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上海,星巴克前高管坐镇,但中国还缺一个蓝瓶咖啡吗?

2022-01-08

来源丨咖门(ID:KamenClub)
作者丨国君
点击阅读原文

 

导语:Blue Bottle Coffee,俗称蓝瓶咖啡,许多咖啡爱好者的朝圣品牌。

 

刚刚过去的2021年,经历了四处选址、组建在华团队后,2022年,首店似乎真的要开出来了——其中国区总部和烘焙厂落户上海。

 

在日本和韩国顺风顺水的蓝瓶咖啡,在中国还能继续创造神话吗?

 

在其总部落成之际,我们再次来聊聊中国咖啡市场的机会点。

 

1、总部落户上海,星巴克前高管坐镇

 

姗姗来迟的蓝瓶咖啡,似乎在首店选址、团队组建中,过多消耗了咖啡爱好者的热情。

 

继台湾快闪店、香港首店之后,蓝瓶咖啡大陆首店的传闻一直在坊间流传。

 

2021年3月份,一张来自Linkedin领英的截图,显示蓝瓶咖啡正在招聘“品牌总监”,工作地点在上海。

 

 

随后,一则“蓝瓶子即将在上海开店”的消息,迅速在咖啡圈里引发了讨论。

 

7月份,蓝瓶咖啡内地首店落户前滩太古里的消息,再一次在行业刷了屏,多个B端和C端媒体跟进,甚至不少忠粉还前去前滩太古里打探。

 

1个月后,蓝瓶咖啡(中国)有限公司于8月中旬成立,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别来自雀巢和星巴克的消息,又一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董事长来自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士德,总经理则为蓝瓶咖啡大中华区总经理胡骏,其中胡骏曾任原星巴克中国Siren Retail负责人,在星巴克烘焙工坊筹备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配的团队构成,又在行业引发了大量的媒体报道。

 

同年11月,靴子终于落地了:首店选址确定在上海静安国际中心。

 

2022年新年伊始,蓝瓶咖啡中国区总部注册落户上海市静安区,烘焙厂也同时落户于此,消息再一次登上了各大媒体的晨报。

 

 

蓝瓶咖啡的每一个新动作,都能引发一波关于其品牌特色、商业模式的分析,以及对大陆打法的猜测,也让这个有着“咖啡界Apple”之称的品牌,渐渐褪去了神秘感。

 

而在多次的传闻、分析、探访中,似乎消费者和媒体的热情,都在被消耗。

 

甚至有媒体预测,“来得太晚,做得不好,都可能会让蓝瓶咖啡更快地失去吸引力。”

 

迟到的蓝瓶咖啡,在2022年正式开出大陆首店后,还能延续日本和韩国开店的神话吗?

 

2、全球咖啡馆最多的上海,还缺一个“蓝瓶咖啡”吗?

 

据悉,蓝瓶咖啡2002年创立于美国加州,创始人来自于音乐领域,从周末市集上的咖啡车起步。

 

这个品牌将“精品咖啡”这个模糊的概念,做成了有明显差异化的视觉体系、门店服务和产品体验,并稳定地推广到所有门店内。

 

这个很多国内消费者没喝过、却听说过的品牌,在咖啡界名声斐然——只有不到100家店,却拥有和星巴克相近知名度。

 

蓝瓶咖啡门店,图源大众点评

 

2017年9月,雀巢宣布斥资约4.25亿美元收购蓝瓶咖啡68%的股份,当时仅有50家门店的蓝瓶咖啡估值7亿美元,令全球咖啡界咋舌。

 

这样一个充满光环的品牌,如果在5年前进入大陆,伴随饮品业整体的市场红利,蓝瓶咖啡凭借知名度和独特产品体验,或许能收获更多资本、商业、消费者的青睐。

 

而如果在3年前进入大陆,彼时咖啡市场正在冉冉升起,整个咖啡赛道存在大量空白,因为瑞幸咖啡带来的关注度,新品牌能迅速占领心智,建立起品牌。

 

在商业领域,有个著名的“时光机理论”,通俗解释就是,把一个已经在某地区流行起来的商品/模式,快速复制到一个空白地区,赚取时间差。

 

曾经在美国硅谷最早引发精品咖啡消费潮流的蓝瓶咖啡,有很好的品牌基础,但现在进入中国,时光机理论中的“时间差”,蓝瓶咖啡几乎已经错过。

 

当下的中国市场,早已今非昔比。

 

上海,已经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数量远超纽约、伦敦、东京等咖啡文化输出地,大大小小的连锁品牌跑马圈地,各具特色的独立小馆盘踞街头。

 

从定位、风格上看,和蓝瓶喝法一样讲究的arabica,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出几十家门店,早早占据了“朝圣打卡标签”。

 

arabica门店

 

还有成立于北京的的兰熊鲜奶、Blueglass等品牌,从视觉上看,和蓝瓶咖啡的主题色、极简风格都有一拼。

 

而在模式上,国内的连锁品牌Seesaw、M stand,已经开出近百家门店,在千店千面、门店造景、跨界玩法、产品创新上,丝毫不输蓝瓶咖啡,且更懂得中国消费者,已经让不少国外品牌借鉴。

 

来到零售战场,蓝瓶咖啡还将会遇到已经“超越雀巢”的三顿半,以及永璞、隅田川、时萃等品牌,在包装、技术、玩法上,有的已经做到全球领先。

 

三顿半

 

甚至在最擅长的品牌塑造方面,国内短视频的崛起、咖啡外卖的普及、社交平台的种草玩法、社群的运营等等,高高在上的蓝瓶咖啡能不能玩得转,还是未知数。

 

首店开业后的蓝瓶咖啡,能不能真的撼动上海这个全球咖啡的“竞技场”,充满了不确定性。

 

3、网红打卡路线,还能走得通吗?

 

众所周知,咖啡有三种属性:提神、品鉴和社交。

 

一个贩卖咖啡的商家,很难同时提供三种属性。

 

提神的咖啡需要便宜,品鉴的咖啡需要精品,社交的咖啡必须要好看。

 

曾经的中国咖啡,以小众的品鉴型咖啡馆,和第三空间式的社交咖啡为主,而在最近两年,提供功能性的刚需咖啡越来越流行。

 

Manner,以及全国各地的Manner模式追随者,在全国范围内把平价咖啡做起来了。而幸运咖、打工人咖啡、3立方等品牌,则把咖啡的价格做到了10元以下。

 

好咖啡不应该那么贵、20元也能喝到精品豆,早已在行业里成为共识。15~25元成为了咖啡领域消费基数最大的价格带。

 

国内从业者开始放低姿态,倾听消费者的需求。

 

要足够日常,油饼蘸咖啡、中式炖咖啡安排上了;

 

手冲要加糖,“好,我给您拌匀了”;

 

喝不惯苦的,那就加水果加黑芝麻加椰浆……

 

蓝瓶咖啡作为精品咖啡代表品牌,曾以个性闻名:比如只售卖48h的咖啡豆、不提供Wifi、没有电源接口、门店的桌椅也很有限。

 

价格也很坚挺,在日本的门店,最基础的意式浓缩也在人民币25元/杯。

 

蓝瓶咖啡品牌创始人认为,这里不是让顾客来办公或社交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顾客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

 

让顾客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图源大众点评

 

蓝瓶咖啡的模式,本质上是“少而精致化”的网红打卡路线,与国内当下高频、平价、本地化的咖啡主流趋势,并不相符。

 

而在不缺首店,更不缺网红餐饮的上海,蓝瓶咖啡从网红变长红的路,将充满挑战。

 

天九老板云老板社群开放了!在群里您可以找商机、交商友,还能了解更多前沿市场趋势、行业分析、创业投资干货!扫下方二维码即刻进群!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