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企业战略才是好战略?华为战略体系曝光!

2022-05-19

来源丨领导者管理笔记(ID:GoToLead)
作者丨闻铭

 

    华为战略体系历程: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2021年,面对美国的持续打压,任正非排兵布阵组建五大军团进行战略转移,正是其战略能力的一次体现。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华为的战略体系从自己摸索,到引进优秀方法论,再到积累经验持续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战略意识的萌芽:战略规划办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企业战略决策出纰漏,是领导人的问题,还是组织能力的问题?这个问题引发了华为战略意识的萌芽。

 

举个例子,2001年左右,华为的产品研发就曾出现过一次重大的方向性错误。当时觉得是领导人的问题,但过了几年再去反思这件事,难道换个领导人就能从根本解决方向问题吗?

 

经过回顾,当时在电信行业,我们没有判断方向的能力,只知道跟着竞争对手、标杆一起做。结果,标杆都错了,我们也就跟着错了。民营企业在最初都是野蛮生长的。

 

华为最初的战略部门叫战略规划办,建在研发体系下,只做产品战略,因为当时产品战略就等于公司战略。

 

由于研发体系里的人更热衷于产品开发,同时也不知道怎么研究新产业方向,该部门做得特别虚,绩效无法评价。

 

②市场洞察的出现:Marketing部

 

当时总工程师身兼规划的职责,那时的研发体系没有人研究市场,也无法接触客户需求,全以技术为导向,而不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战略规划。由此,公司建立了Marketing部,总工带着一批研发人冲进了新部门。

 

当时华为要打海外市场,但对新客户需求两眼一抹黑,所以Marketing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研究海外的客户需求。

 

③引入先进方法论:战略与Marketing体系

 

Marketing部研究客户需求到一定程度后,公司请咨询公司来做组织诊断,判断Marketing部研究内容过于单一。同时缺少一个实际承担战略制定及战略日常的部门,缺少专业能力。

 

此后,华为成立了战略与Marketing体系,从这时候开始,华为的战略规划和市场研究有了组织保障。

 

有了组织保障还不够,在优秀方法论的指导下,华为在反复的流程实践中提升组织能力。

 

慢慢地,华为的战略体系开始产生价值,能保证产品方向和战略方向大致正确,即使偶尔有小错误,也能很快纠正。

 

身为第一批加入该部门的人,从这个体系进行重建,到真正稳定下来并发挥作用,确实需要一段过程。

 

    所有企业都需要做长期战略吗?

 

并不是所有企业、所有阶段都适合立即开始做长期战略。大家都知道,DSTE是从战略到执行的流程,将优秀方法论的流程抄过来是很容易的,网上随处可见,但引入流程、找到一套适合企业的执行方法,更需要战略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

 

从逻辑上说,企业做战略分三段,先做战略规划,再做年度经营计划,然后做战略执行。

 

实际上,我们发现很多企业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做年度经营计划的能力。很多企业的BP难以落地,是因为没有完成从部门计划到商业计划的过渡,BP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市场中获得胜利。

 

第一步:企业规模较小时,培养年度经营计划能力,积累资源

 

企业规模较小时,资源、眼界都十分有限,很难做出优秀的长远战略规划,也难以有相匹配的战略资源配置。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基础是资源和眼界,单凭想象难以抵达下一个阶段的思考,就像赤道的人不亲自去北极走一圈,很难想象出极地的感觉。

 

BP规划及执行能力,可以通过纠错机制不断提升,并且持续作用于企业增长。因此,在大致方向正确下,先抓BP规划及执行能力。同时,复盘刷新、纠错是培养能力的关键。年度规划看一年,枪声一响,计划做到一半。

 

真正执行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按照年初的BP去执行,还得去不断地复盘刷新、不断纠错。

 

很多企业缺少纠错机制,年度规划做完就压箱底,执行时成了另外一套。这种现象的本质还是见招拆招,靠反应进行,而不是靠规划驱动和牵引,无法真正积累规划能力和规划落地能力。

 

第二步:企业到一定规模后,用长期战略带动年度战略,飞跃发展

 

经过第一步的锻炼,企业增长有了保障,拥有初始的能力和资源积累后,第二步就迎来了战略飞跃阶段。通过BP能力建设来促进企业增长,获取更多资源,提升能力和眼界。在此基础上,引进科学方法论,提高制定长期战略规划的能力;而更优秀的长期战略规划,双向促进,更大地提升了BP能力。不论是资源、还是方法论,都不可能让长期战略规划能力在一夜之间翻百倍。

 

战略规划能力具有知行合一的性质,知道方法论、会做、能做出来,是三个概念。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战略能力才能提升。

 

    先做战略,再执行对吗?

 

我们一般认为,先做战略,后执行;如果不执行,战略就是一纸空谈。但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企业模型是个假设条件,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假设你清楚业务,清楚市场,在这基础上再做出战略。但如果规划的都是我懂的东西,做和不做还有区别吗?战略规划真的有价值吗?

 

第二种情况,我们往往不那么了解业务,也不那么了解市场,让我做战略规划,更做不清楚。成熟业务,做了和不做一样;新业务,不做的时候不懂,做完了还是不懂。忙了半天战略,发现和以前也没区别。

 

进一步分析,在第一种情况中,存在一个误区,在熟悉业务的基础上,你对于熟悉领域,解码、执行做得怎么样呢?能做好和做到第一,完全不一样。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不太可能立刻摸透新领域,更好的逻辑应该是先干起来,边干边规划。

 

    战略不是目的,而是工具

 

任正非说,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纲领,也是最高纲领。战略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企业增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持续活下去。离开这两个目的,就无法真正抓到战略规划的内核。我认为华为战略规划的价值有两点。

 

①机会方向牵引,驱动资源投入

 

华为往往在第一个产业还没到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布置第二个产业。布置产业需要资源,如果第一个产业挣钱的时候舍不得投资第二个产业,做到天花板之后,再想抓就来不及了。华为的理念是永远把钱变成知识、能力,而不追求当期利润。

 

很多企业一方面追求利润,另一方面害怕风险,就失去了领先机会。领先思维模式对企业是有要求的,要敢于投资,提前分析机会,不能只会抄作业。

 

②驱动能力建设

 

战略是全局视角,想做成就需要从技术到制造、营销的协同,思考端到端的商业模式,通过打硬仗来建能力。做战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企业之间战略的横向对比意义不大。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一样的战略。

 

面对同一个市场,行业老大、新加入者、居于二者之间的企业,自身状态不一样,所制定的战略也不一样,然而三个不同的战略都是好的战略。

 

和企业自己的特质相匹配,增长最快、对客户有价值的就是好战略。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