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延期,请看运动员的商业表演

2020-07-28

 

"闹心的奥运赞助商不妨看看林丹的商业逻辑。"


 

 

如果没有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于今晚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正式开幕。然而事与愿违,我们暂时无法见证中国女排的激烈冲金;无法欣赏中国跳水队的世锦赛荣光再现,也无法关注美国男篮梦之队的再次集结……


 

 

不过,如果你只想看某位运动员的表演,奥运延期倒也没什么影响,只要你喜欢的运动员具有商业价值。就像林丹的粉丝一样,即便不能看他比赛,仍可以看他娱乐。


 

 

作为“两届奥运会羽毛球男单金牌获得者”和“五届世锦赛男单冠军”,林丹在本月又成功自我炒作了一把。月初,林丹通过微博宣布退役,即刻引发关注,当然,更多人又想起了2016年的“出轨”事件,相关人物又被扒了一通。


 

 

不久后,林丹又发消息称自己只是退出国家队,不排除以后还会参加全运会等赛事。


 

 

这就奇怪了,既然宣告退役,为何又往回倒了两步呢?原来,林丹在给自己留余地。这是运动员的商业逻辑。


 

 

运动员商业逻辑之

“防退役”


 

 

运动员,尤其是竞技运动员的职业周期都很短,于是,运动之外的商业利益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有人说,运动员刻苦训练多拿金牌就能赚钱,因为拿了金牌就出名了,可以通过拍广告盈利。虽然国家对现役运动员的商业行为进行约束,但只要不过分到荒废训练,还是给予了较大空间。然而,这种最简单的赚钱逻辑在运动员身上风险重重。


 

 

最核心的问题是:如果运动员离开了赛场,商业价值就跌了一半。“体操明星”李小双曾说:“自从退役那一天起,就不能把自己当成体育明星,而是要做回普通人。”在商界,无人再把他们当世界冠军;当奥运冠军。无论是谁,都要遵循商界法则。”

 

 

 

“田径冠军”刘翔就是一个典型。2004年雅典奥运会赢得金牌后,刘翔身价倍增,广告接到手软,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因伤退赛后,不少品牌迅速撤换刘翔代言的广告,试图与之划清界线。其中,“联想”还因撤下刘翔电视广告引发了争议。


 

 

赞助商的反映为何如此强烈呢?因为刘翔因伤退赛或会导致因伤退役。说到底,赞助商青睐金牌运动员只是为了获取一种拼搏与胜利的形象,无法接受伤痛与退出的形象。因此,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因伤和因年龄退役的运动员。


 

 

言商社(微信号:yan-shangshe)注意到,赞助商与运动员签订合同之前,往往会预判运动员的运动周期,再按照双方约定的年限来签署。对于运动场上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都会做很细致的约定,堤防的就是运动员退役。


 

 

但是,人的运动周期本身就是自然规律,鲜有人能打破,毕竟像C罗一样用三十五岁的身体完成“急停变线”和“跑不死”的人太少了。于是,一些“聪明”的运动员意识到:即使告别赛场,也不能告别运动场,所以现在运动员都慎用“退役”一词。


 

 

以“网坛铁娘子”李娜为例,她的身价飙升始于2011夺得法网冠军奖杯,接拍大量广告。然而,仅过了三年,李娜便宣告退役,并搞了盛大的退役仪式。那些赞助商们怎么办呢?与迅速被替换的刘翔不同,李娜与赞助商提前沟通了退役预案,并启动了另一套新营销策略,避免赞助商广告内容与运动员实际情况不符的尴尬。


 

 

实际上,李娜自退役之前就大力广宣传自己开网球学校的梦想,将自己与网球运动紧密捆绑,保留核心的体育精神。


 

 

或许,林丹发现了自己宣布的退役消息容易被人过度解读,于是又公开为自己挽回一道,让粉丝对自己重返赛场保留期待。


 

 

运动员商业逻辑之

“外域IP”


 

 

2008年是林丹的商业巅峰。


 

 

此前,林丹年收入在百万元级别,随着2008北京奥运夺冠,林丹的名气到达顶峰,得到了“超级丹”的称号,品牌代言和广告拍摄业务数量也最多,收入猛增至千万元级别。


 

 

做广告代言的运动员不少,但像林丹一样代言出“花”的很少。


 

 

原因有两个:一、林丹的外在形象自2008年起出现巨大改观,从一个青涩少年转变为内敛男人。除了秀肌肉,林丹在时尚造型方面凸显优势,直接拉开了与其他运动员的档次差距;二、林丹具有表演欲,举手投足都经过缜密研究。


 

 

言商社(微信号:yan-shangshe)了解到,林丹在当年曾引起香港多家娱乐公司注意,包括英皇、寰宇等知名公司。众所周知,香港娱乐公司对艺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演技要求甚高。他们向林丹抛出橄榄枝,说明林丹的确有艺人潜质,很可能是当前体育界的孤例。


 

 

于是,除了众多商业代言,林丹还成为综艺节目的常客。从2014年的《最强大脑》、《十二道锋味》,到2018年的《蒙面唱将猜猜猜第二季》、《吐槽大会第二季》等节目中,林丹获得了许多不热爱羽毛球的粉丝。

 

 

 

林丹成功打造了体育之外的IP形象,这种外域IP不仅可以扩大他的商业版图,还能让他走得更稳。即便2016年发生了“出轨”这种滑铁卢事件,让他的个人正面形象一落千丈,但凭着“铁粉”的悉心呵护,他还能“起死回生”。


 

 

说到外域IP,还有一个相对成功的案例——“游泳界的洪荒之力”傅园慧。她凭着赛后采访时的夸张表情和奇葩表现,把过去程式化的获奖感言变得娱乐化。此后,傅园慧的相关表情包和周边产品大量上线,得到广泛传播,形成巨大的IP价值。


 

 

不过,傅园慧并没有抓住这个IP达到理想的商业变现,可能这与她一心专注体育本行有关。这种体育精神固然值得钦佩,只是这一迅速火爆的IP被浪费掉了。


 

 

运动员商业逻辑之

“观赏局”


 

 

林丹最近一次获得新闻流量,是他本周在综艺节目《运动吧少年》中与“乒乓球小生”张继科的“争论”。因为节目中某选手的去留问题,二人产生了意见分歧,林丹认为少年应该保持冲动,而张继科则认为年轻不是冲动的理由。


 

 

实际上,这两人的意见都没有错误。对于竞技体育而言,胜利最重要,与是否冲动本身意义不大。不过,若运动员在赛场上冲动一把,将大大提升赛事观赏性。可见,林丹在潜意识中注重比赛观赏性。


 

 

的确,在国羽队伍中,林丹的打法最有美感,尤其是爆发力极强的鱼跃式救球和变速突击打法,让“超级丹”的名号落得实在。

 

 

 

观赏性运动最容易吸引观众,最容易获得商业资源,因此,足球、篮球、跳水、网球、羽毛球等运动最容易诞生明星级人物,而举重、射击等项目的运动员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


 

 

运动员也是需要正常生活的人,也需要考虑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是每位运动员都有林丹一样的明星潜质和李宁一样的商业头脑,他们只能基于当下的竞技拼搏,为自己的下一个机会打下知名度。


 

 

奥运延期将对体坛产生连锁反应,包括欧洲杯、美洲杯、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环法自行车赛在内的赛事都将受到影响。严峻的全球环境影响着每一个人,当然包括每一位运动员。除了刻苦训练,他们还要考虑如何在商业舞台上表演。


 

 

 

 

 

未来,成功的运动员不仅需要发达的四肢,还需要有强大的头脑。当然,对于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我们更希望看到他们在未来拥有可靠的保障,而不是在商场上持续厮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