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200亿!雷军准备干一件大事
来源丨电商报Pro(ID:kandianshang)
作者丨老电
雷军:今年小米研发投入预计超200亿
雷军再一次口出狂言。
4月18日,小米举行了新品发布会,推出全新旗舰手机小米13 Ultra以及一系列小米科技生态新品。
发布当晚,小米13 Ultra在预售阶段被抢购一空,当前京东自营店铺全版本已经缺货,再一次展现出小米强大的行业号召力。
但相较这些新品,雷军的一句话,更值得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关注。
小米董事长雷军在会上表示,去年小米业务面临压力,收入和利润都面临压力,但依然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约160亿元,同比增长21%,研发团队人员占比近50%。
与此同时,他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今年小米预计将会投入超过200亿元用于研发。
其实在去年底,我们做过一次国内十大互联网公司技术研发投入的回顾,当时小米凭借40.7亿的单季度投入,位居行业第六位。
此次雷军再次将小米的技术研发投入增加至全年200亿,这将意味着小米在技术投入的资金量,将超越京东,与百度、美团居于同一梯队。
而就在雷军宣布这项消息的前两天,小米刚刚透露出发力AI大模型的新战略规划。
具体来说,4月14日,小米集团发布内部邮件,任命栾剑担任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向技术委员会副主席、AI实验室主任王斌汇报。
公开资料显示,栾剑曾任东芝(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微软(中国)工程院高级语音科学家、微软小冰首席语音科学家及语音团队负责人等职位。
而在任命栾剑担任技术委员会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后,雷军于4月14日晚间在微博发文,表达了小米对大模型和AIGC的看法。
对于如火如荼的AI大模型,雷军的态度是“全力以赴、坚决拥抱”,一如他对小米汽车的强力支持。
从内部人才储备来看,小米目前已拥有超过1200人的AI团队。在今年2月的小米投资者日上,小米曾透露过在ChatGPT上的布局, ChatGPT基于AI大模型、千亿级参数量、数据量、还有人工标注支撑,而在AI大模型方面小米一直都有投入。
再加上雷军的“超200亿技术研发投入”支持,我们相信,在新的行业发展阶段,小米将凭借技术上的持续攻关,占据一席地位。
增长的难题必须靠技术来解决
实际上,单独从业务发展和最直白的赚钱角度来看,最近两年,小米的压力有点大。
前两天,行业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报告。
整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跌12%,目前已经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下跌。三星是头部厂商中唯一实现环比增长的厂商,以22%的市场份额艰难地回到第一。
与此同时,小米保住了自己全球第三的市场份额,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市占比,整体份额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至11%。
在小米身后,OPPO和vivo强化了其在亚太及中国的市场地位,分别占据全球10%和8%的份额。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160亿元,同比增加21.7%,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8.4%;预计五年(2022年至2026年)总研发投入将超过人民币100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在该公司员工总数中占比约50%。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米的核心智能手机业务,持续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
同时50%的研发人员占比,以及全集团的工程师文化,也告诉我们小米对技术、对研发的持续重视。
目前来看,小米展现出的两大战略方向:高端化市场、智能汽车业务,都需要极强的技术支撑。
比如为了实现2024年量产汽车的计划,小米不得不大幅提高研发费用,进一步削减了利润。
一边是巨大的增长压力,一边是持续增长的技术研发资金需求,小米和雷军正在一条路走到黑。
令人振奋的一点是,虽然面临增长压力,但是小米在团队激励方面却一点都不抠门,这和降本增效的互联网大潮,不太一样。
3月底,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董事会于2023年3月27日根据股份奖励计划奖励合共1.9亿股奖励股份予4110名选定参与者,奖励股份于授出日之收市价为每股12港元。
经过简单估算,这次奖励股份价值22.8亿港元,平均每名参与者能分到55.47万港元,约合人民币48.7万。
其中的参与者包括小米的普通雇员,以及集团提供有利于集团长期增长的若干咨询服务的服务供应商参与者。
这一切的目的和美团一样,都是为了集团的持续运营和发展吸引及留住人才,提升团队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公司上市以来,共发布了18次股权激励计划,其中2019年有4次,2020年有5次,2021年有4次。其中,2021年该公司累计奖励员工约2.67亿股股份。
大方的股权激励和持续提高的技术研发投入,再次证明了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单纯卖手机的厂商。
从小米的业绩现状和对技术的持续投入中,我们也意识到,增长的难题必须靠技术来解决,这条技术研发之路,是小米必须要走的路。
而除了高端手机市场和智能汽车之外,最新确立的AI大模型业务正给小米带来了不小的机遇。
作为小米的AI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已经做了6年,可以说在与用户的交互体验中积累了长期可复用的经验,同时,小米有丰富的场景落地经验,小爱同学支持手机、音箱、车等多场景的智能融合。
而在ChatGPT出现后,其理解复杂信息的能力却让现有的语音助手都看起来很蠢,包括小爱同学。
但相比ChatGPT对智能AI助手的直接冲击,很多人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实现“小爱同学+ChatGPT”,那么会实现怎样的美好图景?
未来小爱同学是否会引入更加先进的大模型能力,探索多模态能力、智能座舱交互体验提升呢?
从雷军对小米大模型业务的最新表态来看,上述畅想,正在紧锣密鼓的落地中,而ChatGPT带来的新机遇,也再次印证了“增长的难题必须靠技术来解决”的观点。
就在雷军为小米增加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数字化成为互联网巨头共识
在小米持续强化科技研发和技术实力的当下,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我们也看不到一家单纯的业务公司。
无论是阿里、京东,还是腾讯、抖音、美团,他们都在这波AI 创业浪潮中,持续提高技术研发投入。
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已经上线,腾讯和抖音,也纷纷宣布为大模型研究提供底层算力和大模型训练支持,京东版GPT也在匆忙赶来的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
和外卖平台的刻板印象不同,美团的几位高管在硬科技和技术领域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
前段时间,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高调入局AI创业赛道,号称要打造中国版openAI,随后得到了美团王兴的大力支持,在朋友圈为他站队助威。
近日,前美团高级副总裁、最高决策机构S-team成员陈亮也开始投身AI大模型相关创业,目前已与少量投资机构接触。目前陈亮尚未组建完整的技术团队。
这一波技术研发投入,说明在经历过三年的行业低潮期,数字化、技术研发终于再次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集体共识。
相较于更急切的“商业化变现”,我们看到“加科技”正成为当下互联网平台们的主旋律。
阿里张勇就直接指出,未来阿里所有产品都值得重做一次,这个观点和“互联网一来,所有行业都要重做一遍”十分类似,两个观点背后的底层支撑,都是技术的进化。
当我们把视线从互联网行业,扩大到整个科技行业,或者全球科技市场的话,在技术投入上的竞争,就更为激烈。
以国内研发投入最高的科技公司为例,数据显示,华为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总和为1105.81亿元,超过阿里巴巴与腾讯前三季度投入金额总和。
而放眼海外,亚马逊以732亿美元的全年技术研发投入高居榜首,按照当前的汇率简单换算一下,亚马逊2022年的技术研发投入,约为5048亿人民币。
综合来看,从互联网到科技行业,再到全球市场,技术研发的重要性,逐渐被越来越多平台看到,并提升到战略层面。
我们也不难看出,国内互联网行业虽然持续承压,或面临增速放缓,或遭遇利润下滑,但行业巨头终于重拾对技术的重视。而解决增长的难题一大关键,便是技术突破。
虽然相对于海外巨头,国内的互联网平台在技术研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追赶。但对于小米来说,一年拿出200亿搞技术研发,仅仅是个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