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消费金融如何抓住“绿色”机遇?

商界观察
2022-03-23

来源丨易观分析(ID:yiguanguoji)
作者丨陈明轩
点击阅读原文

 

易观分析: 《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浓缩了易观分析对于数字经济各行业经验和数据的积累,并结合数字时代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数字技术的创新突破等因素,最终从数字经济发展大势以及各领域案例入手,帮助企业明确在数字化浪潮下的行业定位以及业务发展方向。

 

《数字经济全景白皮书》持续关注消费金融领域。 

 

2021年,“绿色”理念炙手可热,尤其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驱动下,绿色低碳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旋律。 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绿色事业,也即绿色金融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大势当前,绿色金融如何融入实体经济、日常生活,尤其是具有高频属性的消费领域,其发展机遇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探索。

 

“碳达峰、碳中和”,赋予绿色金融历史发展机遇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表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

 

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中国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绿色经济产业持续发展,如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等。其他产业政策如下表所示:

 

 

2021年,绿色金融相关的鼓励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如央行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正式纳入考核业务的覆盖范围;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明确强调,发展绿色金融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之一;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

 

7月13日,央行表示正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工作,通过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将有大量资金需求得到释放,亟需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伴随着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金融机构有望更加深入绿色产业,为绿色产业转型和绿色技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人民银行也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三大功能包括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为实现这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是着力点,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以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由此,中国在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工作路径上将逐步得到清晰。

 

 

以ESG为抓手,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绿色发展理念

 

ESG作为绿色金融的主要工具之一,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从微观角度看待ESG,公司除了给予股东丰厚的资本回报以外,能否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是衡量企业发展质量的新标杆。 长远来看,ESG信息披露不仅会成为一种趋势,还将继续带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向特定行业、企业倾斜,影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变现。

 

目前,全球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机构已经提出了对ESG信息的披露要求,以鼓励为主,仅少部分采取强制披露。中国ESG投资概念本身引入较晚,除香港联合交易所于2012年出台《环境、社会和治理指引》外,A股市场还未针对ESG信息披露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未出台具体指引,相关披露要求主要体现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21世纪以来,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理念的认知已得到大幅提升。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A股仅26家上市公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到了2019年上升至930家。

 

以银行业为例,约51家银行披露了其社会责任相关报告,比如在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银行业机构通过信贷投放规模的提升,大力支持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多领域协调发展。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至2021年9月末,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14.08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1%以上;且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整体良好,近5年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以下,远低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不良水平。除了银行,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也积极将ESG发展理念融入金融服务中,不断完善绿色消费金融综合服务体系,运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以马上消费为代表的头部消金公司在ESG领域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主动将节能减排、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治理和规划中,并以ESG报告的形式向社会进行披露。总体看,ESG作为评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具,有助于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透明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既能够推行绿色低碳运营,也能够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驱动,助力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将在支持绿色金融更加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监管部门已经将金融支持碳中和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而科技创新正是促进绿色金融最有效举措。绿色金融涵盖了绿色小微、绿色信贷、绿色消费、绿色投资等细分领域,要想真正发挥金融的支持作用,就需要对相关的绿色经济活动进行计量与识别,需要大数据、物联网、AI、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来为绿色金融赋能。

 

因此,在与“碳中和”逐步接轨的过程中,线上化、智能化、数智化转型成为金融机构践行绿色理念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可有效增强其绿色识别及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业务管理降本增效,并通过绿色金融数据和ESG信息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转型模式。目前,金融科技已在绿色金融的多个业务领域开展实践探索,各类应用场景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业务领域和应用场景的交叉融合尤为突出,以绿色消费应用场景为例,各类机构在绿色消费领域展开了积极⼴泛的探索和实践,主要表现在⽀撑绿色⽣活和绿色消费的基础设施,如绿色产品在线购买、智能打⻋绿色出行、共享单车、废旧产品在线回收等。

 

大数据、⼈⼯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综合运营,使绿色消费应用场景展示出智慧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特点,持续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消费金融市场在科技的驱动下,数字化、智能化改革已被各机构排上日程,尤其一些头部消费金融公司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业务平台,通过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且低成本的服务。例如招联金融的“风云”系统能够根据不同客户、不同场景的消费进行智能分级、自动校验、模型评分;平安消金依托信贷科技力量,重点发展智能获客能力,包括泛场景+闭环场景、线上+线下,构建以场景为主的营销生态。各类机构纷纷发力金融供给端,利用科技为客户开发和提供更具价值的绿色消费信贷产品,在促进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同时,也能够为引导绿色消费市场的发展起到有效助力。

 

大势当前,消费金融的绿色事业机遇几何?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社会经济绿色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机遇方面,当前以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增长路径已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绿色金融被大力推动,或将成为引导整个社会经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主流方式,这就意味着高碳行业获得融资的机会将逐步减少,进而加速整个社会经济产业的洗牌。 

 

目前看,绿色金融规模分布与中国金融结构的特征比较类似,绿色金融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虽然总量较大,但与银行业超过300万亿元的总资产相比,还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而在挑战方面,主要是目前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绿色金融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和市场体系不完善问题。当前,尽管金融业对绿色金融的發展有一定的热情,但绿色金融的实施仍然主要由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外力驱动,而缺乏金融机构自身的内在动力。现阶段,金融机构仍然对绿色金融概念所蕴含的巨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缺乏深刻认识,许多员工对绿色金融了解不深,缺乏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实践经验。此外,绿色金融产品还面临创新不足、模式单一等瓶颈,无法满足市场的绿色需求。

 

因此,消费金融、银行等机构应积极推动传统业务与绿色理念的结合,具体举措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第一,树立绿色意识,构建绿色体系。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目前更多地依赖于政府的机制设计,如何平衡好政府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绿色金融的相关扶持政策更要注意激发绿色企业自身的潜力,让市场力量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体系构建中来,增强绿色金融的市场化水平和可持续性。从上述层面看,将消费金融等业务引入绿色金融,有利于筑牢绿色金融发展的底层根基,进一步促进整体金融格局的优化。此外长期来看,也有利于转变金融机构从业者的观念,更多地将绿色金融的发展看作是顺应市场趋势、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切入绿色需求,打造精品服务。 

 

短期看,消费金融、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本身就是绿色金融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促进绿色金融体量增长;长期来看则能够为绿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拓宽市场,从需求角度为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在科技驱动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的未来必定是深入洞察市场需求,通过精品产品和服务的打造获取市场青睐,而并非一味依靠政府补助。

 

第三,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绿色普惠。 

 

如果说绿色产业的兴起能够调整产业结构,那么绿色金融的参与则能够进一步促进信贷机构的优化。从这个层面来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需求牵引的倒逼机制,为绿色产品相关的市场需求主体,在金额、日期、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使得消费者有动力自发选择绿色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而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金融的商业模式打造可持续性,进而为其长远的财务业绩回报带来持续保障。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