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为民企提供新机遇


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潜力大,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明确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项创新性的提出,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力,也让企业家看到更多创新的机会,更光明的未来。
笔者认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可分两部分来看:一是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二是相关体制机制要因地制宜。
在健全体制机制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路上,下一步是要构建跟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将涉及到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变革,企业在生产、思维等方面也需要推进创新性,要有深层次、系统性的改革,以加快形成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更相宜的生产关系。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决定》已明确了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方向,包括要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笔者一直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摒弃传统产业,而是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国传统产业在规模体量、结构体系、技术水平、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有显著成绩,只要有效释放传统产业内含的新质生产力基因,就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重要支撑。
此外,《决定》提出要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可以说,是为了国家中长期的产业发展先行布局。近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其增加值占国家GDP比重已从2014年的7.6%上升至2023年的1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潜力大,只要在发展过程中继续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将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兴产业虽然还处于萌芽时期或产业化初期,但只要前瞻性做好布局,探索建立完善产业培育的体系,让企业大胆摸索,日后的高速成长值得期待。
《决定》还提出要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各类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必须的,包括人才、技术、资源、数据等等,如何整合利用及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如何让企业家运用这些生产要素去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发现新市场,例如利用平台资源对要素进行整合管理、分析共享,这会是在推进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过程中,企业家们所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提出要因地制宜去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是切合国情所需要。虽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基本内涵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但各地情况复杂多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绝非只靠一哄而上,还要根据本地经济形势、产业特性、市场环境、功能定位等等进行细化,各地区要有先后、有轻重,不能盲目跟风,简单地套用单一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对企业家而言也是探索新质生产力所带来机遇时需要注意的一点。笔者认为,企业家勇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特质,这份不怕死的冒险精神和果敢坚毅,是探索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优秀的企业家是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商业世界里永远走在别人的前面,别人没看见的时候,他看见了;别人不敢下手的时候,他下手了的;别人挺不住的时候,他挺住了。
但如何做到走在别人前面?那就是企业家善于发现商机的特质,他们可以在别人的抱怨或期望中找出新商机,抱怨越激烈,期望越强烈,商机就越实在。因地制宜,就是要懂得在各类抱怨或期望的声音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发展,或所服务的市场最渴求的。可以预计,在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下,未来这类蕴藏商机的声音只会有增无减,找出最适合的声音,会是企业创新的一大课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