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造火12个品牌,如今他专门帮人挣钱!
来源丨火锅餐见(ID:hgcj6666)
作者丨张冬
点击阅读原文
6年搞出12个品牌、跨省开店赔了280万,开创了一个火锅新品类而被全国疯狂模仿,如今专心帮人挣钱……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一个餐饮小白打怪升级的故事。
1、小试牛刀,亏了几万
十年前,邹普毕业后,开始创业,因为学的是“环境艺术设计”,他决定在艺术之路上狂奔。
邹普的创业启动资金,是参加重庆大学生创业比赛拿的奖金,拿着这笔钱,他开了个有关“猫主题的杂货铺”,因为创意好,还被许多媒体报道过。
他还曾开过画室教人画画,但生意一般。
搞画廊,准备提升大众的审美水准,然而,人们除了感叹油画里的美女“长得白”之外,再无其他评论。
这让邹普很烦恼。
折腾了3年,2015年时,朋友见他整日愁眉不展,决定拉他去云南游玩。
旅游,一定得看美景、吃美食,一众人大大小小的店去了不少,但邹普的感觉是,口味一般,价格还不便宜。
朋友中有人灵光乍现,打开大众点评,找到热门榜,众人按图索骥、七拐八拐,来到一处深巷饭馆,推开门的一刹那,邹普觉得,值了。
吃完饭,邹普得出结论,有了互联网,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
邹普的餐饮梦,开始在心里萌芽。
回到重庆后,准备去北京学习,当时手里也没啥钱,还是刷信用卡报的名,当时的主讲师是余奕宏两口子,门头战略、菜单设计一起讲,学习期间,邹普又跟诸多餐饮人切磋交流,让他十分受用。
从北京回来,邹普去了一家快餐店卖豆浆,想“摸摸行业底细”。
干了几个月,邹普就想自己开店,如同刚学几招的人,总会急着下山练手。
练手要本钱,信用卡还没还完,怎么练?于是,他拉来大学同学刘奉生,让其“入伙”。
刘奉生是个倒霉孩子,在一家知名火锅品牌店干到高管,工资都按年薪发了,他决定自己试试手——开了个火锅店。
在台下看拳击,跟亲自去台上打,完全是两回事——刘奉生赔了个底儿朝天,孩子的奶粉钱都没了着落。
就这样,一个兴奋的人和一个失意的人,走到了一起,不过,从“想练手”的角度看,他俩确实是一类人。
两人东拼西凑,搞了几万块钱,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小面事业”,只不过地点有点奇怪——学校食堂。
由于结款周期长(需要45天),经营时间有限,没几个月,小面事业就断送了。
邹普小试牛刀,结果亏了几万块,这让他很受伤,不过,最受伤的还是刘奉生,回到家,看着空空如也的奶粉瓶和妻子哀怨的眼神,痛不欲生。
邹普这边正在苦思下一步计划时,刘奉生来找他:
“不能轻易放弃,一起做点事吧!”
一番“密谋”后,两人决定开火锅店。
不过,现在面临一个巨大问题——身边人基本上都被吃干榨净了,上哪儿弄钱去?
2、3个月开了2家店
当一个人的意念和决心达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会向他想象的地方偏移。
凭着惊人的口才艺术,二人筹集到了10万块。
接下来,两人就去看地方,走访了多地,终于在解放碑附近找到一处偏僻之所,那是家搞黄了的餐厅,门口赫然贴着“转让费15万”。
地理位置二人很满意,只是这15万,不用问,肯定不是日元或越南盾。
于是,二人再次发挥惊人的口才艺术,将转让费砍到11万,但手里钱全给人家,至少还得买点锅碗瓢盆之类吧,还是缺钱。
想来想去,邹普想到了初中同学“冬瓜”,此君在挖掘机行业沉浸多年,十分有钱,且为人阔绰,果不其然,邹普说明情况后,冬瓜大手一挥,借他4万。
2017年9月份,邹普的火锅店轰轰烈烈搞了起来。
这间店铺100平左右,只能摆下十几张桌子,后厨就刘奉生一人忙活,邹普在前厅招待,又雇了两个洗碗阿姨,租金每月两三千,两款锅底,几十个菜,采购成本也不高。
虽然开销不大,但进账也不多。
刘奉生每天在后厨忙活,负责炒料、配菜,邹普就在前厅笑脸接待,每天两人都熬到凌晨两三点,倒不是生意好,而且是生意太差,想多熬出几个钱来。
待到万家灯火熄灭,两人才骑着摩托车,碾着一地的月光与星辉回家,有好几次,餐厅差点“挂白板”,邹普就忙喊朋友来。
朋友们二话不说来捧场,让餐厅免遭“颗粒无收”之灾。
邹普铆足了劲把服务做好,刘奉生铆足了劲把产品弄好,一顿操作下来,倒了积累不少回头客。
像有次下大雨,几个女生来吃火锅,头发都湿了,邹普赶紧拿来吹风机给她们,姑娘们吃完,纷纷在大众点评上写好评,夸老板人好心细,火锅口味不错,直言还会再来。
慢慢地,邹普发现,人比开业时多了点,在大众点评上的位置,也越来越靠前。
到了国庆节前一夜,火锅店爆发了,乌泱泱的顾客像是突然从地底冒出来似的。
那一夜,把二人都整不会了。
邹普后来才知道,很多顾客是外地人,乃是听从了大众点评的指引前来。
从那以后,邹普的生意便逐渐好了,由于想减少成本,刘奉生总能把一款食材做成好几款,像牛肉,就搞出了鲜辣味、香辣味、藤椒味之类,顾客也很买账。
就这样,两款锅底和几十个菜,让一众食客痴迷不已。
3、生意太好人飘了,跨省开店赔了280万
到了12月,邹普两人挣到了钱,决定开第二家店。
这家店的位置在江边的一个吊脚楼上,比第一家店还偏,原先是个咖啡馆,后来因为生意不好,就关了门,而生意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偏”。
邹普不怕,因为他深知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大众点评排名靠前,就会有人来,安心做好产品和服务就行。
这家店跟之前那个大小差不多,百十来平,十几个位子,食材全靠挑夫挑上来。
由于靠着江边,加上邹普的社交牛逼症犯了,不几日,便跟渔民们混得厮熟,经常搞上来些稀奇罕见的江鱼,后来竟成了火锅店的噱头。
地处偏僻,可谓兵行险着,所以,在开业第一天,二人决定请附近居民免费吃火锅一天。
如此好事,附近居民奔走相告,美美地吃上了一顿大餐。
邹普的本意是让大伙儿帮忙宣传宣传,可后来的事态发展,超出了他的意料。
一些看着地图还找不到店的客人,还未来得及对着茫茫江水感叹,就被附近的居民拽住:
“同志,你是找吊脚楼那个火锅店的吧,走,我带你去!”
大部分的客人,竟是被附近居民“送来的”。
他们的热情,让邹普感动,也让顾客感动,从大众的认知中,邹普找到了一个定位:重庆最难找的火锅馆。
随着两家火锅店生意越来越好,挣了钱,雇了人,两人终于都抽身出来了。
不可否认,腰包一鼓,人就会飘;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邹普常想,餐饮不过尔尔,太简单,钱太好挣了。
刘奉生早就好了伤疤忘了疼,也应声附和,“对,太简单,钱好挣。”
随后,两人定下愿景——把重庆火锅开到世界各地。
开到国外比较麻烦,关键是两人现在连签证都没,先出省吧!想来想去,就把目光锁定到“武汉”上,具体原因……拍脑门儿定的。
2018年,两人来到武汉,看了位置,是间2楼,店挺大,几百平的样子,租金一年6万多。
开业当天,两人信心满满,觉得照搬之前火爆的模式,肯定也错不了。
然而,模式没变,客群却变了,模式是死的,人可是活的。
除了开业那几天生意不错,其他时候,都是二人望着楼下熙来攘往的人群,直到太阳绝望地下山。
撑了半年,赔了280多万,两人灰头土脸地回到了重庆。
邹普分析,产品特色不够明显,对环境、市场不熟悉,也无当地餐饮人引路,从定位、营运到销售,都太欠缺。
兜头一棒,让两人都长了记性,谨慎收敛很多。
4、多品牌试水独创“改造模式”
回到重庆后,邹普成立了公司,准备孵化多品牌。
重庆是个很奇怪的地方,不太适宜连锁餐厅,除了个别大牌,其他品牌基本都是单店。
邹普说,重庆人比较认单店,可能连锁化给人的感觉是“标准化、规模化、流程化”,而没了“特色化”。
于是,邹普孵化了一大批餐饮品牌,且多是大店。
投资越来越多,店越来越大,让邹普隐隐不安。
跟刘奉生一商量,两人都觉得不太妥,因为他们第一家第二家都是小店,换言之,他们的品牌里含的是“小店基因”,大店、大规模、重投资,并非初心。
到了2020年,疫情刚一向好,邹普就开了“唐盅盅火锅”。
这家店百十平,十几张桌子、人员五六个、锅底三四款,食材几十种,都放在搪瓷杯子里,便宜的8毛、贵的9块8,锅底也不过20元,这样的性价比,对于钱袋子空瘪的顾客而言,可谓天降喜讯。
一开始,人们不敢堂食,邹普也只晚上营业,放开后,生意就好了起来。
邹普说,火锅最早的场景,是纤夫们在江边烫些便宜食材,而且裹腹、氛围也好,这是火锅的基因,可见,性价比和氛围很重要,唐盅盅的火爆,靠的就是这两样。
邹普开创了盅盅火锅品类,引得全国效仿,重庆的“盅盅文化”也走向全国各地。
除了唐盅盅,邹普还策划投资了洋马儿火锅、瓜西西火锅、黄老虎火锅、田棒棒火锅、丁嬢嬢火锅、莉姐火锅、陶四喜火锅、仪表厂火锅、陶婆婆火锅、猴三老火锅、重庆摊摊火锅等等火锅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摊摊火锅,邹普用一个店打模板,剩下的工作却是“帮人改造”。
邹普称,他的摊摊火锅属于“改造模式”。
重庆有很多生意不好的火锅店,濒临倒闭,邹普觉得很可惜,就想帮帮他们,从门头到店内装修,再到菜单设计、店面运营,包括店长输出,全由邹普团队完成,交换条件是餐厅股份。
对于一些准备关店的老板来说,除了买些小家当之外,基本不投资什么,而且邹普承诺,如果店铺关了,老板因改造花掉的钱,他来补上。
说白了,相当于把死马改造成活马。
凭着多年的运营经验,邹普的改造模式很顺利,被改造的店铺也在慢慢盈利,其中一个经常“挂白板”的百平餐厅,经过改造后,现在营业额已经上到5000元了,且在持续增长。
这也让邹普愈加有信心。
从盯产品到盯人,其中变化,翻天覆地,因为从利己到利他,是一次世界观的改变。
看透世情的他,深知单打独斗很难成功,也很难赢得别人尊重,唯有多帮人、多付出,自己才会有收获。
火锅业是片红海,人们在其中翻腾,有的呛水,有的溺亡,也有的优哉游哉。
邹普的想法很简单——
“我要帮助和团结更多的人,找到方向和目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6年搞出12个品牌、跨省开店赔了280万,开创了一个火锅新品类而被全国疯狂模仿,如今专心帮人挣钱……
天九老板云老板社群开放了!在群里您可以找商机、交商友,还能了解更多前沿市场趋势、行业分析、创业投资干货!扫下方二维码即刻进群!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