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跌越买!千亿“神秘”资金抄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来源丨侃见财经(ID:kanjiancj)
作者丨侃见财经
信心比黄金更贵。
2022年以来,A股市场陷入持续调整,沪指的年内跌幅已经超过12.2%,创业板指更是大跌超25.1%。
A股剧烈波动背后,是资金的激烈博弈,不乏有抄底资金正在持续入场,部分指数基金持续获得资金净买入,“逆市布局”的信号非常明显。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资金通过股票ETF产品已经累计净流入达1257亿元,已经创下2018年熊市以来,股票ETF获净流入规模最大的纪录。
具体到ETF产品,跟踪各大指数的ETF是资金逆市买入的重点之一。数据显示,上周5个交易日内,上证50ETF(510050)的基金份额累计增长14.4亿份,以区间成交均价测算,该产品逆势吸金超41亿元。
其次,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也是资金青睐的宽基龙头产品,上周获净买入金额也超过10亿元。
另外,近期跌幅较大的创业板ETF也受到了资金的大幅净买入,以天弘创业板ETF(159977)为例,截至4月18日,该产品的总份额为21.59亿份,单周增长1.5亿份,相比年初更是大幅增长10.73亿份,增幅超100%,以区间成交价测算,天弘创业板ETF年内的资金净流入已超29.6亿元。
除了大盘指数基金以外,部分行业指数基金也获得了资金流入,今年表现优异的基建50ETF、房地产ETF,位居资金净买入前列,部分策略指数,比如红利ETF、创成长ETF也获得资金的净流入。
逆势布局指数基金、行业ETF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长线资金,持有周期较长。
其实,经过多年发展,指数基金已经成为了众多投资者主流配置资产,也是逆势抄底的首选标的之一。
2021年中国指数基金加速发展,规模继续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权益型指数基金数量(不含QDII)达到1258只,指数基金规模超1.5万亿元;据2021年基金产品中报数据显示,中国指数基金持有人规模已超8800万。
规模与日俱增之下,中国投资指数基金的投资者行为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近日,天弘基金大数据中心,基于7亿基金用户,2000万权益指数投资用户的投资行为数据,刻画出了真实的用户行为习惯。
从投资周期来看,长期投资收益明显优于短期投资。而且投资指数基金,还要把握在一个经济周期内,2年至5年正收益占比更高。

再看投资标的,宽基指数中,用户对沪深300指数更熟悉,因次相关的指数基金成为了“基础款”;主题类指数中,消费品更贴近用户生活,食品饮料行业指数基金也备受青睐。

具体到投资习惯,投资者第一次买入金额越低,未来的加仓力度可能越大。据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 首购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用户,后续加仓金额更大,约占首购金额的3倍-10倍。首购金额越高,后续持仓较平稳。
首购金额偏低,加仓金额大:
首购金额中等,加仓力度一般:
首购金额偏高,保有资金提升:

面对指数的涨跌,投资者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据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对于小涨、小跌,用户有较大意愿进行加仓;而面对大涨、大跌时,前者畏高会不敢轻易操作,后者亏损较大后选择直接“躺平”,静待下一轮的上升行情。
不同首购盈亏金额后续平均持仓变化:
从投资者年龄分布的情况来看,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更为“长情”。据天弘基金的用户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用户持仓时间一般较长,投资经验较为丰富,心态也更平稳一些,整体平均收益越高。
平均持仓天数(天)
而从收益率的情况来看,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明显跑赢了“爱操作”的年轻投资者。据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60前”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为12.6%,高据榜首;“60后”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为9.78%;“70后”则为7.16%;“00后”新生代投资者的收益率垫底,仅有1.03%
历史平均收益率
近三年来,个人投资者参与指数投资的意识越来越强,全部用户平均持有指数基金产品数量也逐年增加。此外,高收益用户持有的数量更多,可见交叉购买不同产品有利于提升整体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指数基金的起伏越来越大,采用定投分批买入,可以分散行情大起大落的风险,降低平均持仓成本。因此,指数基金定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选择。
以2021年的行情为例,采取基金定投的方式,帮用户赚钱最多的三只产品是:天弘中证500 ETF联接、天弘创业板ETF联接、天弘中证电子ETF联接!
指数基金产品的定投收益TOP10

定投是与时间交朋友的一种投资方式,因此,定投时间越长,收益率也会越高。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定投3年年化收益率,普遍高于定投1年、2年、5年。
定投指数基金三年,年化收益率更优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