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如其来:男性外貌“焦虑”撑起一片百亿市场

行业趋势
2021-07-08

来源丨进击波财经(ID:jinbubo)

作者丨进击波商业一组

编辑丨辣酱、甜筒

点击阅读原文

 

0

白色的绷带,鲜红的血印,这是一个秃头男人重获新生的标志。

 

在土耳其的大街上,这样的男人随处可见。这个以热气球闻明的国家,不仅是拿破仑口中的“世界首都”,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植发之都”。

 

图源:英国每日电讯报

 

每个月都有5000多个来自中东、欧洲地区的男人带着一颗秃头来到土耳其,在这里种下毛发的“种子”,半年后他们将收获一头浓密的秀发。

 

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中,大大小小开设了250多家植发门诊,其密集程度不亚于湖南的茶颜悦色。

 

但最先发展起来的,并非植发,而是植胡须。

 

在欧洲有句俗语:“没有胡子的男人,等于没有尾巴的猫”,对于他们而言,一脸浓密的胡须最能体现男子气概。

 

随着产业的延伸,种植的部位从脸部转移到了头部,植发逐渐成为土耳其一项热门产业,2014年,土耳其领导人在《华盛顿邮报》公开宣传植发产业,当年年产值就达10亿美元。

 

如今土耳其的植发产业已经相当成熟,为了吸引全球的脱发患者前来就诊,土耳其当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政策,并挂钩旅游业,将土耳其的医疗旅游服务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例如三分钟即可办理电子签证、植发医院包吃住并配套周边游、价格仅为欧美国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

 

基于以上原因,土耳其逐渐成为脱发男性的“重生”乐园。

 

图源:曼彻斯特晚报

 

 1

不断壮大的“秃家军”

 

不断壮大的“秃家军”里,不乏中国男人的身影。

 

据艾媒咨询的舆情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植发"关键词网络热度始终保持在高位,平均指数在500以上。

 

在“全民皆秃”的大环境下,秃头的压力就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杆机关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始了“秃秃秃秃秃秃秃秃……”

 

与我们固有印象不同的是,植发市场真正的“消费担当”,其实是一直被医美等一些与“颜值经济”相关行业所忽略的男性群体。

 

相关临床数据显示,男性脱发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目前中国的脱发大军早已轻松突破了2.5亿大关,在这2.5亿脱发人群中有1.64亿为男性,也就是说每4个中国男人中,就有一个脱发。

 

 

近年来,脱发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大量男性出于职业需要,对外貌与个人形象的重视度逐渐提高,甚至愿意为此一掷千金。有数据显示,男性在颜值和形象上的投资更舍得花钱,平均客单价是女性的2.75倍。

 

相比于隆鼻、割双眼皮、开眼角等传统医美项目,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对于形象的提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守住头顶的乌丝便成为了广大男性同胞快速改善个人形象的最佳选择,因此,植发项目成为了撬动男性医美市场的重要支点。

 

2020年,中国植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人民币134亿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植发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37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为23.0%。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中国人日益旺盛的植发需求以及未被满足的行业蓝海。

 

 2

你的头发谁在种?

 

目前我国提供植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四类玩家:全国民营连锁植发机构、民营非连锁植发机构、民营医美整容机构植发科室以及公立医院植发科室,其中民营机构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与传统医疗服务不同的是,毛发医疗服务其实是一种消费医疗服务。在我国,毛发医疗服务市场又根据是否进行手术,细分为植发型医疗服务市场及医疗养固服务市场。

 

 

植发本质上是一种浅表皮的微创手术,但明明是手术,为何公立医院却鲜少承接植发业务?

 

受限于公立医院的科室架构及政策,想要大规模开展植发手术并不现实。在大多数公立医院中,植发一般以临床研究为主,所接诊的多为功能性植发,例如烧伤、烫伤、硬皮病等造成的瘢痕性秃发的患者,与普通脱发患者的植发手术略有不同。

 

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公立医院有开设植发项目,且大多数都归类于“医美科室”,它们的医疗资源以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隆鼻、割双眼皮、面部填充等传统医美项目中,已经基本饱和。因此植发项目在医院并不吃香,这也直接导致了公立医院植发项目预约等候时间十分漫长,少则几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

 

此外,一台植发手术往往会持续六七个小时,相当于三台割双眼皮手术的时间,且需要四五名医生护士相互配合,过程繁琐、耗时耗力,是名副其实的“纯手工的苦力活”。

 

而三甲医院等公立大医院,属于稀缺医疗资源,接诊患者类型较为复杂,而植发这种紧急度不高、又耗时耗力的“美容”性质手术,其实并不符合公立医院治病救人的原则。

 

面对巨大的社会需求,还是需要有人站出来,做那个种头发的人。因此,凭借专业的看诊医生、植发医生以及完备的服务体系,民营机构得以迅速瓜分植发市场。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1104家植发相关企业,2019年新增176家,2020年新增169家,今年1-5月新增80家。丰富的植发手术经验以及高品质的服务,令民营医疗机构逐渐占据植发市场核心位置。

 

此外,相比于单体植发机构,连锁机构在医疗服务这方面更具保障,也更有能力满足日益增多的市场需求,进而迅速成为植发行业的“主力军”。

 

3

 高营收是否等于暴利?

 

“打了麻醉倒是不痛。不过这一拔,一插,10块钱没有了。再一拔,一插,10块钱又没有了。心里在滴血。”

 

有人像插秧苗一样理解植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没错的。目前市面上,植发手术普遍按照毛囊个数来进行收费,即一场植发手术费用=毛囊单位数量X毛囊单价。

 

 

我们根据透明市场信息,粗略地算一笔账:毛囊单价在8-12块之间,而1000个毛囊约能填补30平方厘米的“秃地”,按照脱发程度的不同,一次植发的客单价在2-8万不等。

 

而2020年,全国共计约51.6万颗秃头进行了植发手术,这是什么概念呢?全国的植发医生按照人类的头发密度,植出了三个半篮球场的面积,手术费用高达上百亿。

 

国内市场来看,客单价高、消费者众、渗透率低,这让植发赛道怎么看都充满着诱惑。

 

据了解,某植发机构单月营收就能轻松突破1400万。但现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性感,高营收、低净利成为每个植发机构绕不开的话题。

 

最烧钱的是广告。比如赚得的最多的植发机构一年广告费就高达7.8亿。

 

 

目前,社会对脱发、秃头进行的补偿性措施例如假发、植发、洗护保养等消费意识还处于发育初期,因此,想要称霸植发市场,花钱抢占客户心智就成为了企业的必要项。

 

对大多数有脱发困扰的人来说,从“我秃了”到“我得去植发”,是一个漫长且纠结的消费决策过程,企业需要花钱将“专业植发”这块招牌打出去。

 

有行业人士曾透露,机构营销费用占比大概为35%。近年来,植发机构的广告随处可见。

 

除了广告,人力成本成为了第二大开支。

 

一般来说,植发医生的综合薪资3万元/月以上,而由于医生的知名度和专业度是植发机构的核心竞争优势,为了抢占市场,各个机构纷纷开出高价聘请名医坐诊。

 

相关人士透露,“现在雍禾植发的医生每月平均工资可达七八万,有的知名医生甚至年薪达到200万以上。”

 

因此,植发行业表面风光无限,但高营收一直在为广告和人力输血。性感故事还需要仔细推敲。

 

 4

被黑产盯上的“肥肉”

 

然而,任何一个蓝海市场都必须要经历从淘汰小、散、乱的医疗机构到成熟行业的蜕变过程,植发行业也不例外,目前仍处于与“黑产”斗争的起步阶段。

 

以最具象的一场手术来看,患者首先面对的是医生。但目前植发行业仍缺少标准化的医生筛选。

 

一名正规的专业植发医务人员至少需要经历5—7年的学习和培训方能临床实践,因此专业医生资源短缺成为限制植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了能在植发市场中分一杯羹,黑心机构打起了两个算盘:要么胆子大,要么脸皮厚。

 

 

胆子大的黑机构推出“三天速成,包教包会”的植发培训班,有媒体曾在调查中发现,那些私人培训机构的老师多半并非医生,从理论课到实践课仅需两天时间,没有资质的“学员”,练习两小时候就可以直接在人头顶上操刀“实践教学”,而这一套培训下来花费也不过仅仅几千块钱。

 

脸皮厚的机构则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用“名医坐诊”和“草地变森林”的夸张广告吸引患者。而实际上主刀的“医生”可能三天前还在培训班。

 

除了医生队伍的良莠不齐,护士更是“赶鸭子上架”,没有资质的小姑娘,穿上白大褂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经验老道的“种植护士”,将医生取下毛囊一个一个种在患者的头上。

 

而另一方面,收费不明也成为了行业乱象之一。在一些私人小机构中,植发的费用往往“看人下菜”,利用信息不对称哄骗消费者花费高价植发,“隐形消费”藏匿在手术的各个环节,收费名头五花八门,例如专家问诊费、开机费、保养费、毛囊处理费......

 

国际知名的毛发移植专家王继萍曾说:“植发行业缺乏的已经不单单是技术,而是医者的信任。”想要将植发做成一门长久的生意,就需要建立行业标准,提振整个行业的信誉来不断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5

好赛道,但还需要时间发酵 

 

2020 年,在中国进行的植发手术约为 51.6 万台,占脱发人口 20.64%,渗透率为 0.21%,表明市场需求未得到满足,未来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从消费认知来说,近两年脱发现象逐渐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上从“大厂程序员”到“都市熬夜打工人”,从“我秃了,也变强了”到“月亮不睡我不睡,我是秃头小宝贝”,人们都在用调侃的方式和标签表达自己对“秃头”的焦虑,原本难以启齿的脱发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热议的社交话题。

 

在微博、小红书、B站中,越来越多的博主主动分享起植发经历,从脱发原因、手术内容、营养补给、机构选择等方面打破“植发”的神秘感,随着消费信息日益透明,大众对植发的接受度也将随之提高,且乐于尝试与改变。

 

 

如果将护肤和植发做类比,前者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消费路径:大众型护肤品——成分功能型护肤品——医用型护肤品——医美项目。

 

对后者来说,近年来头发养护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人像管理皮肤一样去管理头皮,新一代消费者也更偏向于从成分和科学的角度来研究头发养护,因此“头皮养固服务”有望成为未来植发机构的第二增长曲线。

 

同时,从安全性上来说,目前FUE植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植发整个过程涉及的深度是3-5毫米,不会触及重要神经和组织,在专业的医疗资源支持下,相比起动刀削骨的大医美项目,植发鲜少会出现伤亡等重大医疗纠纷。

 

这也减轻了跃跃欲试的脱发患者的安全风险,预期未来会有更多人考虑接受植发治疗,行业前景明朗。

 

6

现在看来,“女性才是消费市场主力军”这一刻板印象正在被打破,“他经济”逐渐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消费浪潮。

 

几年前,街头充斥着围绕女性消费者的整容广告,然而不知不觉中,男性的外貌“焦虑”已经逐渐撑起了一片百亿市场。

 

如今,雍禾已经打响了植发行业上市的第一枪,围绕人类外貌展开的生意正在被充分挖掘。

 

可以预见到是,随着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越来越高的接受度,植发产业定会从一桩新鲜生意,逐渐变成大众常见的美容项目。

 

“周末一起去植发吧?”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