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低估产业链转移风险
2020年,新冠疫情与美国大选加大了中美之间的矛盾冲突,中美交锋正在贸易、金融、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蔓延。全球产业链转移与去中国化风险亦随之加大例如,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防生产法》向重组后的老牌企业柯达提供7.65亿美元贷款,用于生产仿制药,以图避免部分药物过于依赖自华进口的局面;日本政府4月从空前的财政刺激方案中拨出22亿美元,用于帮助制造商将生产基地搬离中国;欧盟也在积极探索制造业回流选项。
对待产业链转移,市场上有一种不乏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产业链健全、市场巨大、基础设施较好,无需担忧产业链转移的风险。然而,根据对近年来中国对美出口份额变化趋势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出口在美国市场份额下降快于预期,其中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有相当一部分已向东盟诸国转移;
中美贸易战加剧,美国近邻墨西哥也挤占了更多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中国应该对产业链外迁压力保持警惕。
具体来说,过去四年,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份额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前15大类商品中,有14类占美国进口市场份额减少,其中既包括箱包、鞋类这些劳动密集型商品,也包括手机、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商品。
2018年中美贸易纷争加剧,是影响两国贸易的一个关键节点。2015~2017年,即中美贸易摩擦之前,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占比下降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商品方面,如箱包、鞋类、毛衣等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64%、53.7%和37.7%,下降至2017年的58.2%、47.9%和33%。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东南亚诸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而中国国内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集约利用。
与中国对美劳动力密集型、低附加值商品出口份额有所减少相对应的是,东盟对美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份额明显上升。以箱包为例,美国来自于东盟的进口份额从2015年的16%提升至2019年33%,四年翻了一倍。
当然,对于中国而言,成本优势的弱化实则危中有机。中国通过积极寻求转型升级,出口向附加值更高的商品转型,不仅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的压力,也带动了国内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5~2017年,相当一部分中国技术密集型商品出口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是提升的,如手机出口占美国进口份额从60.9%提升至64.1%,办公机器零件从63.7%上升至67.6%。虽然中国服装出口不断被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挤出,但中国已经成为纺织机械等高附加值资本品的主要出口国。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中美贸易战。2018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出口加征关税,不仅对华加征关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从5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再到3000亿美元,关税税率也节节攀升,其对中国高端制造的影响首当其冲。
例如,自2018年以来,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份额一改上升趋势出现明显回落,中国2017年中国计算机出口在美国进口份额中比例曾高达60%,但2019年这一比例下降至不足50%,办公机器零件2017年在美国份额占比高达67.6%,但2019年中国所占比例下降至30%,份额腰斩。
与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由中国向东盟诸国转移有所不同,承接对美国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更多的是美国的近邻墨西哥。2019年中国对美计算机及部件出口从2017年的503亿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448亿美元,减少55亿美元;
其间,墨西哥对美国计算机出口份额从2017年的200亿美元 上升至2019年272亿美元,新增的72亿美元出口完全抵消了来自中国进口的下降。7月1日,取代北美自贸协定的美墨加协定正式生效。该协定包含了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排他性原则,或进一步削弱中国商品在北美的竞争力。
在目前形势下,一方面,美国对华打压从经贸领域全面上升至科技领域。除商务部“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特朗普还颁布行政令对TikTok和微信实施禁令,技术脱钩从“硬科技”蔓延至“软科技”。英国、法国、日本也先后在5G领域拒绝华为方案。中国被排除出全球科技产业链的风险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美国对产业链外迁出中国给予激励。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近日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并建议“对于美国企业从中国迁回美国的所有支出,美国政府给予100%直接报销,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基建、装修等所有费用”。
发达国家的上述呼声并非“只说不做”,美国已经开始通过贷款吸引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本土;日本则已经公布57家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迁回本土的企业名单,其中防护物品、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占据绝大多数。
基于此,笔者认为,尽管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独具吸引力,但产业链外迁风险仍不容忽视,应积极做好政策应对。
短期来看,应加大宏观政策的逆周期对冲力度,扩大有效需求,充分激发内部市场活力。在需求不足、订单缺乏的情况下,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扩大对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有效需求,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
对于外需敞口较大的制造业行业,如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可考虑出台针对性支持政策,维持企业的存续能力和就业。以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扶持出口企业产品转内销,支持国内电商平台展示销售优质出口产品。
长期来看,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围绕应对产业链转移的风险,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拿出实质性处罚措施,提升外商投资吸引力,鼓励跨国企业合作,为应对逆全球化争取更广泛的支持。
加快放开外资和民营企业准入限制,为社会投资开辟出更大空间,有力、有效地释放出民间投资活力。支持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全球竞争力和产业链地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