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巨变下,个人和企业如何穿越危机?

2020-07-08

导读2020年6月16日即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调整至二级。这几天,我们才感受到经济恢复的动力,随着北京疫情防控的升级,恢复经济的工作似乎又按下了暂停键。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左右互搏,疫情的反复和长期影响,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办?6月18日,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创业大讲堂」发表主题演讲「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认知调整与能力拓展」,以下是演讲实录。


来源 | 春暖花开(ID:CCH_chunnuanhuakai)

作者 | 陈春花


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每个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有些行业反而在疫情期间得到特别大的成长,比如一些有能力在线化、数字化的企业,有了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在过去的40年间,我们一直都处在一个增长的环境中,但是2020年的第一季度是一个负增长,我们需要面对经济衰退的情形。整个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变化更快、更不稳定,也远比疫情前更艰难。所以我们到底该怎么去看疫情?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些认知的调整?我们同时又怎么能够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力?这是个根本性的问题。


1

理解变化的本质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期,已经有人给它下定义,称之为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


在“新常态”的讨论中,其实是在讲三个变化:第一是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变;第二是增长方式在变;第三是驱动增长的要素在变。


这次疫情下非常艰难的就是全球停摆的风险,以及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之间的左右互搏。正如这两天,我们刚感受到经济恢复的动力,但突然间,北京疫情防控升级,经济恢复的动作停下来。这就是这次危机与以往危机不太一样的地方。


从中长期看,会有几个特别明显的情形:一个就是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格局的变化,全球化产业布局会受到挑战;然后我们会看到少数的大公司会变得更加强大,因为它们能够真正地去与危机共处,并提供解决危机的方案或服务。


这次疫情危机也给全球制造业的基本原则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我们在制造业里面最关心的还是成本和效益,在疫情之前,我们会在全球做制造业整体布局以获取最好的成本水平和最佳效率组合,通过全球的产业布局和制造业的供应,使得更多人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


但疫情的冲击让全球很多地方停摆,我们会发现整个供应和成本的结构被打破了。这种不同的供应和成本的结构,其实对企业的要求就变得更高,所以企业必须得有全新的成本和效率的水平。


前一段时间大家在讨论每个国家是不是要重回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会不会把工厂搬回去。其实我们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是在一个维度讨论,但是换个维度来讲,你的定力来源于什么?如果你的成本和效率水平是最优的,那我相信这个机会就还会是你的。



2

危机中需要足够的定力


在我研究企业成长过程的时候,我一直在回看哪些企业能够不断地在危机当中成长起来。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汽车行业大萧条,但日本汽车丰田在此次危机中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电子品牌三星获得重生,成为世界电子品牌第一;2003年“非典”,阿里巴巴推出淘宝,在自我隔离的危机中看到新的商机


华为在最近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新冠疫情的冲击。在看到5G技术引领全球通信行业时,我们也看到一个超级强国如何围剿一家企业。可华为的发展好像并没有受到影响,依然非常强劲。疫情危机下,华为手机单月出货量已经排世界第一。


任正非说:“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美国政府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这就是他的态度。


还有大家熟悉的稻盛和夫,他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创造了非常多的商业神话。但是他所经历的痛苦、考验和危机,也会比我们更多。所以他很清楚地不断对自己说:“当遇上难以克服的困难,‘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终点,而恰恰是重新开始的起点。”他说,“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所思想所萦绕。”


我们会看到这些企业,这些企业背后的企业家,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都有足够的定力。


其实,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性时,我们每个人最主要能做的,还是依赖于自己,依赖于我们自己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也依赖于我们能把要做的事做到最好。



3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