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一号文件,能给投资者、企业家带来哪些机会?
来源丨清科研究(微信号:pedata2017)
作者丨清科研究中心
点击阅读原文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或“一号文件”)。如同往年一样,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依然是与广大农村、农业、农民密切相关的“三农”主题。
2021年“一号文件”内容框架
与以往不同的是,2020年我国已全面实现脱贫,本次提及乡村振兴时,首次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强调,将乡村振兴设置为扶贫脱贫的进阶目标。
此外,一号文件还在字里行间对2021年农业的方方面面给出了发展指导和前景展望,从中我们亦可知悉行业的切身需求,洞察股权投资可施展身手的空间。
一、种业与转基因农业
自2020年末起,中央数次发文强调种业对于农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本次一号文件又一次重申了对“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决心。
在2018-2020年国际贸易环境连续遭遇孤立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冲击之后,中国痛定思痛,梳理受制于人的科技领域,开始自立自强之路;此时,种业科技与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一并成为主政者所关心的“卡脖子”领域。
种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中央各部门对于种业的关注程度逐渐上升。2009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此后几乎每年的一号文件均含有关于种业科技相关的表述。最近半年,种业发展在多次会议中被反复提及,种业定位快速上升: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种子问题作为2021年八大任务之一,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2021年1月27日,农业部印发《202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监管工作思路转为“保障农业转基因研发应用健康有序发展”。
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正式将种业发展定位为一场“翻身仗”,种业与转基因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号文件 关于种业发展的内容:
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目前全球种子市场呈现“两超多强”的格局。德国拜耳(2018年收购孟山都)、美国科迪华占据全球top20种子企业销售总额¹的60%,先正达(中国)、巴斯夫(德国)、利马格兰(法国)和科沃施(德国)四家企业的销售额占top20的26%,其余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小。
中国在种业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农化和种业巨头先正达,开始冲击种业领域的第一梯队。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表明,2019年全球种业收入前两位仍为拜耳/孟山都和科迪华,先正达的种业收入仅处于第二集团,领先于巴斯夫和科沃施。
图1.1 全球农化集团2019年种业经营收入 ²
¹ArgoPages世界农化网2018年数据。
²利马格兰未公布年报,故数据从缺。
“打好种业翻身仗”首次作为标题写入一号文件,预期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政策将稳步推进,转基因种子的推广将使得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充分受益。
目前全球种业市场格局基本稳定,2015年后杜邦-陶氏、中化-先正达、拜耳-孟山都等业内巨头的并购整合反映出本行业集中度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先前对种业发展的关注度不足,且种业技术的研发存在门槛高、周期长、回报不确定性高的特征,过往数年内国内在种业方面的创业创投氛围不算浓厚。
2018年贸易摩擦令政府和大众意识到了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风险,进而启发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热潮,种业在其中也逐渐获得重视。未来针对股权投资市场,种业和转基因农业方面的投资机遇将主要集中于
核心科技突破、技术普及推广和国产替代等方面。并购(Buyout)策略和上市定增策略同样存在可行空间。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了2018-2020年在种业领域发生的股权投资事件,汇集于表1.1。
表1.1 2018-2020年种业相关股权投资事件
二、农业机械与设备
我国农业正处在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向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变迁过程中。从2010年开始至今,我国乡村人口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均呈现双双下降的趋势:乡村人口从6.71亿人下降至2019年的5.52亿人,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从2.79亿人下降至1.94亿人(图2.1)。
数量下降之外,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适龄劳动力外流也正在使农业劳动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持续流失已经成为当前正处在发展调整期的农村社会的常态化现象,农村现居住的人口大多为“老幼妇孺”或“留守儿童”,农村的农业劳动力显著不足,呈现老龄化的局面。
而老龄化必然导致依靠人工劳动力作业面临难以为继,因此需加快我国农业全面、全程机械化的步伐,提升我国劳动生产率,以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和“有地无人种”的问题。
由此可见,智能化农业机械是无人化、规模化农业的必需要素,相关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
图2.1 2010-2019年中国乡村人口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我国农业机械发展基本处于平稳期。无论是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还是机动脱粒机,十年间年化平均增长率均未超过1.5%;图2.2也清晰地展示了自2016年之后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速开始放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端农机 ¹的增长仍然迅猛,2010-2018年期间全国联合收割机的保有数年均增长9.6%。这一差异说明,我国农业机械市场在数量上已经基本饱和,但在质量提升方面仍有较大空间。集成化、功能全、智能程度高的农业机械将是本领域的主要增长点。
¹联合收割机是农业机械中结构最为复杂、科技含量较高、制造工艺水平要求较严的产品,是高端农机的代表。
图2.2 2010-201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与联合收割机数量变化
一号文件 关于农业机械的内容:
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升防控能力。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水平较弱,信息化、智能化落后,农机功能单一,难以满足未来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机集约化、多功能的采购需求。随着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土地托管”模式的兴起,我国农业成片化、规模化种植将初显规模。
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不但要农机企业能提供成套装备,满足其“全面、全程机械化”的作业需求,还要求农机企业提供的农机装备多功能化,提升作业效率。
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对“精准农业”、农业信息化监控、智能田间管理的作业需求越发明显,对农机装备的技术升级的需求也十分迫切。
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机械化时代到电子化时代的演进,如今正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在农业4.0新时代,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
智能化技术、智慧生活已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这当然也包括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农业。在农业领域,智能化技术正通过各式各样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整个农业从生产到消费发生巨大变化。
通过提升农机装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全程信息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这是我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了2019-2020年在农业机械领域发生的股权投资事件,汇集于表2.1。
表2.1 2019-2020年农业机械相关的股权投资事件
三、促进农村消费
近年来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国内低端产能溢出(影响投资)、国外贸易摩擦连续不断(影响净出口)的大环境下,拉动内需成为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基本判断,诸多主打“新消费”、“新国货”的创业赛道获得了大量关注和资本的加持。
即便如此,当前国内消费领域的创业依然主要面向城镇消费人口,尤其是一二线主流城市的消费人口。拼多多虽凭借社交电商和下沉市场策略闯出一片天,但仍未完全填满市场,未来农村消费市场的探索前景依然广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指数均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尽管人均消费支出尚不及城镇人口,但增长过程中的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
图3.1. 2013-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变化
针对这一现状,2021年一号文件单独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文中提到农村消费的相关描述包括:
电商物流设施、耐用消费品更新、农产品冷链建设
等。不仅在需求端考虑到了农村消费的物流配送问题,还将农村作为供应端,筹划建设保鲜和冷链相关基础设施,让广大农民的收入得到进一步提升,反哺消费能力。
一号文件 关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内容:
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 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
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图3.2展示了最新¹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构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收入中,经营净收入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比城镇居民的比例(12.0%),农村居民对经营性收入的依赖程度更强(36%)。
经营性收入主要依赖本地的种植/养殖的农牧产品出售。若农村在生鲜冷链、仓储、物流寄递方面有所突破,则可对农村居民的经营净收入产生贡献。另一方面,上述产业同时还会提供相当数量的本地工作岗位,同样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
¹截至发稿,2020年统计数据尚未公布。
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以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为主。2013-2019年期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的比例下降约4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相关消费则分别上升约2个百分点。
一号文件提出的耐用消费品则主要集中于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领域,近年来在消费支出中占比较为稳定。
因具有“耐用”属性,衣着和生活用品的年均支出一般不大,但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蕴藏着庞大的市场,与现有主要支出形成互补,对于内需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图3.2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与人均消费支出构成
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了2019-2020年在农村消费领域发生的股权投资事件,汇集于表3.1。
表3.1 2019-2020年农村消费相关的股权投资事件
四、其 他
除上文所述的种业、农业机械和农村消费之外,2021年的一号文件还提到了“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发展意见。
这些方向大多数由政府主导实施,但也不乏创新创业可以参与的维度。清科研究中心梳理了部分存在创业探索空间的潜在赛道,供市场参考。
附录 2019-2020农业农村相关基金募集情况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