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反攻行情开始了
市场情绪回暖,超跌反弹或起。
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低开0.5%左右,早盘窄幅震荡,两市半日成交额即突破5000亿元,信创继续活跃,教育板块涨幅居前,午后震荡走高。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42%,深证成指涨0.36%,创业板指涨0.03%,成交量超过8000亿元!盘面上,除信创、教育外国防军工再度反攻。两市超3900股上涨,北向资金则奋力“出货”超40亿元,市场走强,赚钱效应中等偏上。
上周公布了9月份重要的金融经济运行数据,整体看,多项数据均要超预期好转,物价水平也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市场来说无疑具有较大的稳定作用。前期的稳地产政策终于开始发力,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好转,同时对于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3个月租金工作也开始部署,后续在企业端还有边际改善的空间,不过居民消费还有待回暖,但是国务院明确低保补助阶段性扩大范围,对于提振消费有明显作用,此外虽然当前全国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依然存在,但总体可控,随着多方政策的加码,内需正在发生转向。人民币贬值已得到有效抑制,海外需求在部分行业进入Q4的传统旺季下,叠加人民币短期贬值,或对我国出口有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据9月贸易顺差预测值来看,环比有望增长46.94%。
西方俄乌、欧美冲突进一步加剧,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更为激烈的局部热战,北约举行原计划的核威慑军演,而独联体作为回应同样开展军演;东亚朝韩再次燃起“导弹危机”。尽管全球经济衰退在前,但政治局势依然不容乐观。
目前海外经济政治局势对国内造成了较大的扰动,面对当前复杂严峻、通胀严重的国际环境,国内依旧“以我为主”,稳定经济大盘依旧是重中之重,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主力,是重要的发力点,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同时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对科技发展安全提出新的要求,恰逢国内重要会议期,对未来中长期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有望提振各方信心。
本文逻辑:
一、投资展望
二、上周市场回顾
三、市场资金动向
四、市场温度
五、财经日历
六、其他热点事件评述
一 投资展望
(一)A股市场
上周A股在首个交易日继续下探,上证指数失守3000点,其余主要指数也同样接近上半年4月底的位置,但是在随后交易日内实现“深V”反转,各大指数完成反攻,两市交易量也创下近一月新高,上证指数重夺重要点位,周内超过一半的申万板块收复失地,市场情绪有所好转,底部特征显现。美联储官员认为还是有必要维持限制性政策和限制性利率,以此引导劳动力市场走弱降低高通胀,对于后续加息的预期并没有做太大的转变。新冠疫情新增感染者人数进一步上浮,10月16日当周日均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超接近290例,远远超过9月份的跟踪数据,国家卫健委也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所以疫情对Q4国内经济恢复仍有较大的扰动,但是日增数量在快速下降,而后期新疫苗、新特效药的研发与上市,长期看疫情必定实现可控。周内公布的金融经济数据实现超预期的复苏,市场主体贷款量大幅回升,实体经济活力有所改善。随着国内多数城市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的落地,对于后期地产销售方面有着极大利好,基建链同样也会收益。
继8月份经济低位回升后,9月份多项数据实现了进一步的企稳,随着上市企业三季报披露进入周期,对于Q4行业的发展景气度有所影响,配置方面也可以起到指导意义。具体来看以下三条线可持续可关注:
(1)近期监管与支持政策并进的数字货币概念板块,同时与之相关的跨境支付(CIPS)、跨境电商等。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打破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系也有利于全世界金融的稳定,与之相关的数字货币安全被提上日程,也能有效维护国内货币市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对于国家安全也有益处;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又会同跨境支付、跨境贸易形成双向促进;与此同时国内央行、各大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外资机构也在配置人民币资产。因此总体上中长期看前景广阔。
(2)受到国外技术封锁的自主可控及“卡脖子”领域,包括创新药械、芯片半导体、信创产业。近几个月美国通过多项法律法规对世界尤其是我国部分产业形成掣肘,以此增强美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限制别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产业全球化已不可避免出现裂缝,国家也具有前瞻性的推行信创产业,同时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以预计在硬科技方面会受到全面支持,而软件公司整体而言在硬件方面依赖度不高,所以负面影响有限。
(3)受海外需求持续扩张、上游原料量价齐升下的光伏全产业链,包括硅片、硅料、组件等部分。国内来看,一方面光伏步入传统装机旺季,而且国内诸如山西等地印发风光电发展规划,另一方面从三季报业绩来看,光伏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叠加目前板块PE处于历史1/3以下的分位,估值合理乃至偏低,短期内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回升;海外方面,欧洲能源危机也为国内光伏制造行业提供了新的边际增量。建议投资者关注。
(二)9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回暖
10月11日,央行公布了前三季度以及9月金融数据。
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7.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0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2.77万亿元,同比多增6.16万亿元。
9月份,新增社融3.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6274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6%,月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月环比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2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余额26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月环比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45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2.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社融规模高于市场预期,叠加多种政策工具的发力,使得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大幅上修,在量的变化和结构上均较8月进一步改善,由于多为政策加力因素导致所以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机构角度看,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仍在持续发挥"头雁"效应,具有较强的政策驱动效应,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态势冷热不均。
从结构上看,信贷是本次社融高于预期的主要支撑项,主要缘于9月政策性金融工具、设备类再贷款、PSL等政策工具基本落地,投向实体的人民币贷款增加,对信贷需求形成了有力支撑;此外企业短期贷款在季末月放量、前期投资带动以及普惠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力亦持续支撑;而在票据方面则自2021年3月以来首次告负,或许是受到了监管的影响;居民贷款则延续8月的改善趋势,但是中长贷同比少增1211亿元,显示出当下地产行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居民购房意向仍然不强,居民加杠杆意愿下降,随着9月底三项房地产政策的出台,后期居民信贷有望逐步回升,从而带动房地产销售边际改善;而居民存款同比多增3232亿元意味着居民储蓄意愿依旧强烈,9月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后,居民储蓄意愿偏高状况可能有所改善。但居民部门活力的恢复往往滞后于经济复苏,所以居民消费和投资动力尚需更多时日来恢复!
M2增速略降,M1增速回升,意味着财政投放略缓,而且M2-M1剪刀差小幅收窄至5.7%,不过流动性依旧维持宽裕,显示出政策发力下经济修复趋势向好,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实体经济活力回升。
中银证券认为后期关注点主要包括:1. 9月社融改善主要受到政策驱动的影响,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起到了支撑作用,后续需观察专项债限额的落地情况以及地产政策的实施进展,预计10月社融仍有保证;2. 宽信用政策持续落地下短期降息概率偏低,但随着结构性工具投放和大量中期借贷便利到期,流动性边际压力或将提升。
中邮证券判断宽信用政策有望持续至明年,社融规模将维持较快增速。在内需恢复缓慢、外需下行背景下,宽信用政策有望持续至明年,经济的刺激效果将不断得到强化。当前宽信用政策主体仍为政策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陆续落地有望继续带动社融规模增长,后续政策力度是否会提升将取决于企业与居民内生性信贷需求的提升程度。经济的长期不确定性与短期扰动仍然是制约社融需求与结构的主要原因。中美逆周期调节与强势美元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货币政策空间。当前货币相对供大于求,企业与居民信贷若不能较快回升资金将存在空转风险,A股有望成为未来资金的出口之一。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低位,持续的宽信用政策对市场形成托底并有望转换为上升动能,权益资产博弈价值提升,具备一定的配置性价比。
开源证券提到当前要谨防社融指标或存在失效的问题,由于专项债从发行到拨付和支出存在一定时滞,并不能及时反映真实的社融情况,所以更应该关注的是政府融资能否在后续持续转化成实物工作量,同时地产修复程度也是影响后续宽信用和稳增长的关键。
华创证券预计在未来得一段时间,社融的高波动或成为一种“常态”。原因在于当下经济体现为“高基建增速搭配低地产增速”,从历史上看都遵循了这个规律,而且由于房地产销售仍未看到明确见底的曙光,所以居民贷款的同比增量在年内将持续为负,当然货币政策整体上也会易松难紧配合修复居民信贷。
(三)中美物价指数对比
10月13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9月CPI同比上涨8.2%,高于市场预期的8.1%,前值8.3%;美国9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6%,高于前值的6.3%,预期是6.5%,再创下40年以来的最大增速。从核心项来看,住房租金依旧是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而OPEC+产油国的减产意味着拜登政府近半年来对石油的“压价”行动付诸东流,后期能源项将重新回到抬升CPI的队伍中去。
所以不管在现在还是后期核心通胀粘性都将极强,而核心粘性CPI同比已经持续上行至1982年以来新高,虽然当前美国经济并不差,平均增速仍然在2%附近,失业率也在3.5%的历史地位,这也昭示美国国内需求依旧高温,需求驱动促使通胀难以回落,叠加美联储在政策立场上依旧持“鹰”,政策转向不易,也意味着或许本轮美国通胀必须通过衰退来缓解。
由于本次CPI再次超预期表现,受此影响,纳指开盘先跌3%,美联储11月份加息75BP也基本确定,而且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迅速升破4%,全球汇率也随之贬值。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可以从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速三个指标来观测,但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市场预期,当下并没有明显的信号指向美联储转向,因此美元指数仍有上行空间,而美股也依旧没有见底。
与美国不同的是,国内物价指数相对温和。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9月CPI同比上涨2.8%,预期3%,前值2.5%;PPI同比上涨0.9%,预期1.1%,前值2.3%。
具体来看,CPI主要受到猪肉、鲜菜等食品项价格上涨的带动,但从非食品项的角度来看,核心CPI同比持续回落至0.6%,虽然后续猪肉依旧有上涨空间,但年内或难有破3压力。除猪肉依旧处于上行周期外,鲜菜价格已出现明显回落,其他食品在双节过后需求下滑,价格也必会回落,所以后期对于CPI的贡献力度都会下行;非食品项中受疫情、经济整体形势较差,旅游服务、租赁持续疲弱,仅剩衣着方面换季添、换新衣的需求或会形成压力。
而PPI环比下行态势明显趋缓,从前值的-1.2%到-0.1%,或从价格层面揭示出我国部分行业需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边际修复。后续伴随着基建投资项目逐步实施,金属冶炼、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降幅都有可能进一步收窄;供暖季到来,原油、储煤需求回升,叠加国际原油减产供应链趋紧,二者价格后续或偏强运行,PPI环比或将开始企稳回升,从而带动CPI-PPI剪刀差上行,实现利润格局的重新分配。
二 上周市场回顾
(一)A股市场
上周A股触底反弹,三大指数在周内大幅走暖,两市成交量继续创出新高,市场交易情绪也开始回复,尤其是周五出现了罕见的全行业普涨态势,医药板块表现继续强势。从指数层面看,各大指数在重要节点前全部止跌,赛道股连续两日大涨,机构、散户资金轮番入场,受权重股带动创业板指周内大幅走高,涨超6%,领涨两市重要指数,中小盘成长股表现再次好于大盘价值股,国证2000、中证500分别涨超5%、4.5%,上证指数及相关价值指数由于前期跌幅较深,所以表现靠后,上证50是唯一收跌的指数,跌0.97%,其余指数涨幅均在1%以上。
板块来看,仅有6个板块实现了下跌,食品饮料受到茅台拖累领跌,跌超4%,煤炭、银行、房地产等价值周期行业还在调整中,零售表现依旧较差;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农林牧渔等板块涨幅最高,均涨超7%,医疗受到国家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的青睐,率先修复,农林牧渔受益于粮价、养殖的逻辑走高。整体来看各板块出现企稳的态势,表现超出预期。受到国内疫情的影响消费、零售、地产依旧维持底部震荡。
本周首个交易日20个板块实现上涨,消费板块下挫,国防军工、机械设备涨超2.5%,煤炭、电力设备等跌超1%左右。整体上A股依旧在回暖,板块跌幅也不深。
(二)基金市场
节后第一周基金表现整体上环比向好,涨跌互现。其中受益于成长板块表现良好,深市基金指数领涨,乐富、国证基金指数分别涨2.11%、1.62%,上证基金指数同样表现不错,涨超1%;QDII基金指数受到全球股指下跌的影响,表现最差,跌超4%,中证股基、混基指数由于受到成份股中消费、煤炭、房地产以及创新板块的影响,表现也比较差,跌幅都在15%左右;债基、货基、中证基金指数变化不大。
节后第一周商品型基金收益率中位数依旧最高,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粮食、天然气等的价格受供给、地缘政治、气候影响还处在上行通道,所以收益率表现最好,债券型、货币型基金涨幅变化不大,FOF型、QDII型基金收益率中枢靠后,虽然超过一半基金周收益率中枢依旧为负,但除QDII型基金外其余类型的基金收益率环比均在改善;从今年以来收益率中枢来看,商品、债券、货币型基金进一步上升,其余类型基金环比有所下滑,QDII、股票型基金下滑依旧最严重。
节后第一周基金收益率(A/C基金以A类或排名靠前为准)TOP10中QDII型和权益型基金成为上涨数量最多的基金,分别有5只。得益于地缘正式加剧、石油减产供给偏紧,价格持续上行所以收益率居前的基金大多与石原油相关,此外国家安全概念、农林牧渔表现居前。从风格上来看,中大盘价值、成长型基金领涨。上周权益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出现普涨行情,带动基金整体收益也再次回升,环比+2pct。华宝基金旗下的基金收益最高,达到了15.48%,环比+5.91pct,其余基金均在10%以上,收益率提升明显。
从涨跌幅(A/C基金以A类或排名靠前为准)TOP10来看,被动指数型基表现最好,共计5只基金上榜,但4只QDII型基金涨幅靠前,剩余基金为1只权益型基金,整体涨幅表现比较好,环比+3.4pct。而且最高涨幅大幅上涨6.46pct至16.43%,为广发基金旗下QDII基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表现较好的基金同医疗主题相关,与近期基本面全面向好有关。
三 市场资金动向
(一)A股市场
上周主力资金终于开始回流。从同花顺行业来看,流入行业占比超过50%,电力设备流入最多超过120亿元,医疗器械、电力均流入超20亿元,而在净流出上,饮料制造流出接近35亿元,煤炭开采加工、银行、房地产开发流出超10亿元,同股市表现一致;从同花顺主题概念来看,表现要好于行业,超过75%的概念板块实现净流入,储能最多,超过105亿元,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相关流入在70亿元左右及以上,赛道再次引领;在流出上,白酒、煤炭、煤化工、跨境支付流出超过10亿元。
北向资金再次大幅净流出62.5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89.4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6.93亿元。南向资金净流入147.08亿港元,其中沪港通净流入81.16亿港元,深港通净流入65.93亿港元。北向资金流入排名较高的行业为国防军工、通信、传媒;净流出较高的行业为基础化工、银行、食品饮料,占行业总市值比重下降较多的行业有消费者服务、银行、食品饮料,占比上升较多的有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机械、计算机;山西汾酒、迈瑞医疗等居净买额个股前列。
本周首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54.53亿元,环比上周五大幅减少417.91亿元。主要流向半导体及元件、国防军工、光学光电子等板块,超过5亿元;电力设备、小金属净流出超过10亿元。北向资金中沪股通净卖出29.76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4.48亿元,合计净卖出44.24亿元。南向资金再次大幅买入42.87亿港元。
(二)基金市场
上周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83.14%,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76.51%,前者环比+1.91pct,后者环比+3.76pct,在市场触底下权益基金均在逢低买入,提升仓位。开放认购基金17只(A/C份额分开计算),涉及浙商、景顺长城、汇安、富国、中银等基金公司,其中4只权益型基金,5只纯债型基金,2只固收型基金,4只FOF型基金,2只指数型基金,合计募资233.47亿元,在产品数量和募资规模上进一步回暖。基金抱团分离度保持稳定,市场无明显抱团现象。
四 市场温度
从上市以来分位值来看,经历前期的先跌后涨后各大指数估值变化不大,但创业板指估值有所回升,也是唯一回升的指数,环比+1.58pct,其余指数均有所下滑。上证50估值下滑最严重,环比-3.94pct,价值相关指数估值依旧处在最低的位置并进一步下探。整体看,深证成指估值比较合理,但也已接近机会值,其余指数估值依旧偏低,均已达到上半年4月份的位置。
从上市以来板块分位值来看,截至10月17日收盘,多数板块估值已经在上修,4个板块上修幅度在20pct以上,主要集中在价值行业,包括旧能源、基建等,石油石化环比+61.9pct,幅度最大,前期政策落地、国际局势、冬季供暖储能等综合影响下全面走高;消费行业则受挫最大,食品饮料调整幅度为-71.69pct,主要受疫情影响。板块估值中位数为纺织服饰(9.44%)。
从3年股债性价比来看,截至10月14日,万得全A市盈率倒数与十年期国债(2.69%)的比值为2.23,环比-0.01,而历史均值为1.77,处于近3年的高位,历史分位值位置处于93.47%(即性价比高于93.47%的时间),但环比-0.84pct。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股债性价比历史分位值分别处于93.13%(环比+4.65pct)、94.78%(环比-3.2pct)、76.04%(环比-7.36pct)和97.50%(环比-1.94pct)。较上期来看,整体上投资性价比有所回跌,上证50唯一收跌,所以投资性价比上升,其他主要指数性价比则均有所下滑,中证500投资价值已处于最低,中小盘股优势不再。
五 财经日历
六 其他热点事件评述
(一)外围环境
10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与7月预测值持平;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2.7%,较7月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通货膨胀率达到几十年来最高水平、大多数地区金融环境收紧、乌克兰危机以及新冠疫情持续,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报告还指出,全球经济前景面临巨大下行风险,在应对通胀问题上货币政策可能出现失误,更多能源和食品价格冲击可能导致通胀持续更长时间,全球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广泛的新兴市场债务困境。IMF下调了欧元区、英国和拉美2023年GDP预期。IMF将美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7个百分点,维持2023年不变。
美国方面,至10月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2.8万人,数据有所好转,但9月未季调CPI年率8.2%,季调后CPI月率0.4%,均高于预期。此外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98%,为2011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
欧洲方面,欧洲央行官员表示应该在10月份加息75个基点,然后12月份再来一次大幅加息,随后才应放缓加息速度,但可能会辅之以其他措施,如缩表。德国9月调和CPI同比上升10.9%,9月CPI环比上升1.9%,均符合预期;而市场预计英国央行11月加息幅度将不到100个基点;法国9月CPI同比上升5.6%符合预期。
亚洲方面,日本财务官员表示,不存在触发外汇干预的具体外汇水平,关注的是外汇波动而不是具体水平,在必要时将采取大胆的行动。韩国央行加息50个基点将利率提高至3.00%,符合市场预期。
地缘政治进一步加剧。西方,俄乌双发爆发大规模冲突,造成人员伤亡,独联体会议批准联合军演的提议,其次乌克兰四地公投结果联合国大会并不承认,同时欧盟对俄制裁依旧在推进中,并在下周北约举行年度例行核威慑力量演习。东亚,朝韩冲突再起,朝 鲜试射导弹,韩方再提部署美国战术核武器。
全球能源方面,欧佩克月报显示,预计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264万桶/日,此前为310万桶/日;预计20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234万桶/日,此前为270万桶/日。
(二)国内经济
政策层面,上周国常会指出,面对当前复杂严峻、通胀严重的国际环境,必须着力办好自己的事。稳物价对稳经济大盘至关重要,粮食稳产增产是稳物价、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举措,也有利于世界粮食市场稳定,各有关方面狠抓粮食生产。通知指出消费是经济的主拉动力,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的重要发力点,促消费政策能出尽出。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一是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二是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三是完善汽车平行进口政策,有序发展汽车融资租赁,支持停车场等建设。政策实施预测今年增加汽车及相关消费大约2000亿元。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央企要在11月底前完成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3个月租金工作。
数据方面,2022年10月11日,央行公布了9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1)M2同比增长12.1%,增速较8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2)M1同比增长6.4%,增速较8月末提升0.3个百分点;(3)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同比多增8108亿;(4)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53万亿,同比多增6245亿,同比增速10.6%,较8月末提升0.1个百分点。此外国内9月CPI同比上涨2.8%,前值为2.5%,9月PPI同比上涨0.9%,前值为2.3%。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