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群选择“务农”的年轻人:把农民从一种身份变为一种职业
来源丨银杏财经(微信号:yinxingcj)
作者丨风千语
点击阅读原文
“未来农民,应该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
这话出自“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中“艳九天”领队沈海燕口中,沈海燕带领的队伍属于顶尖农人组,同组的还有全国劳模纪荣喜等人。
人工智能对战专业人士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对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指导,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共同发起的这场草莓种植大赛来说,输赢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从比拼中去发现人工智能可发挥的余地,像草莓这种人工成本占据70%左右的作物,理论上最有希望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成本,至于全面落地只是时间问题。
经验可以转化为数据,为不同的作物匹配最合适的生长环境。
曾在90年代初就尝试利用日本技术种植冬草莓的劳模纪荣喜,如今已经在实验大棚里装了补光、补温设施和水分检测传感器。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入驻云南澜沧前,谁都没想到,这个森林覆盖广袤的地方会成为“中药种植挑剔户”——三七的天然基地。
解决了生产端的问题,还剩下销售端的问题。
相对生产研发,开辟销售路径是一件门槛更低的事。拼多多在澜沧、泸水等地开设的电商培训课,学员年龄跨度大,基本都是从0开始学开网店和电商运营。
而在长三角地区,年轻人已经成为了大闸蟹行业的接班人,他们从不被父母理解到带动百亿电商市场,凭的全是一种希望打破传统产业困局的执着。
传统农民对于新事物的热情,从来不比年轻人少,他们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道桥梁,通向更广阔的世界。
互联网企业,很多时候需要扮演的只是一道桥的角色,连接农业源头、生产、销售流通及扩大再生产环节,真正给予普通人机会。
机遇:那群选择“务农”的年轻人
十年前,沈海燕所在的安徽长丰县一直主打的“丰香”草莓面临品种退化,急需引进新品种和懂新技术的企业。
草莓新品种“红颜”就是在这种情况从日本引进的,但从引进到走向世界草莓大会十年间,水灾、干旱、雪灾,沈海燕都经历了个遍。
除了自然灾害,长丰县还需要面对一个“人才留不住”的问题。
县城里包吃包住,月薪五千,依旧没能留下几个年轻的大学生。最后还是沈海燕的女儿孙郁晴一语道破缘由。
“年轻人并非不愿意进农业,而是希望农业流程化、数据化,跟上全球趋势。”
孙郁晴在美国学的就是农业经济学和计算机,对农业+AI有自己的执着,她认为起码要先数据化,此次参加拼多多农研大赛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将草莓种植从经验推向人工智能。
同样坚持认为人工智能是必然趋势的还有来自江苏镇江市草莓产区的纪荣喜,他接触草莓的历史已有三十多年,是同乡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当选全国劳模离不开草莓。
在日本电器备受追捧的八十年代,人们但凡有机会去日本,都会选择买电器回国。纪荣喜的师傅当时却选择了带回一箱书和草莓苗,江市与草莓的缘分自此开启。
1994年时,纪荣喜的一亩三分地就已经为他带去了高于工资11倍的收入。其后,他牵头带领贫困户种草莓脱贫,即使是疫情期间都想尽办法保证供需链条不断裂。
当一群想要脱贫的人,遇上一个带着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人,就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
纪荣喜带领的江市草莓产区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去往的云南澜沧更是如此。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许多贫困县不同,这是一个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紧挨缅甸,森林覆盖率非常高。
本以为会成为脱贫阻碍的广袤针叶林,经过朱有勇调研后却发现这可能是最适合种植“林下三七”的环境。
世人都知道云南产三七,不知道三七种植生长的困难,病虫害和高要求、不可重复利用的土壤等限制,是三七药价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澜沧由于密布思茅松林,可以使三七在生长过程中免去大部分病虫害的困扰,从而也就免去了农药化肥等程序,其每公斤干品价格可达6000元以上。
朱有勇进澜沧五年,不仅种三七,还种马铃薯、冬早蔬菜,开展禽畜养殖业。解决了生产端的问题,还需要打开销路才算真正脱贫。
拼多多电商班应运而生,新一代的澜沧人通过朱有勇的技能培训班,再进入电商运营学习,纷纷尝试借助拼多多将自家货品销售往全国。
今年7月,拼多多与云南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入1亿元专项扶贫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澜沧新农人通过电商平台直售产品,既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为消费者带去了更物美价廉的商品。
一直为阳澄湖大闸蟹“作嫁衣”的固城湖大闸蟹,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减少交易成本的关键机会。
消费者或许没有想过,自己花“高价”买来的阳澄湖大闸蟹,其实是来自固城湖,只是过了一遍阳澄湖的水,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
固城湖的蟹二代们想过无数次,明明最辛苦的是蟹农,但最多的钱却都被中间商层层赚走了,他们不想重复上一辈蟹农的宿命,目光投向了电商。
国内大闸蟹的电商渗透率不足4%,这便是机会。
2020年9月,拼多多宣布启动“新蟹农计划”,计划在长三角大闸蟹产区培育100家电商龙头企业、1000家电商商家,并推动螃蟹电商规模超过200亿元。
七年前,陈芸的父亲扬言:“敢回家养蟹,就打断你的腿。”
七年后,蟹二代陈芸建立了自己的“蟹小乔”品牌,由拼多多穿针引线,同平台店铺,和味库海鲜等知名供应链公司合作,打开了中高端消费市场。
最早入驻拼多多的大闸蟹商家年销量已近千万,以陆治军“湖中醉”为代表的大闸蟹品牌还划入了百亿补贴范畴。
拼多多上品类丰厚的农产品,全是陈芸这类新农人不断入局的结果。
在电商平台看见农业变革
提起农产品,就会想到拼多多,而农产品最难制定标准,各地养殖方式、水土环境有差异,要与电商销售的分级结合更是难上加难。
以大闸蟹为例,各地有各地的捕捞活蟹后加氧、加冰的处理方式,没有办法保证各个产地、时期的大闸蟹品质都一致。
再以草莓为例,尽管已经实现大棚栽培,经验数据化,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免不了存在差异,孙郁晴这代AI主张人的病虫害防治用药量和上一代人的观念就有很多差异。
因地制宜制定电商上行的标准在目前看来是最稳妥的办法。
目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已与拼多多合作,启动《长三角云拼大闸蟹产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表面上看来,制定产业标准这事与拼多多这类电商平台无关。其实唯有确定标准,才能保证农产品进电商平台体系化运作,这是一件平台、消费者和生产者三赢的事。
传统农业电商中,平台只是充当中间商,远谈不上数字农业或农业变革。真正有利于农业变革、乡村振兴的方式是从种植端变革,推动农货上行、农业现代化。
一言以蔽之,得从源头追求质量和产量。
拼多多用百亿补贴、流量倾斜等方式去鼓励质量上层的农产品,95后于凯就深受其益。
果园二代出身的于凯并不想完全走父亲的老路,尽管父亲所创立的果蔬品牌已经是烟台最大的苹果出口商之一。
2018年,于凯回国开网店,进驻拼多多,从完全不懂电商平台操作开始实践,仅用20余天便成为电商平台水果类全网销售冠军,秘诀只在于品质。
于凯将自己的苹果分为四个等级,一二级面向出口,同时也面向电商,有了平台的补贴和流量倾斜,销量不言而喻。
事实上,在烟台,像于凯一样做蔬果电商生意的95后还有很多。
同样是果二代出身的95后于诚,继承的却是250万斤无法出口的太婆梨。2019年8月,俄罗斯暂停从中国进口梨类水果,于家这250万斤太婆梨的销路就落到了于诚身上。
“拼多多没有乱七八糟的扣点,只有千分之六的支付手续费。”算是因祸得福,于诚在拼多多卖光了所有梨,同时也成功转型电商行业。
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涉农店铺增加27万家,其中60%注册地址为农村地区。山东省做苹果、梨等特色农产品的外贸转内销店铺同比增长率达到160%。
与山东这群有“家庭积累”的果二代不同,四川凉山州的贫困户需要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打开农产品上行渠道。
在凉山州做直播带货比想象中困难,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连土豆、核桃这些经典作物的物流成本都很高,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要想建立冷链保障质量,谈何容易?
最早的农货扶贫是以购代捐,这不是长久之计。
酒香不怕巷子深,来自昭觉的陈阳认为,与其带货普通农产品,不如选择凉山原产地的产品。他选择的是到三河村、火普村、悬崖村等贫困村落收购的核桃、马铃薯、花椒等当地生鲜特产。
产品走出大山,还是要靠物流,陈阳花了很多时间在降低物流成本上,从9.9包邮到8.9包邮,少1元,却可能多一个10w+爆款。
拼多多的用户普遍对价格敏感,追求性价比,难立产业标准的农产品能在拼多多闯出一片天地,正好说明了下沉市场的巨大供需缺口。
在电商+农业的路上,年轻人是追随者,也是开拓者。
吉克石良没有选择带农产品,而是带头搞起了彝绣扶贫车间。彝族绣娘在直播间展示绣品,技法粗犷的彝绣,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情,是大凉山又一个脱贫希望。
一个山东烟台,一个四川凉山,两地农人面临的困境并不相同,最终的解决办法却是同一个:电商。
在此过程中,电商平台不仅搭建销售桥梁,还承担了一部分源头品控的责任,销售数据可以告诉生产者,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消费者需要的,以结果为导向去参与农业变革。
反思:互联网企业与智慧农业
莓农、蟹农和果农们,借着拼多多提供的机会卖货,还能带动村民一起升级旧产业。可见,电商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农人的意义,本不该止于卖货。
湖南宁乡的80后刘兴佳,存了30万,准备做电商,选的是一个自己十分看好的紫米项目。
结果刘兴佳的紫米严重滞销,30万打水漂,自己还因为一次意外摔断了一条腿,在床上躺了几个月,险些不能走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兴佳与合伙人到朋友家吃饭,一份湖南地道的外婆菜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比起紫米,家乡菜对消费者的诱惑力显然更大。2018年,刘兴佳的下饭菜进驻平台,截至次年就卖出了40多万瓶。
赚了钱的刘兴佳开始加入拼多多“多多助农”的活动,去贫困户家中采购原料,带动失独老人改善生活。
继续给更多乡亲创造就业机会便是刘兴佳接下来的愿望。
像刘兴佳这样的案例在拼多多还有不少,他们或来自相对落后的地区,或带动了该地区发展。普通人创业尚能考虑到贫困户,况乎企业发展?
在智慧农业中,积极承担桥梁和科技助手角色,解决销路难、渠道下乡难等问题,或许才是当下互联网企业最应该着手的事情。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是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
例如拼多多,每天发出去的包裹有接近1/3是农(副)产品,其农产品成交额增长一直在100%以上。
农(副)产品能在拼多多扎根,我们不能只看到平台深耕农业的助力,还应当注意到广大普通人渴望改变现状的愿望,这种愿望是智慧农业的原动力。
互联网公司如果只看着眼前的风口、遥远的蓝海,不去追究国计民生最迫切的问题,一来很难打开真正的市场,二来也无法长久立足。
电商致富的故事已经讲了十数年,讲到今天甚至给人一种市场已近饱和的错觉。然而新农人和果二代的种种案例显示,机会依然很多,智慧农业的路依然漫长。
拼多多上的农产品,让我们看到,广大农民能够做的事情还很多,他们所缺的只是一道通往科技互联网的桥梁。
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企业,不应该满足于当中间商,也可以试试当“种植户”。
结语
2017年5月9日,农业部遴选出首批100个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名单。
3年过去,越来越多的农民从转身走向职业化道路,上文所述刘兴佳就是农业部认证的新型农民之一。
身份与职业,最大的差别在于选择的主动性。
当农民作为一种身份时,是被动的,说白了,以前没得选。而80后、90后放弃原本工作,进入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则是主动选择从事“农民”这份职业。
职业选择通常带有时代特征,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职业农民,是观念的改变,更是技术的进步。
传统产业需要升级,收益需要提升,人才环境需要改善,新农人每走一步,其实都在为科技创新打下基础。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