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严查促销费用,医疗IPO难度更大?

资本创投
2023-08-03

在医疗企业寻找IPO的过程中,销售服务费、市场推广费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越来越受到交易所的关注。

 

2023年8月1日,“财经大健康”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批动态(2023年第四期)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向中介机构提出了四个关注点,重点是“医疗IPO企业销售推广活动”。其他交易所最近也提出了类似的关注。

 

上海证券交易所关注的重点是:一是各类推广活动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各类推广活动涉及各种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第三,各类推广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第四,经销商和推广服务提供商与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关系和交易公平性。

 

促销、销售成本高,是医疗行业的沉淀。

 

第一,推广服务费经常被咨询。

 

很多医疗企业在寻找IPO的时候,都被问到了相关的促销服务费、商业贿赂等问题。

 

一般而言,推广服务费属于医疗企业的一项销售费用,包括医院科室推广会议费、医生拜访费、产品调查费等。

 

2023年上交所第四期《审核动态》,对拟IPO公司销售费用的真实性提出了审查要点,要求中介机构密切关注医疗企业涉及各种费用的各种推广活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一是学术会议、展览、客户访问、研究咨询等各类推广活动的频率、参与人数、资费标准、人均成本是否合理,推广服务费率与同行业企业相比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发行人是否严格遵守支付结算报销流程,推广活动中出具和获得的各种发票和相关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完整、有效;第三,发行人是否存在通过促销活动代垫的费用和费用,或者出现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向客户后虚报销售收入的情况。”

 

以福建闽东李捷迅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捷迅医药”)的公开披露为例,推广服务费的具体价格:

 

由于推广服务费总额较大,力捷迅医药在冲击IPO的过程中,2019年超过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8.57%,即使到2021年仍较高,达到42.06%,深交所也列出了10个详细咨询问题。

 

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药企明会议服务、研究服务、数据采集、访问推荐四类推广服务的构成金额和比例,是否存在向合作伙伴或合作伙伴向其他方运输利益的情况;同时,表明主要推广服务提供商的业务合规性,并询问“是否存在非法推广、商业贿赂或虚开增值税发票”。

 

力捷迅医药否认了。

 

“企业在审核和审核营业执照、员工花名册等信息后,严格筛选拟合作推广服务提供商。审批通过后,他们与推广服务提供商签订协议,开拓市场合作。”力捷迅医药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防止不合规。

 

即便如此,力捷迅医药今年7月23日提交了撤销创业板IPO的申请,目前已经停止审批。

 

关于撤销原因,力捷迅医药相关人士对“财经大健康”表示不便回应。“毕竟材料已经撤了,希望大家不要在伤口上撒盐。”

 

李捷迅医药是一家成立于1997年的老牌制药公司。其产品包括化学胞磷胆碱钠片和中成药复方太子参颗粒。

 

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的另一家中药公司也被监管部门要求表明,由于市场推广成本占比过高,与推广商无关。企业也否认,但今年7月17日,沪市主板IPO申报材料被撤回。

 

设备公司也是如此,难逃推广服务费、商业贿赂等方面的“灵魂问题”。

 

以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为主的深圳安科高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 X 电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CT)、磁共振成像系统(MRI)、X 射线摄影系统(XR)、微创性治疗设备。

 

在IPO审批的第一轮询证函中,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其结合获取订单的方式,表明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销售服务费、营销费用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

 

上述企业回应称,通过行业展会、新产品发布会、专家学术交流会议和窗口医院建设, 雇佣销售服务商等形式,进行市场推广获得订单;与此同时,经销商还需要探索潜在客户的需求, 商务谈判与销售合同签订,企业交付商品,无商业贿赂。

 

该公司于今年6月撤回了创业板IPO申请。截至发稿企业未能对撤销原因做出回应。

 

苏州爱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3月22日直接撤回创业板IPO申请,在深交所发出第一轮审批问询函后,未作回复。

 

第二,医疗IPO更难?

 

今年,一些医疗企业已经停止了IPO,并停止了审查。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财经·大健康,2023年前7个月,a股共有4家医疗企业IPO成功,24家医疗企业停止IPO:其中20家因公司主动撤销而停止,2家因审核不合格而停止,2家停止审批。

 

 

制药企业的销售费用,成为IPO审批的重点,是否意味着医疗企业IPO下一步会更难放行?

 

投资银行家王邈跃对“财经·大健康”说:“不是这样,依法依规的医疗企业没有问题。对依靠推广费用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经营合法的问题。

 

在8月1日的行业研究报告中,中泰国际提醒风险,医疗反腐等领域的调控政策对部分医药销售产生影响。

 

根据交通银行国际分析,短期内,这一轮反腐将打击和撤销一些经营不合规的公司,但对合规性严格的龙头制药公司和机械公司的影响有限。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扭转医药行业重销轻学术的现状,减少不合理的竞争,促进真正具有突破性的产品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药品和创新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

 

让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展示出来,净化二级市场。能盈利的医疗企业在IPO过程中受到合规经营的折磨。但未盈利的公司试图通过科技创新板第五套上市标准IPO,审批越来越严格,趋于收紧。

 

自2022年6月10日起,科技创新板还支持“硬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发行上市,尚未形成一定收益规模。

 

到目前为止,医疗器械企业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只有一家企业,微电生理。

 

2022年8月31日,微电生理在科技创新板上市,是“微创部”分拆上市的第四家公司。主要从事电生理介入诊疗和消融治疗领域的创新医疗器械,去年盈利,今年第一季度亏损。

 

微创化的销售费用正在下降。2022 2021年,微电生理系统进行了超过10,000例三维心脏电生理手术,手术量逐步增加,销售费用占营收的37%,2022年降至31%。

 

从中国心脏电气生理设备市场来看,国际商品进入较早,市场份额较高,而微电气生理等公司正在推动这一领域的产业化。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道,2020年中国电气生理设备市场前三名均为进口厂商,微电气生理排名第五,市场份额约为2.7%。

 

更多的设备公司也想尝试走科创板第五套上市这条路,还没有走通。

 

杭州键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今年4月受理科技创新板IPO,近一年亏损。目前,由于IPO申请文件中的财务数据已过期,需要补充提交,因此发行上市审批于6月30日暂停。深圳北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玉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如此,这三家公司都是医疗器械。

 

对于没有利润的创新设备IPO,在王邈跃看来,“现实证明这些企业确实风险很大”。在全球范围内,药品和设备的创新不是大多数创业公司能做的,而是高风险、高投资。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2023年部分医疗企业IPO难度较大,还与整治医疗领域腐败的整体环境有关。,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政策政策。

 

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在北京召开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强纪律执法,密切关注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贿赂行贿,集中力量查处药业领域一批腐败案件,产生威慑力。

 

就在几个月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委联合发布了《2023年纠正医疗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地方医院也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加强了医疗反腐自查。

 

所以,医疗企业的“硬科技” R&D尤为重要,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和改变步伐。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财经大健康 (ID:CaijingHealth),作家:赵天宇,编辑:王小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