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9万家、年入超500亿的沙县小吃,是如何一步步败落的?

2021-01-08

来源丨首席商业智库(微信号:sxsyzhiku)

作者丨智库君

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的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最多的餐饮店是什么?


答案既不是麦当劳,也不是肯德基,而是中国快餐品牌——沙县小吃。 

 

据沙县小吃办统计,目前沙县小吃已遍布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8.8万家,连锁标准店3103家,年营业额超500亿元。 对比来看,截至2019年年底,百胜中国在中国大陆1300多个城镇经营着9200家餐厅,其中肯德基门店数达到6534家,必胜客门店数为2281家,其他餐厅门店数为385家。 

 

拥有广大人民群众基础的沙县小吃,还曾在5年前喊出了上市的宏大目标——3年整合6千家门店。5年实现年营收500亿元,将沙县小吃打造成为中式餐饮第一品牌,并最终上市。 

 

谁知几年过去了,上市非但一点浪花都没有,规模虽大但始终得不到资本认可,而且消费者口碑不断下降、国内市场急剧萎缩,“为什么不再愿意去沙县小吃了”“沙县小吃怎么越来越难吃了”成为了网友们的热议话题。那么,我们要问了,沙县小吃究竟是如何走下神坛的?

 

跑路人干出的大生意

 

沙县小吃的诞生与崛起,颇带有传奇色彩,是由一帮跑路人创立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国市场上还没有沙县小吃,而福建沙县的土地上,还主要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主。当时,沙县流行「标会」(一种民间融资模式)类似今天的高利贷或 P2P,大量乡民举债入会。 

 

1992年8月标会突然「暴雷」了,沙县人民集体陷入金融灾难。很多人无法还债,只好跑路藏身于福州、厦门等附近的大城市。 跑路之后,总有另谋生计。干点什么好呢?很多人都想到了做餐饮。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北方汉民族的面食文化和南方闽越先民的米食文化在此汇集,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基础。 

 

在这样的当地文化熏陶之下,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做上几道拿手小菜。赶上当时城镇化加速推进、大众餐饮市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跑路人们纷纷做起小吃生意,由于味道好、价格实惠,生意很是红火。

 

 “那时很多人每年能挣几万元,而公务员上班每年工资也才1万元。”赚到钱的沙县人,回家还了债,又盖了房,给乡亲们生动的上了一课。 于是,越来越多的沙县人,选择走出乡村,“四根竹竿一块布,两个煤炉两口锅”起家,让沙县小吃遍地开花。 根据沙县小吃办的统计,1994年,厦门的沙县小吃店达到900多家,福州则达到2000多家。到了今天,目前沙县有6万多人在干小吃这一行,而全县一共才25万人,相当于每4个人里就有1个在外卖小吃。 

 

穷人们的深夜食堂

 

沙县小吃开遍全国的最强武器,就是四个字——“大众路线”。

 

沙县小吃诞生,就是赶上了中国兴起的“下海”和“打工”浪潮,城市流动人口暴涨,衍生出吃饭、住宿和出门需求,而沙县小吃及时填补“吃”的市场。 

 

“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平价原则精准抓住了城市低消费群体,满足了最广大人民的需求,此举令沙县小吃迅速扩张。

 

领导人还曾专门为沙县小吃做过指示—— 1999年3月4日,时任福建省长的领导人到沙县调研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8月8日,领导人再次到沙县调研时指出:“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两句话相当于为沙县小吃寻找到了准确定位,沙县很多当地人都是倒背如流。 

 

总之,走进沙县小吃,你能看到的都是一些朴实美味的家常菜,比如扁肉、拌面、水饺、蒸饺、炒饭,价廉物美。 

 

而且,一个样式的菜品可以既可深加工,又可组合销售,产品之间相互搭配,提高菜品的丰富程度,还能降低食物的坏品率。

 

比如,柳叶蒸饺可谓是沙县小吃中的典型食品,而同时,在菜单中,还有煎炸饺子的存在,这就是从店里蒸饺中较不新鲜、卖相不大好的做成的。 再比如,一口大锅里煮上50个鸭腿,稍有变换,就可以做成鸭腿饭、鸭腿面、鸭腿粉,在批量化生产的同时还能兼顾多样化品类,实现控成本与提利润的双重目标。 

 

也正因此,沙县小吃,被人称作“草根的英雄店”“穷人的深夜食堂”。能以很低的价格,就能吃到一顿热气腾腾、营养美味、口味多元的饱饭,是对一天辛苦劳作的最大慰藉。

 

亲戚搭配、干活不累

 

从管理体系来看,沙县小吃的门店一般走的是“亲情路线”,大多是夫妻档,投入个5、6万,就能在学校、社区等人流较大的地方,开个24平的小店,老公下厨,老婆收账。做的大一点,店主一般都会找自己的亲戚,例如外甥、侄子等来店里帮忙做事。 

 

这种方式,一来能够降低成本,因为前期可以给亲戚比较低的薪资,能有效缓解店主前期开店的压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也许刚开始是给自己的侄子等亲属给钱比较少,但当侄子们长大以后需要自己开店时,店主有义务在资金和其他资源方面给予帮助,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沙县小吃的全国扩张。 

 

二来,店员几乎不用耗费什么精力管理,大家也会拧成一股绳做事,这解决了当下身处劳动力密集行业的餐饮老板,最为头疼的管理问题。

 

 在学者熊威的《社会网络的资本化》一文中,记叙了一位餐饮老板的这样一段经历:

 

我雇了一个会做拉面的师傅,刚开始为了鼓励师傅的积极性,每售出一碗面给 5 毛提成,经过一段时间,师傅发现顾客越多,他的收入就越多,这样一来,他在每个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增加自己的收入,但当时一碗面当时才八块,利润很低,每碗多加几片肉,我几乎就不挣钱。 

 

后来我又换了另一种薪资方式,给师傅发固定工资,高点也无所谓,这样师傅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但你猜这么着?师傅又在每碗拉面里少放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师傅拿固定工资,他巴不得店里没有客人,自己清闲。 最终这个店铺,因为管理不善,黯然退场。 这个案例真实的反应了餐饮行业,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困难程度,对比着看沙县模式在这方面的亲情路线,显然具备天然优势。 

 

在消费侧,抓住广大人民群众的痛点;在供给侧,采取最能降成本的扩张模式,沙县小吃自然是战无不克、高歌猛进。

 

但是这几年,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沙县小吃的衰落,口碑下降、消费者流失、风头完全被其他竞争对手碾压,那么它究竟是因何而败呢? 

 

产品乏力,两头消费者都错过

 

赢了所有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沙县小吃开始落后于时代。实惠的价格以及朴素的用餐环境,起初这些被推崇的小吃特色,如今却引来阵阵吐槽:品类单一,环境简陋,用餐体验不好。

 

尤其是相比这些年来,大量涌现的新式快餐,沙县小吃更是显得黯然失色。这些新的竞争对手们,如霸蛮、阿香米线、四有青年等,装修风格年轻时尚,菜品高频创新,价格也大众实惠,以更年轻化、特色化的方式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许多品牌也通过供应链的发展,实现了性价比的最优化。 

 

与此同时,升级版的沙县品牌,更是让原本的沙县小吃失去了年轻人们、主流消费群体的心。沙县小吃品牌金沙巷,泥鳅煲、春卷等在一般的沙县门店中几乎见不到的小吃,都被他们纳入菜单中。还有淳百味,装潢设计现代、门店干净整洁,改变了人们原本对于沙县小吃的“低配印象”。 

 

客流的减少,加之经营成本的不断提升,利润自然大大减少,因此沙县小吃被迫开始提价。

 

这几年沙县小吃价格不断走高,已经到了在二线城市 一碗炒面、炒饭价格基本在15元左右,分量却没有变,甚至还比以前少了。不少顾客抱怨:消费环境那么差,口味就那样,还涨价,真不知天高地厚! 

 

也正是因为这样,沙县小吃作为民工之友,原本占据优势的价格因素现在也已经荡然无存。 一方面不得新消费群体欢心,一方面原本的客群也在流失,沙县小吃不可避免地会走向衰败。

 

一盘散沙,管理看店主人品

 

成也萧何败萧何。

 

沙县的“夫妻店”“家族店”的确给沙县小吃在创立扩张初期带来很多优势,但是到了经营后期,对于这种集团化的品牌,这种缺乏体系化管理的弊病,就开始日趋凸显了。 沙县小吃的店主们,大多数都是“农民进城”,他们的学历程度普遍不高,资金有限,开店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挣钱,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既没有开店诗与远方、讲求格调的情怀,也没有寻求更优发展路径、做大做强的野心与实力,这从根源上对沙县小吃品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比如为了省钱,店主就会选择采购一些更便宜的原材料,导致产品品质下降,甚至出现一些质量卫生问题。作为“连锁加盟店”,沙县小吃的卫生环境分数远低于快餐小吃类的其他餐馆,卫生差,拉肚子等词汇近年来似乎成为了沙县小吃环境条件的代言词。 

 

有一网友如此吐槽:一般有两个人固定的在包饺子,女主人忙里忙外,一会去厨房端菜,完了也去包,客人给一张一百的,女主人找钱的时候,找了N张十块的、一块的,点了半天,钱该有多脏,手上该有多少细菌,完了不洗手又接着去包。 

但这样损害的,不是店主的信誉,而是“沙县小吃”这一品牌的消费信任感。

 

此外,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也会导致沙县小吃发展规划不足。虽然他成名早,但是他发展慢,多少年过去了,特色菜品没啥变化,市面上什么火爆卖什么,菜品乱七八糟花样很多,汤就5-6种,7-8种,连面带饭,创新极其乏力,抓不住人的胃。

 

而且在不同门店的沙县小吃,其制作的水准也是不一样的,味道都不怎么统一,食安环境更是看店主人品。 针对种种问题,沙县政府在2008年注册了沙县小吃集团,希望推动小吃朝着公司化、产业化发展,但方案却始终未能真正实现,所以目前沙县小吃主要还是以个体户为主。 这种一盘散沙的格局,也正是阻碍沙县小吃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力。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共有沙县小吃五万余家,但得到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证的仅有两万多个,山寨横向、管理混乱、缺乏品牌意识........这再次启示我们,现代化的社会,就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总而言之,在这个社会变化一日千里、产品品类层出不穷的时代,无论是沙县小吃还是任何领域的巨头,若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谋新求变,都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