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营销思路!洞察人性的“喜与恶”才能打动用户!

2021-03-29

来源丨互联网营销官(微信号:HLWCMO)

作者丨六爷

点击阅读原文

 

大卫·奥格威说过:“做广告是为了销售产品,否则就不是做广告”。在通常情况下,广告的目的便是为了借助内容打动用户,从而促使用户完成某种行为,以达到营销的目的。
 

但如何才能够更好的打动用户,让用户按照品牌预期的方向发展呢?今天,就来给大家聊一聊打动用户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01  洞察人性中的“喜”与“恶”

 

广告对于一个品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品牌方自己制作的宣传广告,还是由自来水用户形成的口碑型广告,都在很大程度上为用户选择品牌时进行了加分。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广告到底如何才能驱动用户的行为,让品牌达到营销的目的呢?

 

在畅销书《吸金广告:史上最赚钱的文案写作手册》中,作者德鲁·埃里克·惠特曼说过:“很多广告的失败在于一厢情愿地自我表白,但是消费者从来都不关心你,他们只关心自己”

 

所以打动用户最好的方法,便是让用户能够感同身受,只有戳中用户内心的痛点才能够打动他们,进而驱动他们的行为。

 

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负责人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分享的时候提过:做产品要把握人性中的“需求”,满足了人性,产品会召唤用户。

 

产品卖点越接近人性的弱点,越容易被用户所理解。

 

那么什么是人性的弱点呢?

 

有人说人性有五大弱点:色欲、虚荣、贪婪、懒惰、窥探;

 

也有人说人性有八种基本欲望:

 

①生存、享受生活、延长寿命;

②享受食物和饮料;

③免于恐惧、痛苦和危险;

④寻求性伴侣;

⑤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

⑥与人攀·比;

⑦照顾和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⑧获得社会认同。

 

但其实化繁为简之后,人性最基本两种心理便是:喜欢和厌恶

 

喜欢和厌恶虽然说起来很简单,但却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基本。所以,以这两个点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不同的思考方向:

 

02  “喜欢”的两种打开方式

 

针对“喜欢”而言,我们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打开方式:

 

 1、强化喜欢 
 

简单来说,便是通过放大用户喜欢的元素,暗示用户在经过某些特定的行为之后便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激发用户的向往来达到目的。

 

比如说Keep上线的第一支品牌广告《自律给我自由》:

 

通过用户对“自由”、“健康”、“好身材”的向往,借助视频中一句句热血的文案不断强化用户“喜欢”的元素,最终激发用户对运动的追求以及对品牌的好感。

 

 2、消除喜欢 

 

与去强化有所不同的是,消除喜欢在开始也会放大用户喜欢的元素,然后再设计一些特定的行为最终导致这些元素消失。

 

简单来说,便是如果不完成这些行为那么你喜欢的东西便会消失,也就是激发用户的“损失感”。

 

比如,舒尔佳此前制作的创意广告《美食大作战》:便是先激发用户对于“美食的喜爱”。
 

对于减肥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又不能吃,这样的感觉便会让用户产生“损失感”,而最后再告诉用户只要使用了我们的产品“美食”与“减肥”便可以兼得。从而激发了用户对产品进行了解和使用的欲望。

 

03  “厌恶”

      的两种打开方式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关于“厌恶”的打开方式。与“喜欢”一样,厌恶也分为强化和消除两种:

 

 1、强化厌恶 

 

与强化喜爱的情况类似,强化厌恶是通过放大用户“厌恶”的元素,暗示用户一旦进行某些行为之后便会导致这些“厌恶元素”的产生。

 

如果说强化喜欢是激发用户向往的情绪,那情话厌恶便是激发用户内心的恐惧。

 

比如,云闪付的《史上最亏钱电影》:

 

通过用户生活中熟悉的支付场景,让用户产生自己已经长期“亏钱”的感觉,进而在用户内心植入“不用云闪付,这些损失会越来越多”的概念,以此来激发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欲望,不由得想要拿起手机,看看云闪付到底有哪些优惠。

 

 2、消除厌恶 

 

便是在放大“厌恶”元素之后,通过某些特定的行为告诉用户,如果做了某件事,就能够避免或减少自己所厌恶这些东西,从而驱动用户去进行这些特定的行为。

 

比如说,奥美的经典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虽然主观上是在阐述自己害怕的东西,然而实则却是在告诉用户,只要你进行阅读,便能够改变这些。

 

“喜欢”和“厌恶”虽然之间最简单的两种情绪,但也正是人性各类特征产生的基础。而通过“强化”和“消除”这两种情绪进行营销,也是我们在广告中最经常见到的方式。

 

只要能够熟练运用这些,一样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