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重回8%?

2020-10-04

来源|功夫财经(公众号ID:kongfuf)
 

作者|贾康

 

我国这些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虽然经历了疫情的摧残,但整体来看恢复得还不错。

 

我们的成长性、潜力、回旋余地、韧性、还有中国特定体制下的耐受力,这些都是别的经济体不能同日而语的。


接下来在内循环为主体的引导下,进一步啃硬骨头,是完全可以拉近和头号强国美国之间的差距的。

 

今年因疫情影响,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国内经济到底什么时候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一直众说纷纭。

 

时至今日,关乎民生的就业问题和外部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也大家的整体预期也不是很乐观。疫情后经济发展方向和部署的变动又有哪些?针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功夫财经专访了著名经济学家、有“中南海问策”之称的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先生。
 

以下内容整理自本次专访:
 

今年已过大半,从近期双节消费能清晰感受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还未散去。
 

这主要来源于经济下行过程中不利因素的三重叠加。

第一重因素:2010年以后,我国不得不进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调整,原来高速狂奔的状态难以为继。

黄金发展阶段虽然还在,但矛盾也开始不断凸显,中央决定稳中求进必须完成从高速向中高速的软着陆。

此外,还要寻求高质量发展,但高质量发展肯定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调整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和企业都很难受。

第二重因素:我们正在进行经济发展的L型转换,转换刚初见眉目的时候贸易战来了,目前还逐渐升级为大家都关注的科技战、外交战、金融战。

再加上美国极限施压各种各样的手段,使经济到2019年只有6%的增速了。

 

第三重因素:疫情相当于雪上加霜,三重因素的叠加,一下子让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跌落到-6.8%,这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状况。

 

01

实际恢复情况及预测
 

当然,截止目前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得到有效控制。

虽然后来北京新发地、乌鲁木齐、大连等局部又发生疫情,但总体来说,烈度与武汉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对经济的影响也相对可控。

复工复产也延续了从前低转入后高的过程。最低的一季度为-6.8%,二季度明显好转,为正的3.2%了,马上翻负为正!

但1~6月合计仍然为-1.6%,现在可以预计,三季度就能把整个1~9月份的增速翻成正值,这是非常有希望的。全年四季度处理得好的话,预计会恢复6%左右的增长。 

如此一来,今年全年的增速应该在3%左右,最低也会在2%以上,超过3%很有希望。

此外,最值得开心的是今年就业恢复情况。

 

两会提出在基本民生方面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要达到900万个,上半年完成了约500万个城镇新增岗位,下半年的恢复情况应该会比上半年还要好,因此民生方面的稳定还是可以预期的。

 

02

不确定性在何方?
 

国内经济恢复良好,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国际方面。

美国目前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超过20万人;从新增的病例来看印度、巴西的情况都很严重;欧洲方面,英国等国家现在又告急。

什么时候能够收敛下来,现在还是未定之数。

当然,值得庆幸的是不确定性中还有确定性。确定性主要来自三个维度:

1、防病疫苗会得到相对普遍的应用,目前已经有疫苗在实际应用,比如我们国产的疫苗在阿联酋等国家已明确表态可以用了。 

2、此外治病方面比较有效的药物也会逐步面世,经过一两年经验的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有效药物的结合更添一重保障。

3、死亡率已经明显得到控制,以美国为例,最初的死亡率在7%左右,而现在已经压到了3%左右,我国已经连续4个多月没有出现病人的死亡。

所以不确定性旁边的确定性,是最值得欣慰的。

 

虽然人类社会可能要跟新冠肺炎病毒长期共存,但是防病、治病的能力也会在这一两年内得到明显提高,控制住局面。 
 

03何时能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

在经济方面,无论内外部情形如何,仍然要完成L型的转换。

增速虽然在由高速往下落,但不可能一降再降。如果能够在中高速放缓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平台,就能更好的实现软着陆。

一般的研究者认为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应该还是在6%左右。在未来,如果按6%或者比6%再低一点的目标来引导经济运行,基本可以保障中高速。关键在于要有发展质量的提升,即升级版的高质量发展。 

在国内国际通盘的发展战略上,中央有一个新的表述:就是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内循环其实是扩大内需更为完备的说法,扩大内需实则已经强调多年扩大内需尽可能得到有效供给的回应,形成一个经济循环供需互动的循环。

现在更看重依托于中国本土已经雄厚起来的市场力量,来进行内循环,这是我们能掌握主动权,来抵抗外部不确定性的主要底气。

当然这也是特定阶段的发展方向。

80年代这样做不行,80年代中国本土的市场是非常的不发育状态,必须更多的引入外资国际大循环,先从沿海的大循环做起,逐步推进到中部、西部。 

上一阶段大循环份量上比现在重得多。

国外的资金、原料进来以后加工再卖出去,带来的不仅仅是海外资金对国内生产经营的支持,还有技术管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意识与规则。

这对于我们这些年的发展而言,实际上是培育中国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走到现在,已今非昔比,我们仍然要做好大循环,但已经到了可以以内循环为主体的时候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计。疫情冲击之下,如果今年能够达到正增长3%左右,中国作为总量老二的经济体与美国的距离就将大大缩小。

毕竟美国今年的负增长已成定局。现在有人估计美国负增长至少是-3%,全年算下来很可能-6%甚至是-10%,这都是未定之数。但是中国如果是3%,美国是-3%,那么我们就是高过它6个百分点。

两边总量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我们在经济总量上一定会一步一步接近美国,当然人均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现在还不到美国的1/6。我们在一步步追总量的时候,还要提高发展质量和人均指标,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总的来看,今年经济恢复能继续保持的情况下, 不出大的意外到2021年,年度增速的指标会很好看,很可能能摸到8%。

 

到2022年争取恢复正常值,如果不再出现特别大的疫情反复,稳定在6%左右的增速问题也不大。

 

04接下来的重点在哪?

当然,增速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点还是应该在改革攻坚的过程中,消除我们的深层矛盾,啃硬骨头!

更实质性的深化改革,更高水平的对外全面开放,两者互动。

按照以往经验来看,对外开放会催化和倒逼本土改革,现在中央的一系列部署也都包含了这个逻辑。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深圳自身的经济发展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也需要进一步跟香港澳门一体化发展,打造全球新的强劲增长级大湾区。

海南,要建全球最大体量的自由贸易港,内陆自贸区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这一模式在上海形成样板以后,现在正在进行多轮复制。 

改革和发展结合在一起,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这方面也有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撑。后盾主要来自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还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我们还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发展中经济体,这是我们的不足,但另外一个角度讲正是我们的成长性、潜力、回旋余地、韧性、还有中国特定体制下的耐受力,而这些是别的经济体不能同日而语的。

只要我们自身能够保持中高速,在大国经济体里边就是高速,就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