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可不谈消费:为啥很多新消费品牌都停在从1到10阶段?
来源丨销售与市场(ID:cnmarket)
点击阅读原文
这一年新消费领域发生了巨变。
开始时,资本疯狂涌入,甚至到了“投资不可不谈消费”的地步。可现在,一级市场出现了多个超百亿估值的超级独角兽企业,而在二级市场上,“样板企业”们的股价接连受挫,甚至较发行价腰斩。
6月底,“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の茶登陆港交所,但上市首日股价就破发,无独有偶,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也正在破发的泥潭里挣扎。泡泡玛特的日子也不好过。从今年3月开始持续走低,即便如今行情有所回升,也难回巅峰时期。
也就是说,新消费IPO的领头羊,包括“新式茶饮第一股”奈雪の茶、“国货美妆第一股”完美日记以及“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这些深受“90后”消费者和一级市场投资人欢迎的“创业明星”,二级市场的股民并不看好。
而那些活跃在新主流市场的其他新消费品牌,也开始频频翻车。
“国货之光”橘朵,因“卖身”外国企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元气森林乳茶产品的“0蔗糖”概念涉嫌虚假宣传;钟薛高定位高端,却因原料弄假而遭罚款;田园主义涉嫌营养成分虚标;王饱饱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或许,是时候给模式化的新消费品牌浇一盆冷水了。做新消费品牌很多人都会困惑,红了之后该做什么呢?
先说一个小故事。
三个人坐电梯到摩天大楼顶层,一个在电梯里跑步,一个在电梯里翻跟头,一个在电梯里做俯卧撑。等到了顶层,有人问,你们怎么上来的?一个说“我跑上来的”,一个说“我翻跟头上来的”,一个说“我做俯卧撑上来的”。三个人都认为是靠自己的方法登上了摩天大楼,但其实他们登上大楼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搭上了电梯。
搭上电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握机会,沉淀企业的核心资产,建立护城河,把红利误以为是自己的实力,那么红利消失以后,没有强劲的防守力,企业终将被淘汰。融资收紧,广告效果下降,营收萎缩,这就是那些没跟上趟的新消费品牌的现实写照。
一时的网红并不难,资本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很容易促成短期奇迹,难的是在红了之后,补上该补的课,迅速迈上长青之路。如果根基不扎实,依然过度沉迷于流量打法,实际是在透支品牌信用,终究难以持续。
今年,一些新消费品牌接二连三地出问题,传统老品牌虽受冲击却大都安然无恙。这并不奇怪,可以预料的是,新消费即将迎来一场恶战。
一旦市场被验证,有资本进入,就会有传统企业觉醒。传统品牌觉醒之后,会给予新消费品牌强大的阻击。比如,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已经针对新消费市场的变化做了调整,跨国知名品牌也在加大线上的反击力度,对于年轻人喜欢的线上KOL营销方式,不断加大投入。
所以,大多数如今如火如荼的新消费品牌,最终难逃一地鸡毛,新消费不是风口,而是新的马拉松。
互联网圈经常以“三段论”来比喻企业经营: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
企业市场规模从0到1亿元,核心要素是创新,无论是品类创新还是产品创新。只要创业者能在某一点上做出创新,满足当下新的消费需求,抓准一个痛点,企业就能完成从0到1阶段的跨越。
但很多新消费品牌都停在了从1到10阶段,它们发现,当企业规模达到1亿到10亿元的体量时,就发展不动了。不是产品本身不好,也不是营销做得不好,而是企业没有成长力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大部分新消费品牌都没有自己的工厂和供应链,品牌没有核心支撑。
那么,品牌未来的成长性体现在哪里?如何为企业在更长时间跨度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企业一夜成名并不难,难的是成为品牌,是跨越10亿元这个门槛,走上更大的赛道。经久不衰的品牌背后是系统化、结构化、全链条的综合能力和竞争优势,这并不容易超越。
很多互联网人进入新消费行业,试图用互联网玩法去做消费品,但他们忘了新消费的核心还是消费品,它必须落到地上,而不像互联网那样飘在天上。
尽管目前市场遇冷,但从大的背景来看,新消费面对的依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所以,新消费品牌的未来,我们依然看好。只不过蒙眼狂奔一味求快可不行,新消费品牌应该慢下来,多练内功,多做价值。
天九老板云老板社群开放了!在群里您可以找商机、交商友,还能了解更多前沿市场趋势、行业分析、创业投资干货!扫下方二维码即刻进群!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