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把灾难当作考验坦然接受,要积极乐观,努力向前!

2021-05-18

来源丨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点击阅读原文

 

当我们陷入迷茫时,也许都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对它的思考,却往往影响着我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稻盛和夫先生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他认为「忽喜忽忧,喜忧参半,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但不管怎样,都绝不能让自己陷入悲观失望的境地。

 

今天,获东方出版社授权,我们把稻盛和夫的一篇演讲分享给大家,这是他数十年来思考人生的总结,相信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想法。

 

本文节选自《稻盛和夫与中国文化》东方出版社

 

我认为,我所思考的活法,也就是我的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我一生着力追求在实践中彻底地贯彻这样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正因为是基于最基本、最朴实的做人的原则,所以,我想本书的观点能够超越国家、语言、民族和宗教的障碍,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同时,我的思想在中国能被广泛接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古以来,在这个世界上,在追求正确的为人之道,追求做人应有的姿态方面, 中国人最为真挚。

 

可以证明这一点的是:以《论语》为代表的许多中国古代典籍,长期以来教化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近邻诸国的人民。

 

我想,正是继承了「追求圣人之道」这一优秀传统的现代的中国人,对于拙著《活法》所阐述的观点,才会有更宽阔、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经济取得惊人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领先世界的经济大国。为了祝愿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人民更加幸福,今天,我想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就「人生」这个话题,谈一谈我的看法,这是我一直以来经常思考的问题。

 

到本月底,我将 79 岁了。我出身是技术员,当初研究开发新型陶瓷, 27 岁时创建了京瓷公司,经营企业至今已超过了半个世纪。

 

在这期间,我独自思考:「人生该是这样的吧!」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而且实际上,我就按照这样的人生观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人生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是知还是不知,是懂还是不懂,人生的态度、人生的道路将会完全不同。因此,今天我想以《人为什么活着》为题,来阐述我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如果我的讲话对大家有所启示,能给诸位今后的人生做参考的话,我将十分高兴。

 

1

人生究竟是什么

 

前面已经提到,我缺乏经营的经验,年纪很轻就担负起经营企业的重任。怎样去经营,企业才不会破产?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员工?创业之初,我每天都苦苦思索,烦恼不已。

 

现在我是在经营企业,但这个企业究竟能不能顺利发展?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企业倒闭的悲剧?怎样才能使企业顺利发展?

 

一边思考这些问题,一边每天都拼命地工作。与此同时,我还不断地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究竟是什么?」,虽然当时我还是一个青年。

 

人生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从生到死走过的历程,这个历程是不是每个人命中已经注定了呢?就是说,是不是每个人原本就具备各自不同的「命运」呢?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个命运是自然授予的呢,还是神灵授予的呢?这一点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不都是背负着各自与生俱来的命运降生人世的吗?我开始就是这么想的。

 

我们顺着被注定的命运这条经线度人生,同时在命运的摆弄下,我们在人生过程中会遭遇到各色各样的事情。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想好事、做好事,人生就会产生好的结果;如果想坏事、做坏事,人生就会产生坏的结果。就是说,人生中还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我又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

 

在顺着命中注定的命运行进的时候,在每一个节点上,由于自己的想法不同,做法不同,就会出现新的、不同的人生结果。因果报应法则这条纬线不也行走在我们的人生之中吗?我就这么思考。

 

换句话说,每个人各自的人生,都是由命运这条经线和因果报应法则这条纬线交织而成的一匹布。我的思考又进了一步。

 

2

《阴骘录》的启示

 

诸位可能不相信命运的存在,也不相信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但是,我从年轻时开始,就相信了命运和因果报应的法则。

 

我相信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契机是读到了中国的《阴骘录》这本书。当时我还很年轻,正为经营的事情烦恼不堪。这本书对「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交织形成人生」这一观点做了精辟而透彻的解说。

 

今天,我想把这一段内容介绍给大家。

 

《阴骘录》的作者叫袁了凡,这本书写于 400 年前中国的明朝时代,离现代并不太遥远。现在以《了凡四训》为题的这本书,在书店里也能买到了,我想有人也知道这个故事。

 

袁了凡原名袁学海。有一天,一位长着长须的老人来到少年学海的家,对学海说:「我是在云南专门研究《易经》的。」

 

这位老人说:「我奉天命来到这个地方,向袁学海少年传授我研究的《易经》的精髓。所以,我才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这里。」

 

这天,老人就住在学海家里。学海的父亲年轻时就过世了,少年学海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这天夜里,老人把学海的母亲叫到跟前,看着坐在一旁的学海,说起了少年学海未来的事。

 

「学海妈妈,将来你是想把这个孩子培养成医生吧。」

 

「是的,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家从他祖父一代就是医生,英年早逝的孩子父亲也是医生,所以我打算让他将来也当个医生。」

 

「不!不!这孩子不会成为医生,他会参加科举考试,将来成为高级官员,出人头地。」

 

老人接着说这孩子哪一年会参加县里的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又会在哪一年参加府里的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在几年后,又参加道里的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

 

「最后,在录用官员的考试中成绩优秀,成为中央部门的官僚,后来又出任地方长官。会结婚,但很遗憾,没有孩子,天寿 53 岁。这就是这个孩子的命运。」

 

所谓科举考试,大家都知道,要经过县、府、道这几个阶段,最后,如果在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考试中合格,就可以成为国家的高级官僚。这位老人对学海在各个阶段考试的结果都做了预测。

 

「一个古怪的老人说了些不可思议的话。」当晚听了老人的话,少年学海就这么想。

 

但是后来,学海的人生同老人预测的完全一样,哪一年参加哪种考试,在多少人中排名第几位,最后出任地方长官。一切都不出老人所料。

 

学海顺利地当上了中央政府的官员,当时他还很年轻,不久他又去南京赴任,南京有一家出名的禅寺,叫栖霞寺,寺里有一位著名的法师叫云谷禅师。学海久闻其大名,到南京后不久,就拜访栖霞寺,请教云谷禅师。

 

云谷禅师说:「欢迎,欢迎。」把学海长官接进寺院。「我们一起坐禅好吧」,于是两个人就一起打坐。学海坐禅十分到位,心境清澈纯粹,没有一丝一毫杂念妄想。看着年轻的学海坐禅的样子,云谷禅师既吃惊又佩服。

 

「真的很了不起!你曾在何处修行?你坐禅时如此沉静,一定经历过刻苦的修行。」

 

「不!我并没有特别的修行经验,禅师夸我没有杂念妄想,倒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于是,学海就谈起了少年时代遇到那位长须老人的故事。

 

「其实,我少年时,有位老人来访,面对母亲和我,就我的命运,他做了种种预测。后来我的人生果然一如老人所言,一步步走到今天。像老人预测的一样,我年轻做官,又赴任来到此地。虽然结了婚,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 53 岁时我就会死去。所以,今后要这样、要那样,想这么做、想那么做,这一类希望或野心,我早已放弃,我只想遵照命运的安排,淡淡地度过我的余生。你看我既无杂念又无妄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本来和颜悦色听学海讲话的云谷禅师,听到这里,脸色一下子严肃起来,他严厉地斥责了学海:

 

「本来我以为你那么年轻,那么聪明,是一个开悟的贤人,不料你竟是个大笨蛋。确实,如那位老人所言,我们都背负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来到世上。但是,世上有完全顺从命运度过人生的傻瓜吗?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世间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想好事、做好事,命运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变,想坏事、做坏事,命运就会向坏的方面转变。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俨然存在这样的因果报应法则。

 

「善因结善果,恶因生恶果。最初,我们每个人都根据命运的安排度人生,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在遭遇事情的时候,想好事、做好事,人生就会朝好的方向行进,即命运好转。如果想坏事、干坏事,命运就会逆转,向坏的方向行进。这就是所谓人生。」

 

学海年轻当官,禀性正直。听了云谷禅师一番教诲,深受感动,离开寺院,回到家里,学海对夫人说:

 

「今天与禅师相会,学到了这么重要的道理。从今以后,我要尽可能去想好事、做好事。」

 

夫人也是既聪明又正直的人。对学海的话产生了共鸣:「如果你真的那样想,我就跟你一起干。今后每天每日,咱俩互相提醒,哪怕是小事,只要是好事,就一起想,一起干。」

 

《阴骘录》这本书到这里场景一变。

 

「儿子啊,你父亲的人生,就是刚才所讲的这么一个人生。有幸在禅寺拜见了禅师,听了他有关因果报应法则的教导后,我和你母亲商量好,不管事情大小,我们都要一起用心想好事,尽力做好事,并且持之以恒。

 

「这样做的结果,据说绝不可能出生的你出生了。说我 53 岁就要寿终正寝,但我今年已经快 70 了,还活得这么硬朗。」

 

了凡给儿子所讲的这一段故事,就是《阴骘录》这本书的概要。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中小企业阶段的京瓷的经营者。不知何时经济萧条的风暴袭来,公司或许就会垮台。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公司倒闭,一定要把企业持续经营好,必须保护企业的员工。同时,必须拼命努力来报答出资的股东。为此,我苦闷困顿,烦恼不已。同时,作为一个青年人,我还为人生而烦恼:连一刻之后的光景也看不清楚的这个人生,究竟应该怎样去度过才好呢?

 

正在痛苦烦恼时,读到了这本书。「啊!原来如此,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啊。如果是这样,我就想度过一个与人生法则相吻合的人生。」我形成了这种想法。

 

与《阴骘录》这本书相遇,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前面究竟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候我,我无从知晓。但是,在命运的安排下,在人生的进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那时候,就要尽可能想好事、做好事。我就想这样去度过人生。」

 

3

忽喜忽忧,喜忧参半的人生

 

然而,当时我还很年轻,接触《阴骘录》这本书后,虽然有了上述的想法,但要确凿地信奉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我却仍然做不到。

 

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很难完全相信呢?因为我们经常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非常善良,具有美好的心灵,具有一副热心肠,他们也想好事、做好事,但是他们的人生却并不幸福;与此相反,世上还有这样的情形,有些人看上去就不是好人,他们想坏事、做坏事,但他们似乎生活得蛮滋润。

 

事实也是这样,即使你想好事,即使你做好事,也不会马上就给你的人生带来好结果。做了好事,到好结果出来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是一个月之后呢?一年之后呢?还是十年之后?不知道。

 

况且,我们各自持有的命运的存在,也会影响事情的结果。

 

原本就有命运,我们都顺着这条命运之路前行。在这过程中,碰到原来就该有好运的年份,哪怕稍微想一点、做一点坏事,也不会马上就出现坏的结果。相反,在命运很坏的年份,即便想一点、做一点好事,好结果也不会马上出现。

 

就是说,如果像 1+1=2 那样,结果以简单明快的形式出来,那么,人们就会相信因果报应法则。但因为命运和因果报应法则是重叠的,所以明确的结果出不来。因此,人们很难相信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

 

尽管如此,《阴骘录》中所讲述的,命运的经线和因果报应法则的纬线,两者交织而成的布,那样的东西就是我们的人生。对于这个道理,我要去理解,要去相信。为此,虽然有苦恼,但我仍然拼命地思索。

 

但是,当时我还年轻,又出身理工科大学,作为工程师长期从事新型精密陶瓷的研究开发,养成了信奉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想好事、做好事,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这样的说法,即使我想要去相信,也很难简单地说服自己。

 

此后,我相信了因果报应法则。那是因为我听了一位大学老师有关宇宙形成的一番高论,他是宇宙物理学的权威。他的理论让学理工科、搞技术开发的我彻底折服,我从内心接纳并相信了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

 

据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宇宙在 137 亿年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高温高压的基本粒子的团块,这个团块发生大爆炸,才形成了现在的这个宇宙,而且现在它还在继续膨胀。这个被称为「大爆炸」的理论,是现代宇宙物理学中,对有关宇宙形成,所做出的最尖端的理论性的解释。

 

宇宙最初不过是一小撮基本粒子的团块,引发大爆炸后开始膨胀。在这个爆炸和膨胀的过程中,基本粒子互相结合组成质子、介子和中子,这三种粒子又结合成原子核,这个原子核又带上一个电子,这个宇宙中最小、最轻的原子即氢原子诞生了。

 

氢原子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但它有原子核,环绕原子核的周围,有一个电子在转动。原子核由质子、介子和中子组成,如果将原子核击破,就会有多个基本粒子出来。

 

这个宇宙原本是肉眼看不见、也无重量的一小块基本粒子,因大爆炸生成原子,原子互相结合成重原子,这样接二连三结合成原子,这就是现在的宇宙。

 

现在,地球上有超过 100 种的元素或原子。这种原子再同别的原子相结合组成分子,分子又互相结合成为高分子,高分子中出现 DNA ,创造了生命的源头,地球上诞生了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再不断进化,一直到形成人类。

 

原本宇宙是无生物,宛如一缕烟霭,仅仅是肉眼看不见的一撮基本粒子的团块。但是,造物主没有将基本粒子原封不动地放置不管,一刻也没有放置不管,而是让它们不断地成长发展。

 

换句话说,这个宇宙间存在着让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不断生成发展的法则。或者说,这个宇宙间流动着一种「气」,这种「气」关爱和培育无机物、有机物和一切事物,引导它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或者说,宇宙间充满了关爱一切事物、将它们引向好的方向的「爱」。

 

宇宙从诞生到今天,在 137 亿年这样漫长的历史中,宇宙一刻不休地关爱一切事物,将它们向好的方向引导。

 

孜孜不倦、不断付出,这就是宇宙。不妨说宇宙具备这样的意志,宇宙中充满了爱,宇宙具备关爱、培育万事万物的意志。这种说法符合逻辑──当听到宇宙物理学最尖端的大爆炸理论时,我产生了这种想法。

 

我们就居住在这样的宇宙之中。因此,我们怀抱怎样的愿望,采取怎样的行动,意义重大。如果我们所抱的愿望,与将一切事物向好的方向引导的宇宙的想法相一致,就是说,当我们抱有关爱一切、祈愿一切都好的愿望时,就是遵循了宇宙的意志,与宇宙的波长合拍,就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这样来思考,道理就通了,「果然如此」,我可以点头称是了。《阴骘录》所说的「想好事、做好事,就有好的结果」这样的因果报应法则不再是单纯的迷信了,我理解了这条法则。理工科出身、爱讲逻辑的我,喜欢用科学解释事物、追究合理结论的我,到了这一步,终于理解了因果报应的法则。

 

人生中存在因果报应的法则,这个结论我能够接受了。从那时起我相信了这个法则。因此我想,在我的一生中,在我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要尽可能思善、行善,借此避免灾难,避免公司倒闭,避免员工沦落街头。

 

但是,即便相信因果报应法则,遵循这条法则去做事,人生还是难遂心愿,时而飞来横祸,时而撞上好运。忽喜忽忧,喜忧参半,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在企业经营中,我遭遇过许多灾难,也碰到过不少幸运。我认为,这些都是人生的考验。同时,我也意识到,在面临人生考验时,如何应对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我们今后的人生。

 

大自然会在人的一生中给予我们很多考验。我所谓的考验,有时是灾难,有时则是幸运。虽然很多人认为灾难才是考验,但是我认为幸运的降临也是一种考验。

 

而且,无论是遭受灾难,还是遇上幸运,都应该以感谢之心予以接纳。应该以「非常难得」这种感谢之心,接受灾难的考验。但是,人在遭遇灾难时,往往怨天尤人,「为什么偏偏是我遭此不幸」,以至忧愁悲叹,自暴自弃。而一味发牢骚、说怪话,人生就会越来越黯淡。

 

决不能让自己陷入悲观失望的境地!无论遭遇何种灾难,都应该将其当作神灵给予的考验,坦然接受,积极乐观,一味努力向前。——我这么想,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4

幸运的降临也是一种考验

 

说起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很难为情。但是,我还是要回顾我的人生,讲一讲有关的事情。

 

我出生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市。小学毕业前,一直都是淘气的孩子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报考了鹿儿岛市最著名的中学,因为平日不用功,结果名落孙山。第二年继续报考该学校,再次落第。当时我只有十二三岁。而与此同时,我患上了肺结核,我甚至想到了死亡。推迟一年后,我进入私立中学就读。当时正值二战结束前夕,我家的房屋被美军飞机炸成了废墟,经营印刷店的父亲失去了工作。战后,我们就在火灾后的不毛之地上,过着异常贫穷的生活。

 

后来虽然进入高中,但进大学却不敢奢望。多亏高中老师竭力说服我的父母,最后总算让我上了大学。很可惜,我没能考上第一志愿的大阪大学医学部。无奈之下,只好就读于当地鹿儿岛大学的工学部应用化学专业。

 

学生时代,贫困的父母供不起学费。我只能通过育英奖学金和打零工赚取学费,伙食在家里解决,就这样念完了大学。

 

我于 1955 年大学毕业,当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是就业困难的时期,没有一家公司肯录用我。那个时代,地方大学毕业的学生,很难得到总部位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一流公司的录用。

 

当时,我愤世嫉俗,用消极的目光看待眼前的社会。我想,认真工作、诚实度日的人,不也生存艰难吗?在大学里,我曾练过空手道,我甚至想过,如果再这样找不到工作的话,干脆去投奔黑社会,反正我的力气不小。

 

大学的指导老师看我可怜,同情我,为我到处奔走,总算帮我找到了工作。

 

我就职的公司位于日本的古都——京都,是一家生产高压线绝缘瓷瓶的企业。老师的朋友在那里当技术部部长,通过这层关系,介绍我进了公司。

 

但是进公司后我才发现,该公司从战后开始就连续赤字。财务状况糟糕,就连我这个新员工的工资从入职后次月就开始拖欠。公司内部劳动争议不断,一片衰败的景象。

 

虽然是承蒙老师介绍好不容易才进的公司,但是我却觉得这样的公司不宜久留。不仅我这样想,同期进公司的其余 4 名大学毕业生也有同感,不久他们一个个相继辞职。

 

4 月份才刚刚入职,但是到了秋天,同期进公司的大学生均已离开,最终只剩下了我一个人。在那个就业难的时代,即使辞职我也无处可去,只能继续留在这个破公司里。

 

既然别无选择,我就下定决心,要在这个公司简陋的研究室里,聚精会神,努力做好分配给我的精密陶瓷的研究工作。

 

生存环境越是严酷,想要转移心思,逃离这严酷现实的念头就越发强烈。抱着这样的念头,我全神贯注,埋头于研究。结果不知不觉间,我觉得往返于宿舍与公司间的时间也得珍惜,于是将锅碗瓢盆一股脑儿搬进研究室,全身心投入了研究。

 

当时,我感叹自己命运不好才进了这家破公司。我还怨恨不公正的社会,怨恨毕业时不肯录用我的公司。没有后台就进不了好公司,这样的社会我憎恨,我怨恨命运不公。一段时间内,我曾一味地鸣不平、发牢骚。然而,当全身心投入研究的时候,我得以摆脱了恶劣情绪的纠缠,忘却了世间的忧愁。

 

不可思议的是,当我专注于研究时,实验进展顺利,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结果,上司表扬我,周围的人也对我刮目相看。得到表彰,我更加来劲,更加努力。而越是努力,研究进展就越顺利。从这个时候起,我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不断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大学毕业后进公司之前,我的人生中充满不幸。中学考试两次落第,患上被称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没考上志愿的大学,没有通过一流公司的入职考试。好不容易才进去的公司又破败不堪,现在正濒临破产。同期入职的 4 名员工纷纷辞职离去,剩我一人无处可去……

 

我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可以说是灾难重重。残酷的命运无情地捉弄我,我憎恨灾难,我满腹牢骚。然而,就是这样的我,在全身心投入研究后,转眼间时来运转,悲观的心情也就此一扫而光。

 

正因为我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我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下述的想法,就是前面提到的:把灾难当作神灵给予的考验坦然接受,要积极乐观,一味努力向前。

 

从孩提时代起,到进入公司时所发生的一切不幸,以及随后我命运的好转,思考我人生的这一过程,我强烈地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

 

开头我说过,我 27 岁时创建了京瓷,现在京瓷的销售额已超过 1 万亿日元、成为日本产业界不可或缺的制造厂商之一。还有 25 年前创建的KDDI,通过手机等事业,销售额已逼近 4 万亿日元,两个公司的利润合计已超过 5000 亿日元。这两家都成了非常杰出的、优秀的企业。

 

我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地方小城市,是个随处可见的普通少年、平凡青年。然而正是这样的我,却创造了两家大企业,这本来是不可能的事。只是因为我在自己的人生中遵循了因果报应法则,才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我自己切身的人生经验,让我相信了因果报应法则的存在。

 

人往往容易接受命运的摆布。但是,在人生中,只要坚持想好事、做好事,总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那么,人生就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我对此深信不疑。

 

刚才我提到,幸运的降临也是一种考验。实际上,自然或者神灵,有时会赐予我们意想不到的好运,比如,一时甚至赐予我们万贯财富

 

日本曾经历过泡沫景气时期。当时,很多经营者沉醉于泡沫带来的景气之中,通过不动产以及股票投资获取了巨额财富,接连多日,他们在报纸、杂志中粉墨登场,抛出豪言壮语:「凭借我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公司才创造了今日的辉煌。」然而好景不长,泡沫一旦破裂,这些公司纷纷破产,这些经营者顷刻陷入危机,身负巨额债务,痛苦不堪。我亲眼看见了这一幕。

 

本来是神灵偶然赐予的幸运,但这些人却自以为是:「这是依靠我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才智获得的成功。自己能力强、手段高,所以才获得万贯财富。」这种傲慢狂妄的人,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

 

中国古代典籍《书经》里说,「满招损、谦受益」。具体来说,认为一切成功都是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具有这种傲慢思想的人,他们的幸运不可能长期持续。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尽管自古以来我们就了解这个道理,然而,那些极尽荣华富贵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会骄傲自大,最终落入悲惨的境遇。

 

每当看到这样的事例,我就会想到,在人生中所遭遇的灾难和幸运都是考验。面对灾难,不要悲观消沉,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怀抱真诚的感谢之心,持续不懈地努力。同时,无论遇到多么幸运的事情,都不能自以为是,不能将幸运带来的成果占为己有。

 

但是,我们人总会明知故犯。虽然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但当幸运或灾难的考验降临时,我们又忘记了这些道理。结果就糟蹋了自己的人生。我希望大家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以感谢之心坦然应对,努力奋斗,持之以恒。

 

抱有怎样的思想,采取怎样的行动,人生的结果就会随之而不同。

 

我衷心盼望汇集于此的各位朋友,一定要存善念、行善事,持之以恒,度过自己精彩的人生。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代表本APP立场,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