岁的任建新正式退休。
这位执掌过9家A股上市公司、9家海外企业、超过100家子公司的大佬,却谦虚得不像话。
“跟任何人我都说,我就是一个经营管理者,不敢自称为企业家。”
在《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中,任建新一度位列第五,仅次于马化腾、任正非、张士平和马云。
毫无疑问,任建新的名气弱上很多,身价更是被秒杀。如果当年把公司改成私有制的话,现在的他肯定也身价不菲。
但在他身上,有比金钱更贵的东西,那就是报国的胸怀。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没有辜负时光,时光也深情相望。
2021年,中国化工集团的营业额高达604.9亿美元,位列世界五百强第161位,员工数接近14万,妥妥的行业巨头。
爱与被爱双向奔赴,这大概就是追梦最好的模样。
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是:“化工行业是我国主要工业门类中极少数严重依赖进口的行业,每年因缺乏技术而进口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约6000亿元。”(源自2020年《中化跃迁》)
前方的路还很长,希望中国化工继续乘风破浪。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