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建出海 经济新增长点

天九动态
02-13 15:19

 

  今年是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12个年头,早前与朋友聊起一带一路,对方提到一个词语特别有意思,就是「地球编辑器」。这词语有甚么意思呢?那就是透过不同的大型基建将地球的格局重新编辑,让世界在基建项目之下串联起来,让上下游产业链摆脱地域限制,得到突破发展。

 

  笔者认为,「地球编辑器」也体现中国的基建实力。先说一组数据,根据官方统计,截至去年6月,152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对这些国家总共投资了3000多个项目,非金融类投资达到7859亿元,其中大部分变成了当地的港口、铁路、桥樑、工业园区;此外,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额从2013年的1万亿美元,增长到2万亿美元。可以看到,中国的基建跨越海洋,把铁路、公路、水利、电力、港口、通信等行业带到了世界各个地方,尤其是东南亚,由中国负责的基建项目,就像珍珠一样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串联起一片繁荣的景象。
 

  中国的基建如此积极出海,一方面是在国内基建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机会,明智地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基建出海大大有效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发展,例如中老铁路已成为了中国连接老挝乃至东南亚的重要物流通道,一边是中国製造的机电产品、农副产品;另一边是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各式各样独特商品,在这条铁路上双向奔驰,这不仅仅丰富了铁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供应,也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又例如巴基斯坦西南部港口城市瓜达尔,2013年由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取得瓜达尔港口及自由区运营权,开始对瓜达尔港进行包括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在内的全方位升级改造。其中,中巴友谊林这片绿洲在瓜达尔以黄色为主色调的黄沙地上格外亮眼,据了解,这片友谊林以前是垃圾场,中方团队到瓜达尔后,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取具有防风固沙功能的树种种植在友谊林中,累计种植适合热带乾旱地区的植物达到4000多株。友谊林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美丽景观,也改善了环境,还为当地民众带来中国的先进种植技术,带动增收。在友谊林中,大家可以看到用桤果木修剪而成的「中巴万岁」四个立体大字,就是为了纪念中国的基建技术为这个地方带来的生活、环境、经济提升。此外,由中国援建,去年竣工的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具有国际标准和现代化设施,新机场的投入将进一步为该地区带来繁荣,还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我们有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过去企业家要从家门口走向全国,需要先有能走全国的路,现在企业家要从全国走向世界,同样需要先有能走向世界的路,才能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一起流向全球。不过,当「地球编辑器」让企业家有了走向世界的路,怎样走才是最便捷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过去一段日子,笔者发现香港的马路上越来越多国产新能源车,虽然香港的新车市场规模不像其他内地大城市,但需求潜力强大,据香港运输署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香港电动汽车的首次登记数超过2万辆,大概估了首次登记总数的75.3%。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内地品牌把香港看作是走向国际市场的跳板。香港的国际化经济程度很高,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也很好,是他们进行国际化布局的理想选择。

 

  打个比喻,企业要出海,就好比我们驾车上高速从一个城市走去另一个城市,在到达目的地前,我们会在途中的服务区齐备一下,审视接下来的行程,优化最合理路线去到达终点,而香港这个拥有「一国两制」独特地位的城市,正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服务区。此外,企业也需要有好的导航系统,平台就肩负起这职责,利用大数据等资源,计算出企业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行程方案,该在哪裡停一停,该在哪裡加速,驶上新增长点的成功之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