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变革 须选对新航道
最近有媒体报道,今年前三个月,全国便有10家老牌百货关门歇业,有部分老百货更是已经运营近70年之久。而今年头两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按年增长15.3%至2.1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开门红”。因此有言论认为,市民消费潜力可观,只是老百货分不到一杯羹,被淘汰也是市场法则的必然结果。但在笔者看来,老百货被市场淘汰非必然,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拒绝躺平,借外力选好航道。
据中国零售商业综合服务平台、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去年全国有2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其中包括太平洋百货、永旺、百盛、解百、大洋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值得注意是,截至今年3月底,再有10家老百货宣布停业闭店,其中有5家彻底退出市场,另外5家属升级或彻底拆除改建。10家闭店百货店中,年资最浅的天津市滨海新区伊势丹也运营了11年;而宣布拆除重建的上海六百和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分别成立于1952年和1956年,已经运营近70年;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广州番禺友谊商场和上海汇联商厦也已运营超过30年。
上述历史悠久的老百货曾经是城市的繁华象征,如今却难逃市场淘汰,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衰落?显然与整体消费力的升降也没太明显关系。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2.15万亿元,年增15.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2万亿元,年增14.4%。 春节期间,重点监测即时电商平台销售额亦录得32.2%增长,可见消费者购买力仍然强劲。
老百货的没落,有人归因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方式所致,消费者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下单,商品在短时间内就能送到。这种购物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还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相比之下,传统百货商店的购物体验显得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对即时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三年疫情的特殊时期,进一步加速了老百货消费人群的流失。
除了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也有认为老百货自身的因循陈旧,是导致其逐渐失去市场的主因之一。无论是经营模式、消费体验、品牌形象和文化氛围营造上均存在不足,缺乏赶上潮流的意识和投入,因此逐渐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消费零售市场中,老百货被市场淘汰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和市场适应性规律的必然结果。
主动求变 折腾不是盲干
无疑,在这个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时代,不止老百货,还有不少老行业、老产业都在变革的洪流中面对生存问题。当数字化、智能化变得越来越紧迫,这是每个企业迟早要过的坎。过不了这个坎,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将越发明显,这就是天时、不可抗拒,并不让人意外。
但要说被市场淘汰是必然,这结论却不尽然。传统企业正面临创新竞争的巨大威胁,选择躺平肯定是束手待毙,但相信这绝对不是大多数企业家的主动选择,只是我们不单要有面对时代挑战的勇气和底蕴,也要具备有效面对挑战的法门。
可以说,企业家都是折腾出来的,科技创新的变革对传统企业是一种折腾,因为他们被迫航行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科技海洋中,但折腾不等于瞎折腾盲干,而是要选好折腾的方向,排除障碍,有章法地去折腾。
正如大海航行靠领航,传统企业要在科技的浪潮中了解和辨别未来趋势,选对下一个高速成长的航道,同样要借助外力引路。平台正是传统企业的外力,平台有能力凭借其专业,以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方式推演小趋势,并在这些小趋势中挖掘最能适应新科技时代下的航道。这个能力就像灯塔,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除了照出康庄大道,平台可以撬动优势生产资源,通过机制、跨区域落地等,为企业匹配所需,缩小资源水平差距,为企业避开暗湧,就如同领航员一样为企业家处理“折腾”,让企业更效率地迈向新航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