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风口来临,企业如何从“养老”跨界做“医养”的生意?
来源丨AgeLifePro(ID:AgeLifePro)
作者丨格格
点击阅读原文
养老问题一直是我国重大民生问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18.7%,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与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之间的矛盾,也逐步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健康服务业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医养结合,已经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大趋势。从“养老”到“医养”,虽然字面上变化不大,但其理念、内涵和意义却是一大飞跃。
2021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明确提到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这意味着,将医疗与养老进行密切结合,推动整合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提供医疗救治、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标志着中国医养产业发展风口正式到来。
医养结合背景下,不管是养老机构还是居家照护服务的提供商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医养结合发展模式。
2021年12月21日-22日,第六届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大会上,越秀银幸创始人何洪涛和颐家(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雷文瀚分别从养老机构以及居家照护两个维度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在医养结合方面的商业探索。
一、以养老机构为切入点,带动医养结合产业发展
何洪涛——越秀银幸创始人
1.医养结合是当下养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养老机构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某种趋势,那就是养老机构已经在医院化了,按照9073的养老格局,3%的养老机构将来也必然需要具备很强的医疗服务能力,否则它将无法承接起3%的老人,因此,养老服务行业会出现机构医院化的倾向,当然它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属于低级别或是轻度的。
当前养老机构本身的发展模式已经相对完善。随着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趋势,今后养老机构的发展定位就是低级别的老年病护理医院、医院、康复医院,然后通过医保以及长护险来解决支付端问题。它可以用来承接那些需要长期住院的老人,降低他的医保支出以及其他费用。例如,如果老人在医院住院的话,他一个月要花掉2万的医保费用,如果选择到养老机构进行简单的康复治疗,医保费用就只有几千元了。
我国台湾地区的养老机构早前也经历过这样的发展趋势,其发展的大背景就是从整体全民健保平衡的角度,政府支持养老机构医疗化,因此他们的养老机构可以做类似插管、皮试、照护、护理这类在我国只有医疗机构才能执业的医疗项目。
当前老人的医疗需求很大,有治疗的需求,有康复的需求,有护理的需求,还有安宁疗护的需求。针对安宁疗护,以前老人都是选择在家里安宁,或者叫寿终正寝。随着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发展,更多的老人选择在医院进行安宁,也就是在ICU病房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在ICU里,老人需要插管,医疗费用很高并且老人也很痛苦。因此国家也在支持养老机构做安宁疗护,像我们机构设置的养老机构安宁疗护服务,一天大概是500元。
当然,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做医养结合是有难点的。首先养老机构做医疗的准入门槛很高,并且医养结合由多个部门分管,打通起来是比较困难,所以怎么去协调好各部门是很现实的问题。
2.养老机构的医养化改造实践
目前,我们的养老机构都在做医养化的改造,下面是我们其中的一个实践项目。
这个机构里面已经有一个139床的康复中心了,里面也做了认知症专区以及安宁中心。下一步我们会把更多的床位增加到医疗,我们计划今年把它升级为二级康复医院。
在康复方面,我觉得康复在我们国家的发展潜力特别大,当前国家层面对于康养也有很多政策支持,我们养老产业对康复的需求也很大,但事实上康复产业的发展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来买单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最后是由老人或者家属买单,但对于某些康复辅助器具,老人们就算买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
因此老人或者其家属必须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才可以使用康复辅助器具,因此,这类产品需要B端或者G端来支持,它也必然是要植入到我们机构的产品服务包里面,这个产品服务包综合了医保,综合了长护险,综合了自费,来解决支付难题。
3.康复是适合养老机构进入的好方向
2014年我国综合医院16,524家,仅有25%设置了康复科,专科医院机构数约为5478家,仅有7.23%是康复专科医院共396家;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医院的床位数共14万张,仅占医院床位数的2.4%;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0.4∶10万,据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联盟统计,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占基础人群比一般为30-70:10万。
在康复供给方面,2014年我国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2014年各类康复医院396所;2014年全年康复科就诊人次3,760万次;2014年各类医疗机构共有康复床位14万张,康复医院全年每床出院人数11人,可满足151万人住院需求。
在康复需求方面,2014年,我国老年人(65岁以上)为1.4亿人,其中有康复需求的占60-70%;2006年全国残疾人共计8,296万人,其中60%有康复需求,约5,000万人;2014年住院患者中,具有康复需求的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以及骨科患者共计2,979万人;结合数据,预计2014年全国共有1.69亿人有康复需求。
如按人均1次就诊,也仅有22%的康复需求得到满足。因此老年康复的发展空间很大,以前只有受到工伤的年轻人才做康复,现在很多老人也接受了康复服务。而且康复服务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风险小,康复它不属于介入式治疗,因此很少会发生什么严重的医疗纠纷,所以我觉得其实创业型的养老机构可以切入康复赛道。
4.医疗和养老形成良性互动,养老产业发展离不开养老机构
从我们的医养结合实践来讲,医养机构最大的好处是它还处于新兴阶段,它可以被称为“产品”。这个产品以前仅仅包括生活护理,医养结合之后,这个“产品”已经升级了,它具有很强的医疗照护能力和保障能力,属于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相结合的产品,在市场受欢迎,也受到政策支持。当然,这样的产品也对我们养老机构的医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养老机构在养老行业中处于枢纽性位置,养老机构如果都活不下去,养老行业也必然发展不起来。一旦养老机构真正发展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会把养老很多产业都带动起来。
就像房地产行业,如果房地产发展得好了,那么房地产产业上下游30多甚至40多个产业都会发展起来,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可以带动上下游所有的需求,会带动这个产业的分工升级,每个细分的市场都会得到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和利益机制。
养老机构在养老行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当下养老机构盈利模式是清晰的,其盈利情况不容乐观,养老机构都是靠情怀、靠实力来支撑的。当下养老机构做医养结合一定会有很大市场,尽管做起来并不容易,一旦养老机构把医养结合做起来,它就会带动医养结合的相关产品发展,将来整个养老市场的发展空间也会更大。
二、数字化赋能居家医养的实践分享
雷文瀚——颐家(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
1.居家医养痛点:养老服务面临人才短缺,缺量更缺质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发布的统计报告,68.37%的老年人选择在自己家养老。其次是在子女家养老,占比25.79%。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的首要选择。在居家环境下,老人也希望得到不同层次多维度的服务,除了基础需求外也有专业化需求,这些需求对养老护理员有更高的要求。
医养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养老企业对于一线的服务人员依赖性强,需求量大。根据国家卫健委的2019年数据,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多达4000万,对于养老护理员需求达到600万人,但目前在册的护理员人数仅为50万,供给远远低于需求。
另一方面,现有从业人员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且多为“40后、50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且其大多未经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存在很大不足,不能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2.解决方案:数字化医养系统-iCare
研究表明,多数慢性疾病与年龄的增长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衰老不仅仅意味着身体机能的下降,更会带来各种复杂的疾病状况。因此,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专业居家康养服务,以重点应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
因此,颐家采用了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跟物流、供应链、养老、文娱,还有工业生产都正在高度融合,因此这些技术也可以进入到传统的养老服务行业,帮助我们解决卡脖子的痛点,协助我们梳理出一个更高效的运营流程和服务模式,从而实现一个集约式、个性化并且控制成本的模式。
经过数年的开发,颐家研发了一款数字化的医养系统——iCare,通过这个系统推动实现居家照护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自动化、具体化以及动态化,让服务团队能够以更高效的方式切入居家医养市场。同时,它可以降低居家医疗服务的人员准入门槛,使具有基础服务能力的服务人员,能够执行高标准高技术以及高质量的居家医养服务。
3.用户视角下的iCare系统
用户视角的iCare服务是分层级的:
第一层是基础照护层级,会有跨学科的团队为他服务,比如照护师、康复师、干预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全科医师等等,由他们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二层是居家医养层级,例如护士,以及康复师等,他们为用户提供康复、认知干预、临床护理等专业服务。
第三层是医疗团队,他们可以为老人进行一些紧急处理、慢病管理、药物指导、健康咨询等远程的咨询。
这些跨学科的团队通过智能算法与开发的系统平台,能够实时交互、协作来应对老人在居家环境中复杂的健康状况。用户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看到以及感知这些跨学科团队为他所提供的居家数字化医养服务。
结语
当下,人们对养老与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兼顾养老和就医两大问题,成为不少老年人及其家庭关心的问题,因此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探索一条适合现代老年人需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医疗与养老衔接,规范医养结合服务已成为解决当前养老难题的必然趋势和未来健康养老的新方向。
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余寿中有2/3时间是带病生存。因此,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还包括“医”,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健康服务体系需要加快建立起来。
越秀银幸创始人何洪涛认为养老机构的发展趋势就是机构的医院化。对此,要对养老机构的功能进行改造,使得养老机构的可以为老人提供全过程的健康服务,包括前端的健康管理、慢病管控和后端的失能照护、安宁照护。同时养老机构在整个医养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可以带动整个养老行业的发展。
颐家(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雷文瀚认为医养结合不只是医院建养老院或者养老院建医院,其重点在于如何在社区以及居家场景实现医养结合。因此,以数字化赋能,通过技术平台连接老人以及专业化的跨学科医疗服务团队,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跨学科团队以及医护康养服务整合,为老年人提供全过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极为关键。
天九老板云老板社群开放了!在群里您可以找商机、交商友,还能了解更多前沿市场趋势、行业分析、创业投资干货!扫下方二维码即刻进群!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