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循环时代前夜

早知道
2020-09-29

来源|刘晓博说财经(公众号ID:liuxb929)


作者|刘晓博

9月24日,国家开了两个会,其中几个提法值得高度关注,跟我们未来的命运和投资密切相关。 提法一:“供销社”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领导人在给“供销社”做指示的时候说: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

 

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很明显,领导把“办好供销合作社”提到了“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高度,提出要把“供销社”办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年龄稍大点的人应该知道,供销社是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物资供应的主渠道。比如粮食、种子、农药、生活用品等,基本上都是通过供销社来提供。改革开放后,市场逐步放开,供销社的主渠道功能逐步弱化。 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强化供销社?当然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战略有关。也跟此次疫情的冲击有关。疫情告诉我们,到了大灾大难的时候,市场可能会失灵,这时候需要有强大的基层网络,才能保证社会的运转。 农村生活着6亿人口,交通、通讯条件都不如城市,如果出现“非常情况”,必须有一个主渠道保障物资供应,否则会产生不可测的后果。 提法二:压力测试 9月24日还召开了一个重要会议,是韩正副总理主持的“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的全体会。在这个会议上,韩正表示: 

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支持浦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进行压力测试。

 这个“压力测试”具体指什么,会议通稿没有交代。但我们可以推测,主要是在改革开放方面的测试,看看我们可以把大门打开到什么程度,而且肯定跟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密切相关。 我之前在专栏里说过多次,中国有两类城市:北京和上海是一类,利好都是中央送上门的;其他城市是另外一类,利好是要争取的。 最近上海又有利好,原因是北京、湖南、安徽的自贸区批了,浙江扩容了。每一轮自贸区政策出台的时候,国家都会带上上海,给上海新一轮自贸区政策。前几天,总理刚刚去过。现在韩正副总理又表态,“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进行压力测试”。 国家虽然正在海南设立自由贸易港,但海南起点比较低,很多测试无法进行。所以,只能选上海来搞,上海的自贸新片区其实就是“自由港”。 所以,这是上海的新利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继续推进开放,通过国内庞大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用市场换市场”、“用开放换开放”。 提法三:新型举国体制 韩正副总理还在9月24日的会议上表示: 

要率先(在长三角)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紧扣国家发展和民生急需,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概念——“新型举国体制”,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人员组织起来,一起在关键技术领域攻关,打破美国人的封锁。 最近美国对华为、微信和TikTok的打压,都意味着中美在科技上脱钩已经不可避免,中国必须在关键技术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从北斗系统、超高速计算机的研究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突破。 提法四:重提房住不炒 韩正副总理提出: 

要大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落实好城市主体责任,坚决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此前在7月的房地产座谈会上,韩正副总理就重申了房住不炒、房不刺激,还要求各地用税收等手段调节市场。这次在“长三角一体化领导小组会议”上重申“坚决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显示了国家稳定楼市的决心。 为什么会在“长三角一体化”会议上再次强调“房不刺激”?一个原因,恐怕是一些地方仍然有刺激的愿望和动机;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国家要“要大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也就是围绕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圈和城市群,知道这将引发人和资金的流入,带来房价上涨的压力。这其实也告诉我们,哪里的房子最有价值。 9月24日两场会议,给我们传递了丰富的政策信号: 国家正在紧锣密鼓,为“国内大循环时代”的到来做准备。一方面,通过压力测试,准备把国门开得更大。另一方面,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比如准备在非常时期保证农村的物资供应,准备中美技术脱钩之后技术上的自力更生。 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处努力,应该是未来的主基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