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拿下8个硬科技IPO,复盘这家硬科技捕手的投资版图

2021-01-21

来源丨投资界(微信号:pedaily2012

点击阅读原文

 

2020年12月3日,伴随着军机地面保障设备服务商立航科技宣布过会,华控基金以8家IPO的成绩为2020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顾过去一年,8家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成绩单,数个案例市值已超过千亿,多个项目收获十倍以上的回报,还有近十几家被投企业项目在排队上市。对于一家PE而言,这样亮眼的成绩让其扎根在硬科技投资、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并有了硬科技领域捕手之称。

 

硬科技投资伴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一炮而红,但在这一领域,华控基金已经深耕14年之久。也正是基于长时间积淀的经验积累,和对产业周期性的把控,让华控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投资体系和逻辑,从行业的早期布局、过程风险筛选,以及前瞻性的行业研究等多面围捕有价值的标的。

 

早期布局,围猎硬科技

 

2007年前后,距离创业板的推出还有2年时间,市场上的投资机构在以传统制造业为首的行业撒网捞鱼。事实上,当时的投资机构大多未有成型的体系,更没有具象的投资方向。

 

伴随的创业板的开闸,市场逐渐兴起了PE狂潮。全国各地设立站点,围捕那些待上市的企业,投资标准只有一个,符合上市的财务标准。

 

投资行业火速争抢项目的背景下,华控基金在清华东门诞生,初出茅庐却把自己的投资赛道选定在了硬科技之上。

 

“当时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挺有挑战性的”,华控基金董事总经理董攀回忆道,“硬科技投资带有很高的不确定性,风险确实很大,但这也是我们几个创始人能力背景上最擅长的赛道,大家都坚信投资硬科技是个最正确的方向,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下来了。”

 

十余年前,市场上还没有“硬科技”的概念。以此为方向,华控基金度过了行业最低潮的时刻。不过也正是由于在当时就进行布局,才让华控得以对硬科技赛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早在2005年时,华控基金董事长张扬曾接触过一个军工项目,让他了解到,军工自成体系,从预研、研发,到设计、定型、到列装批产,都有独特的工艺程序和要求标准。这引起了他的关注,并开始进行行业研究,他的结论是,“这一行业仍处在萌芽状态,但不是最佳的投资阶段。”但他也意识到,要对这一行业长期保持关注,三、五年内,一定会有投资机会的出现。

 

回头来看,张扬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2012年之后,这一行业真正迎来爆发期,也正是长期关注和对行业的早期研判,让华控抓住了行业崛起的机会。

 

到2015年,民营企业开始被更多的允许进入军工、武器装备相关产业的供应体系,资本市场由此掀起一股军工投资热潮,尽管跟风者众多,但是真正能够看懂军工项目的机构却是凤毛菱角。

 

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前期的技术积累和多年来在硬科技领域积攒下的专业资源,华控先后投出了烟台睿创,三角防务、北摩高科等知名项目,开始在军工领域崭露头角。

 

“我们从2012年开始研究军工,2014年开始发力,当时的市场还没有军民融合的概念,到今天资本市场完全认清了这些企业的价值时,华控所投项目上市后,甚至在解禁之后,这些公司股票还一直在涨,涨幅达到50%-100%,而这也是团队对于行业判断的价值所在”。

 

看清趋势,提前布局,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最正确选择——这是华控基金产业布局的出发点,也是公司得以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除了早期布局,时间积累的经验也让华控基金对行业周期有了自己独特的判断角度。虽然深耕于硬科技行业,但其中细分赛道众多,随着行业的起伏和技术迭代更新,其中不少都已经成过眼云烟,如何看准周期逻辑,成为华控的又一秘籍。

 

比如,2009年兴盛的光伏产业,2010-2011年的化工矿产、2010年的O2O、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2019年的共享经济……这些当年如日中天的投资赛道,让当时入局的大批VC、PE机构折戟。

 

华控基金都没有入局,成功避开了当年的风口。原因就在于对风险的把控,和对产业准确的判断。“我们的理念是做中长期投资,投风口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张扬这样总结自己的投资逻辑。

 

甄选1% ,“行研+风控”的精准投资逻辑

 

“出手即必中”的前提是对行业的深度研究。“华控基金在军工领域的研究大概覆盖了200细分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有178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有100个,此外还有前沿科技的100个细分类目,加起来大概有将近500个细分行业”,张扬表示,“投研团队会对这500个细分行业进行逐一扫描,每期基金会从中找出80到100个成长性最好的行业进行布局,通过反复筛选和计算,最终选择其中最优秀的1%进行投资,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出手即必中”。

 

华控基金内部有一套独特的行研逻辑,即通过系统性的行业研究,以自上而下(TOP-DOWN)的模式指导投资:先看行业大趋势,再看细分行业,最后看细分行业的产业链、价值链,通过层层筛选,最后找到那些高门槛、高毛利,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通过这种方法,华控挖掘了不少优质项目,北摩高科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般而言,军工的增长往往取决于国家军费投入支出与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在研发成功和大规模落列之间都有一个时间差,“2017 年歼20首次亮相珠海航展,当时周边国家都已经开始逐步换装四代机,按国际局势的变化趋势和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周期,我们就判断未来歼20一定会批量加速生产,也一定会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优秀民资企业成为新一代军备的核心供应商”。根据这样的逻辑,华控发掘了航空器制动龙头北摩高科。

 

当时,北摩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已经在飞行器刹车制动领域建立了一定的技术壁垒,产品也列装了部分军机,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但是华控基金却看到了它更进一步的发展路径,投资经理李超文介绍,“炭/炭刹车盘不仅可以应用在歼20上,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民机领域,再加上高铁动车的需求,如果北摩能利用资本的力量继续完善产品并扩张市场,非常有潜力成为行业龙头;同时也可以打破国外垄断,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其他中国企业节约巨大的成本”。

 

之后发展也印证了华控基金的判断:在连续A轮,B轮总投资达9500万的资本加持下,北摩高科每年营收及利润均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军用飞机刹车制动领域的核心供应商。2020年4月,北摩正式在中小板上市,上市后累计涨幅达到200%,而这也为华控基金带来了二十倍的投资收益。

 

如果将华控的投资特点加以总结,其一就是自上而下的行研逻辑,其二就是分散投资的组合投资逻辑。把投资分散在几个相关性小,但又具有较高成长性的赛道中,在享受多个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规避掉行业关联度较高而出现的行业周期性风险,这样一来,华控的投资风险被有效的分散,这是华控能够穿越周期,投到优质项目的最佳风控。

 

价值投资,长期陪跑高价值企业

 

“资本也是有属性的,过去中国有很多人都太注重眼前利益,注重赚快钱,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观察到:越是那些在竞争中讲究诚信的、关注长期利益的、给自己设定底线的企业,未来越一定会爆发式的增长”,张扬坦言,“这也反过来对投资机构的价值观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坚持找到那些真正具备长期价值的好公司,与他们一起成长。”

 

2017年,华控基金关注到了上海君实对生物医药的研究。

 

作为一个研发新药的创新型的企业,君实生物所选择的PD1抗癌赛道和造福世人崇高理念,给了华控的投资团队很深的触动,“全球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新药,国外叫重磅炸弹,在当时没有一个是由中国人发明出来的”,董攀感叹的说,“之前外资PD1一年的治疗费用高达数十万元,这是一个中国普通人家庭无法负担得起的,而君实要做的就是打破国外药品垄断专利,造出老百姓吃得起的抗癌药物,他们当时有中国PD1技术能力最强的团队,也是最有希望成功的团队。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特瑞普利单抗的销售额已达到7.74亿元,销售毛利率为88.3%。未来,这款PD1新药更是有望进入医保,让国人的相关癌症年治疗费用降至数万元,让中国的老百姓切切实实的获得利益。

 

2020年7月15日君实生物作为第一家H+A股登陆科创板,首日涨幅达200%,让华控基金又收获了一家千亿市值公司。

 

医疗一直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医疗和硬科技投资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样聚焦于自主创新与进口替代,同样深度造福人类社会,同样需要投资人找到那些能够创造长期价值的优秀公司。

 

近几年,受益于退出渠道的打通,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这一领域视为必选项。而早在2017年,华控就已经集中投资了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医疗创新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长,但团队却很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往往具备全球领先优势并且拥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这其中,就包括了科创板IPO申请已过会的奥精医疗。

 

当华控基金与奥精医疗接触时,他带领下的核心团队已经以体外仿生矿化技术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专利,并逐步推出专利产业化成果。经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华控看到了奥精医疗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优秀的商业转化能力,遂果断出手,重磅投资超过1.1亿元,成为了公司单一大股东。上市前Pre-IPO轮估值上涨近300%。

 

除了以上生物医药领域的成功项目,近一年来,华控基金单是在军工领域就成功实现了6家被投企业上市,其中北摩高科上市以来实现最高回报超25倍、广联航空上市以来最高回报接近12倍,三角防务达8倍,睿创微纳实现最高回报达10倍。以上这些投资成绩得到了投资人及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从布局民营最大中国航天结构件制造公司——明日宇航(300159),全球领先的光电探测领域龙头企业——睿创微纳(688002),到国内唯一一家为多型航空产品配套整体工装的民企——广联航空(300900),再到国内领先的军用电子信息装备龙头企业——科思科技(688788)、飞行器起落架着陆系统龙头企业——北摩高科(002985)、全球最大航空结构件生产制造企业——三角防务(300775),华控基金在航天领域已形成全面、深刻的布局。

 

不仅如此,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华控基金也收获颇丰,其中晶云药物是一家CRO(研发外包服务商)企业,科创版IPO申请已获受理,汉仪科技是一家从事字形设计、字库产品开发、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汉字应用解决方案的文化创意与信息技术的企业已申报创业板。此外云天励飞,炬光科技等多家企业计划在2021年提交IPO申请。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专注余硬科技的投资机构,华控基金在十余年的投资历程中究竟做对了什么?

 

打造投资体系 构建人才金字塔筛选机制

 

回溯华控的每次下注,几乎都准确的选在了目标公司成长曲线上的最佳切点。在过去的14年中,华控旗下的每只基金的IRR都在40%以上,DPI超过400%,投资整体不良率控制在5%以下,这样的投资业绩在PE基金中可谓极其亮眼。

 

出色的业绩,离不开投资体系的建设。

 

对于内部人才的培养,华控也不遗余力,在用人方面,华控有两条原则,第一是坚持“招聘有行业背景但没做过投资的新人,第二则是坚持“所有团队都由自己培养”。

 

主管研究团队的董攀,对于新人的选拔同样秉承着TOP-DOWN的“金字塔筛选机制”——即使是天赋再高的专业人士,也要从基层岗位做起,一层层的破格升级。

 

“一般新人进来之后,会先分配到行业部,从分析师做起,在这500个细分赛道中寻找行业机会;这种研究不是简单的泛泛而谈,而是必须形成专业的投资报告,我们对分析师的考核要求是投资组的项目至少有一半来自行业部的推荐,最后那些最优秀的分析师可以晋升为投资经理、投资总监,甚至做到合伙人。”

 

到今天,华控基金的管理层平均在职年龄都超过10年,几乎所有的合伙人都是由内部晋升而来的,而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是过去5年间投资团队一直保持极低的离职率。因此公司宝贵的经验才得以积累,传承和不断优化。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张扬表示“将继续沿着价值链和产业链寻找到那些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也希望华控基金未来可以为投资人实现更大的投资回报。

 

二级市场可以迅速建仓、迅速变现,但做股权投资,特别是硬科技投资,最少也要三五年作为一个周期,这就要求投资人必须看到五年之后的趋势。因此,华控团队在每期基金在投资之前,都要制定出横跨10年的投资策略,提前预判5年后的风口,以保证基金退出时的投资回报。

 

如果说时间的积累、对行业的理解力让华控成为硬科技领域的最佳捕手,那么体系的支撑和人才的培养,则是华控走向下一个十年的核心驱动力。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