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创业者都值得一看!这家“神仙企业“,人均效能如何超一亿
来源丨易沃高层管理研修(微信号:E-House_Wharton)
作者丨闫文娟
点击阅读全文
深耕型房企很多,但做到人均效能1.26亿元的房企不多;能在一个省份做到千亿的房企少之又少;敢于死磕“上海”的房企更需要勇气。而有三家“奇葩”的房企偏偏能够做到这样,并且在地产圈走出了特立独行的发展之路。
滨江:人均效能1.26亿的神仙企业
在易居沃顿PMBA的分组课程中,滨江是会被学员们高频提到的企业。尤其是滨江超亿元的人均效能让业内所有房企望洋兴叹。
为什么滨江人均效能可以过亿?为什么滨江在杭州看中的地其它房企基本没有机会?为什么滨江的豪宅项目能卖出“刚需速度”?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带你走进滨江。
长期以来,滨江的布局策略都是“聚焦杭州,深耕浙江”。虽然近年来滨江不断尝试走出浙江,向华东、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西部重点城市进军,但其核心根据地依旧是浙江区域。
2019年滨江拿了30宗土地,土储货值已达2500亿元左右,几乎全部位于浙江省内。目前,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除了丽水之外,滨江全部都已进入。其中杭州是滨江最重要的战场,也是对集团销售贡献最大的区域。
因为足够深耕,所以有足够的话语权。因为足够聚焦,所以滨江能够在杭州形成非常坚固的区域壁垒。不管是在建安成本,还是管理成本,亦或是品牌优势上,都形成了很难跨越的超强护城河。
在成本方面,因为杭州是滨江的主场,每个区域都有项目,数量比较多,所以能够显著分摊成本,降低刚性成本。比如在招采端,采购1000吨钢筋和采购100吨钢筋相比,采购量越大,单价越低。也只有项目足够多,采购量才能做大,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深耕杭州也会使得管理半径缩小。在杭州,因为项目足够多,所以滨江集团可以做到一套人马管理2-3个项目。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滨江集团的人均效能非常之高。2019年滨江集团地产板块员工仅889人,人均效能达到1.26亿元。
当然,精简的人员架构体系对员工的单人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有经验,也要有掌握多条线、多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所以,滨江集团没有精力和资源去培养管培生,几乎都是社招来的“单兵火箭筒”。
在营销端,由于长期以来滨江集团在杭州市场上积攒的口碑,“滨江造”就是杭州人对高品质住宅的标签。因为形成了标签化,所以滨江在杭州的市占率会大大提升,销售难度会愈发降低。目前,滨江的客户成分构成主要就是:自来客、老业主复购、老带新三种。这也就意味着滨江不需要渠道带客,完全自建营销团队,并且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营销成本。
正是因为有滨江这样的房企存在,所以想要进来杭州的外来房企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并且要做好亏损20%-30%的准备。
这样看来,所谓年假19天,每年发放数万元旅游津贴等福利不过是这家深耕型房企的底气罢了。
建业:不出河南的豫系“老大”
在豫系房企中,建业是当之无愧的“一哥”房企。虽不及闽系房企凶猛,但豫系房企的定力与理性非一般房企能及。董事会主席胡葆森的信念是“让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为此他带领建业深耕河南28载,并曾放言“此生不出河南”。
去年,建业地产年销售总额实现1017.5亿元,成功突破千亿。对于深耕于长三角珠三角的房企而言,突破千亿并非难事,毕竟项目均价动辄过万。而在河南,项目均价仅约为7000元/平方米,要达到千亿规模,就要销售超过一千五百万方的面积,这是一个很高的量级。
目前,建业已经实现在河南省122个县及县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是河南省实实在在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面积“双冠王”。
为了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购买需求,建业在每一个县都会强调市场份额。以上半年为例,建业在整个河南省的住宅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2%。也就是说整个河南省,每卖八套房子,就有一套是建业的。
近年来,建业提出不仅要让人住上好房子,还要让人过上好生活。既然拓展边界是既定的,那么就去挖掘服务的纵深。
以物业为例,随着建业新生活的上市,建业区域深耕的新蓝海战略引起了行业、资本的空前关注。以致于有些小房企的物业想要给建业管理,还要支付品牌费。
长期深耕和品牌认同,使得建业可以为业主提供比其他房企更多的服务,用户粘性也非常强。举例来说,若小区有100万业主,那么50%-60%的APP安装率已经非常之高,但建业的APP安装率可以达到300%,因为除了小区业主,还有球迷,幼儿园的家长,商场的租户,酒店的住客等等。
但随着外来房企不断进入河南市场,胡葆森“焦虑”吗?我想一定会有。
所以在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媒体“是否会走出河南”的提问,胡葆森表示:“去年还不好说,但现在可以说,会,但是有条件。”走出河南对外布局,建业选址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半径要求、轻资产模式与中原文化小镇的产品形态。
在胡葆森看来:“创造财富是企业的一个本质,但是创造财富不是企业的全部。”企业规模有边界,但创造服务是没有极限的,建业还有很多施展空间。
上坤:干不到上海TOP30就不出上海
今年11月17日,上坤地产正式在港交所上市。董事长朱静身着典雅白裙成为当天港交所的焦点。在敲钟之前,朱静曾在易居沃顿PMBA交互问道的分组课程中讲授她的创业历程以及上坤的深耕故事。
2009年,朱静下定决心从建业离职。2010年,为着心中熊熊燃烧的创业梦想,她拉着行李箱只身来到上海。在创业初期,她面临一个选择,就是把上坤当“猪”养还是当“孩子”养,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当“猪”养可以通过催肥剂等方式实现快速变现,当“孩子”养就要有足够的耐性。
朱静选择了养“孩子”的方式经营公司,这就奠定了上坤的深耕策略。2010年在上海落地第一个项目时,朱静内心就有一个决定,做不到上海TOP30就不会走出上海,严格贯彻深耕策略。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坤坚决在上海打造企业品牌和影响力。直至2014年,上坤红树湾打响市场,奠定了其在上海的地位。自此上坤樾山等项目相继亮相,上坤的产品逐步赢得市场广泛认可。2016年,上坤成功迈进年度上海房企销售金额排名前30强。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上坤开始全国化布局策略。但无论是城市深耕还是区域深耕,它的深耕策略从未改变。上坤的投决会上,朱静经常会问到一个问题:新进城市拿地之后,准备过几年再做第二个项目。如果过两年再做第二个项目,这样的城市根本就不适合深耕战略。在她看来,选择深耕城市的一个指标就是要有快速再布局的潜能。
目前,上坤制定了“3+X”的城市群布局策略,即依托上海,做透长三角、进入珠三角,布局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机会突破山东半岛及成渝城市群,围绕城市群内重点都市圈进行布局。
他们将不同空间格局的城市群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多中心均衡发展城市群、多中心不均衡发展城市群、单中心不均衡发展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多中心均衡发展的区域,是上坤深耕的重点。
面对多中心不均衡发展城市群以及单中心不均衡发展城市群,就需要分析其内在的规律和人才流动。在此基础上,上坤内部形成了有关城市筛选的RISK模型。根据不同城市的能级以及发展基本面等分为区域聚焦、城市优选、持续深耕以及风险卡位四类不同评估体系。
曾有投资人看好朱静,并想投资上坤,但朱静婉拒并表示:“我不想把上坤做成‘猪’,如果用资本把自己催肥,那么我会非常痛苦。”这就是她的执拗。
在融资渠道收紧,区域竞争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区域深耕正在成为房企的主流选择,无论是在三四线深耕,亦或是一二线深耕,都有着不同的逻辑打法。它们向地产人诠释了一个真相: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嘈杂,都要坚定初心,营造自己特有的护城河。
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搜索关注言商社,并在对话框回复哈佛还可免费获得哈佛商学院强烈推荐的“经典商业财经著作100本”+“微粒体商务PPT100份”助你在危机时刻修炼内功,实现逆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