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双十一交50亿成绩单,这些小米方法论值得收藏

2021-11-04

来源丨谷仓爆品学院(ID:gucangchanpinjia)
作者丨王英华
点击阅读原文

 

截至11月1日早上,小米全渠道支付金额突破50亿元,喜迎开门红。Xiaomi手机获天猫/京东手机品类4000+价位段,销量/销额双料冠军。

 

空调品类、电饭煲品类、空气净化器品类,全渠道销量突破30000台;吸尘器品类,全渠道销量突破20000台,其他智能消费品也取得较大突破。

 

小米作为新消费爆品的“奠基者”,越来越多的产品受到用户欢迎,其产品打造的方法也被智能硬件产品经理、消费品从业者奉为圭臬。

 

只有赤诚不足以做产品,产品极致才能有穿透力

 

小米凝聚用户靠的是产品,而不是信仰

 

把发烧友变成产品经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找到可感知的价值点,击穿它

 

1+1>2,互为价值放大器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

 

涉及用户、产品、设计、运营等的经典理论层出不穷,我们把其做了最全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

 

 

01 只有赤诚不足以做产品产品极致才能有穿透力

 

在常人眼中,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孔就是一排可能会让密集恐惧症不适的孔罢了,没什么大的差异。 可是,关于小米空气净化器的进风面孔径,智米团队曾经在3.0毫米、3.3毫米、3.5毫米和3.9毫米之间反复纠结。 

 

有人可能会说,开大一点没啥,4.2毫米又怎样,进风性能肯定好。但事实上,不同孔径在视觉上会产生差异,孔越小,产品看上去就越干净,反之就很突兀。智米希望这款产品放在家中,会完美地融入环境,而不是在无声地提醒人们:这是一台净化器。 这种极致让智米团队反复纠结,压出人的极限,这还不算,他们还把供应链也压到极限。 

 

小米空气净化器前面的塑胶键是505毫米长,但人们肯定不会知道的是,键与键之间的拼合段差要求是0.2毫米,这接近手机制造的工艺。但是手机是非常小巧且精密的产品,普通的家电行业中,供应链根本就没有遇到过这种要求。 “人们会说,你不是把供应链逼疯了吗?”但想要做爆品,就得把自己压迫到最大。 

 

做产品只有赤诚是不够的,只有产品极致才有穿透力。只有极致,才能打透层层障碍,把情感传递给消费者,才是感动人心的产品。 在用户看不见、不留意的地方,也要同样用心。

 

02 小米凝聚用户靠的是产品而非信仰

 

我们要去理解小米模式的精髓所在。 

 

第一,小米的逻辑里面,产品是为王的,小米通过极致的产品形成了口碑。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受?就是小米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爆品。 我感受非常深,因为我以前在美的,一直负责产品,过来之后发现,小米做产品的逻辑,远比传统企业要高。

 

爆品背后,更多的是对用户的洞察和对极致的追求。 靠极致产品凝聚大量粉丝和用户忠诚度的品牌,其实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少。苹果、小米都是靠产品而不是信仰,让人聚集在周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小米做了一个自己的独立渠道。 我记得2014年上半年第一次听雷总讲,小米的费用只有三个多点,在我们传统行业听了简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个效率可以说是全世界最高,苹果都没有这么高,可以说是人类商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件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快速地获得用户的认可。其实流通主要是比效率,商品一旦进入到流通环节就看谁效率高。 

 

第三,小米的用户对品牌、产品有非常强的认可,所以我们会发现,小米的每一款产品都自带IP、自带流量、自带红利。 我们可以没有任何营销成本,就获得巨大的单品海量。也就是说,在用户认可的基础之上,我们在传播上面效率极高,成本极低。 像传统家电行业有很多千亿企业,很多几百亿、几十亿的企业,做了很多年,每年销售上亿台,但所有用户全在淘宝、京东那里,自己没用户。

 

用户找不到你,你也找不到用户,很悲哀。 我们一定要让自己清空,深刻理解小米模式。

 

03 把发烧友变成产品经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做产品,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扫地机器人这个产品,其实很难做到完美。当你觉得已经很完美的时候,拿到同事们家里试一下就会崩溃,因为家庭场景特别复杂。 我们曾经把同事的茶几、沙发搬到公司去,不然每天去同事家里的话不太方便。同事家里没家具了怎么办?我们买新的替换了,弄得他们家人特别感动。我们做产品真的是用心。 

 

所以我找产品经理有个经验,一定要找一个发烧友。

 

一个对领域特别懂的发烧友,真的是对产品有极致要求。 公司有一个发烧友特别强,强到什么程度?比如有人在群里提出问题,我也在里面答疑,我字还没打完,他就已经发出去了,弄得我特别没成就感。他一个人把一百人整得服服帖帖。 

 

另一个发烧友,从来没有离开过原来的城市,甚至还不会讲普通话。他来我们公司以后,我说帮你找个房子,他说不用,我以前就是做中介的。 最近我也在找一个用户,他报了很多Bug,比一般人格外细心,我们自己测不出来的Bug他都找出来了,所以我就邀请过来公司面试,给他开以前3倍的工资。 还有个发烧友,我们给他起外号叫菲佣,因为觉得他是菲佣转世。他每天晚上得盯着扫地机器人看一个小时,不然睡不着觉,就到这种程度。 

 

发烧友,就是企业的超级用户。

 

04 找到可感知的强价值点,击穿它

 

可感知的强价值点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可感知”,一个是“强价值点”。 先说,“强价值点”,强价值点就是让客户印象深刻,超预期,无法忘记的点。 

 

比如,小米在生产移动电源时,抓住了以往移动电源市场价格高、不兼容,劣质电池的“痛点”,打造出一款10400毫安、三星LG的电芯,且是铝合金外壳的移动电源,售价接近成本。 “三星LG电芯”就是这款移动电源的“强价值点”,同时,铝合金的一体化外壳可以直接感知。 

 

“可感知”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很多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点”,但是却不能被消费者所感知,属于“自嗨”,以为消费者能理解,其实消费者不理解。 

 

滴滴曾经聘请了“首席打车官”,每天在北京的三环体验这一打车软件,他们观察到,通常用户叫车等待的时间极限是90秒,超过这个时间,用户卸载软件的几率就会变大。 “滴滴打车”在界面上做了90秒倒计时,建立了最强的用户体验,成功逆袭。这个90秒倒计时就是让用户直接可感知。

 

05 逼哭供应链只为极致的产品

 

哪些因素会影响米饭的质量?虽然中国吃了两千年大米,相信大多数人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米饭的影响因子多达81种,国内甚少有这方面的研究。而中国幅员辽阔,有上千种米,要针对各种米制定不同的烹饪方案极其困难。纯米团队只能不停地尝试,累计消耗了24吨米,形成了2450个煮饭方案。

 

 “很多确实不是传统厂商可以做成的,我们基本是按3C产品的要求在做。” 在小米常有一句戏言,叫逼疯供应链。在纯米,供应链逼疯没有不知道,逼哭是真有过。 那是纯米在制造电饭煲的下盖,因为0.1毫米的误差,5000个下盖全部作废了。“车间主任直接就哭了。”在传统家电,别说0.1毫米,就是0.5毫米也就过了。车间主任陪着做了好几天,用了很多好料,结果说作废就作废了,心情可以理解,但在纯米就是不能通过。 逼疯供应链不是我们的目的,做极致产品才是我们的初衷。

 

06 1+1>2,互为价值放大器

 

小米生态链企业很多都是大牛出来创业,他们多数都有很强的技术、执行力、也有强烈的欲望要干一番事业。

 

但很多初创公司在品牌背书、市场销售渠道、供应链议价能力、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小米想要做一些智能硬件产品补充产品体系,但苦于没有足够的多的精力和团队,即使招聘到了足够多的团队,也会在成小米公司的机构、人员庞大、臃肿。

 

因此,两者刚好互补。小米通过统一的基础设施和生态资源双向赋能生态链企业,让整个生态链共享共同的技术架构、用户体系、零售渠道。

 

继续保持轻资产、低成本、高效率运营,避免出现“大公司病”,又能通过赋能独立团队快速抢占物联网市场。

 

生态链有小米提供背书、销售、产品、供应链等的支持,发展迅猛;小米有生态链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想象空间,提升了公司估值。

 

两者是1+1>2模式,互为价值放大器。

 

07 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安全的 

 

创办华米以来,我看着很多新技术出现、很多团队浮夸、很多公司倒下。

 

我每个深夜都在不断思考,华米到底还能爬多高、能走多远,凭什么?为什么?

 

华米是一家对技术有追求的公司。我们在产业中需要不断面对挑战和危机,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我们要习惯将自己置身危险之中,保持战斗的常态。

 

当我们逐步走到产业前沿,就会特别孤独,无论产品还是商业模式,逐渐没有太多的参考,保持对新产品研究的强烈欲望,才能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创新,而不是抄袭。

 

在没有乔布斯的时代,我们只好微光前行;对技术的把控和对消费者的洞察,需要一生的修炼。

 

08 最可怕的敌人在看不见的维度

 

我遇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能被谁颠覆? 看上去平衡车领域非常稳固:我们有绝大部分的专利,我们甚至在美国以一个中国企业的身份发起337调查,把美国变成我们的自留地。这个事听起来很牛X,听起来企业已经很稳固了,没有人能够撼动。 

 

但是,我们突然发现共享单车对我们做短途出行的愿景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说今天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那只是因为在中国它目前没有上路的路权,所以我们定位成酷玩具,没有定位成交通工具。 恰恰是定位成玩具,救了平衡车,但是非常吓人。 

 

这个话题经常让我睡不着觉。2016年年初,我们当时真觉得在短途出行领域,平衡车很可能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形态。短短一年,我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将要毁灭你的公司和业务的敌人,你现在根本看不见他,他根本不在你的视野范围内,特别可怕。 最可怕的敌人在看不见的维度,越成功的公司可能越要警惕小心。

09 给它一点儿维生素C性冷淡里带点儿骚


见过这款灯(米家LED台灯)的朋友都知道,最让用户赞不绝口、打动很多设计师同行的,就是在灯臂与柱杆之间,被甩在外面的那“一抹红”。 由于灯臂的尾端有一小段电线,在硬件的设计方面,我们不得不把这段电线露在外面,甩在连接处。我们试了很多方案,灰线、白线,但是从视觉平衡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不是很舒服。后来我们又试了一下红色,天哪,太美了! 

 

这就是设计的一个原则:给它一点儿“维生素C”。 我们的用户群体是“追求美好品质的大多数人”,属性是“年轻人为主”,所以在我们简洁的设计基础上,需要增加一点点活泼的元素,作为点睛之笔。 

 

在简洁的设计中,增加一点点活跃的小元素,使得整个产品变得有了精气神,有了灵气。

10 小米是自我驱动加裂变型的公司

 

我个人有成长焦虑症。我常说我学历不高,但我特别喜欢学习,过往的经历中,我一直在不断成长。 我特别喜欢去跟小米体系的所有人去聊。比如我是德哥(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德)的粉,平时在小米接触还不够,我特意报了他的课。跟小米的人聊每次都是一场大课,认知一个行业,认知一些产品的方法论,这是非常好的成长。 

 

我觉得小米也是一个裂变型的公司,团队变化极快却有章法可循。 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这个公司是自我驱动加裂变型的,润米也一直在向小米学习如何激活团队。比如我们2017年就做了不下三次组织结构的调整,一是为了提升效率,二就是为了激活团队。每一次的变化都是我们在向小米学习如何提升效率。 提高每一个环节的效率,很难走,但必须走。 

11 用坚持,等风来


风还没有来怎么办?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做好产品,坚信美好的事情就会发生!


智能家居喊了多年,风一直没有刮起来。 这个行业一直还是以单品为主,并没有规模性地向用户提供整体智能家庭的良好体验。尤其是绿米所从事的,属于智能家居的“基础设施”,需要等待大潮的驱动。 

 

绿米人从事这个行业多年,期待着“大潮”多年,有些人会认为我们过于执着。我们顶住了许多诱惑,坚持做智能家庭“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毫不动摇。 

 

决定我们能够坚持多久的,是效率。 作为理科生和工程师,我们从大学开始就跟瓦特蒸汽机的卡诺循环,电路的低功耗设计,以及数学、控制、代码和算法的各种优化技术打交道,这些本质上都是在解决效率问题。一个最优的系统往往是达到某个理想状态所付出的代价最小的系统。 将来,课堂中也许会出现一个叫“小米模式”的新概念,来总结小米和小米生态链的成功。我认为“效率”无疑就是贯穿这个新概念的核心。 

 

我们企业的所有活动简单来说都是在不断做一个算法迭代,这个算法就是要解决满足用户体验约束下的一个全局效率最优问题。 和产品一样,公司要与时俱进,也要不断进行迭代,使其保持好的产品用户体验约束下的高效运行。

 

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品质决定我们能够走多远,而效率决定我们能够坚持多久。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后都从效率上体现,胜也效率,败也效率,效率是刚,纲举目张。

12 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多高品质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国产产品做得不好的原因是效率低下,低到什么程度?我们进到商店,一件质量好点的衬衣要500块钱,甚至一两千,定倍率是10倍20倍,鞋子是5到8倍。 

 

为什么?因为层层加价,每一层效率都很低,其实每一层都不挣钱。 小米希望改变效率以后,把钱放在产品上,放在研发上,放在技术创新上。 2014年年初,我们在想未来的手机到底会是什么样子,最终达成共识:未来的手机前面一定全部是屏幕。 

 

小米MIX全面屏概念手机,第一次引领了世界潮流。芬兰国家设计博物馆收藏这个作品,原因是小米MIX代表了未来手机设计方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所以,消费升级不是卖得越来越贵,而是同样的价钱可以买到更优质的产品。可能很多人说,小米卖这么便宜就是很low,我觉得便宜和low是两回事,关键我们是不是把产品做得让大家服了。 

 

纵观过去三十年的商业史,你们会发现,卖贵的品牌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甚至各领风骚三五月。你再去看那些性价比高的,都是三十年五十年以上。 小米的精髓是效率,是高性价比。失去了这一点,你就会一步一步变得平庸。当我们试图去上升一个维度,总结小米方法论的时候,关键词总是那些:

厚道、真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小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个产品,这就是底层的小米方法论。相信米粉,相信小米!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