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年代,我们还敢再出发吗?

天九动态
2024-04-18
△立即预约,共赴“春语”

 

谷雨时节,用一场雨宣告万物的欢腾。


寒意已去,暑热未至。春雨淅淅沥沥,流向无数条道路,也流向未来的无限可能。从山间的杜鹃到城里的青草,都在春风里散发着芬芳与活力。丰子恺说:“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
 

(图/图虫创意)

 

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的盎然绿意里,天九共享集团共同主席、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戈峻接受了新周刊的专访。他曾先后担任英特尔、苹果、英伟达这三家企业的全球副总裁,相继精准踏上PC、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的世界潮流。


采访里他将自己近乎完美的职场经历,归功于时代所赋予的机遇,以及那些让旁人似乎难以理解的“再出发”时刻。


古时候,每一个节气对应着至少一条农耕的锦囊妙计;到如今,它不只是关于生存层面的“规律”,还可能承载关于精神层面的“启发”。


趁着绵密的春雨,农人种下新一年的希望;戈峻则筹划着在谷雨当天举办一场个人演讲,希望与中国民企共同抓住下一个“再出发”的时刻,奔向那热烈蓬勃的夏天。
 

 

01

开放潮流里,

“再出发”是发展策略


25岁,升任公司最年轻的高管,管理上市公司十来个本部业务部门和七八个下属企业,入住员工公寓。这一配置版本别说是发生在35年前的中国深圳,就算放在今天,也绝对是同龄人艳羡的人生赢家。倘若这份工作还是放弃家乡“铁饭碗”换来的,会不会更加珍而重之?


回想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比起稳稳的当下,戈峻更在乎的是“再出发”所带来的可能性。


无论是在体制内做涉外律师,还是在深圳企业与外商洽谈业务,戈峻早年都拥有比同龄人更多的接触世界的机会。他强烈地意识到内地企业与海外企业之间存在着物质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巨大落差。他说:“这是一种环境刺激,更是一种催促我向上奋斗的动力。”


再出发,不是被动回应当下,而是主动追求更美好的可能。1992年,戈峻毅然辞掉深圳的高薪厚职,独自拖着行李箱经香港启德机场,飞往美国攻读法律博士(JD)学位。


泡在图书馆里的日夜里,美国同学敲击IBM和苹果台式机的键盘声,常常打断戈峻的思绪。不是键盘声太响,而是科技应用的差距震耳欲聋。


出国前,戈峻在深圳公司里用的是386电脑,得由专门操作员来控制。他随身带去美国的是一台传统打字机,每次换行需要手动回拨。课业上不服于人,科技上也不甘落后。刻苦努力下,他成为班级中第一个使用笔记本电脑上课做笔记的学生。
 

戈峻曾到美国西部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但最终还是决定去英特尔。(图/受访者供图)


也许,这犹如远方蝴蝶翅膀的一次轻微扇动,许久后将掀起一场旋风。


站在毕业的岔道口,戈峻仔细观察自己可能的职业方向。“学术和律所的道路,未来一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最不喜欢一眼看到头的生活,更想前往一个未知的领域,开启全新的职业探索。”回应来自旷野的呼唤,戈峻走出常规职业轨道,以文科生的身份跨入英特尔这家科技公司。


入职的1996年底,英特尔开发出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从20世纪90年代的Pentium Pro系列,到21世纪初的Core系列,戈峻亲身见证摩尔定律所预言的计算能力指数级增长,看着“Intel Inside”标志走进实验室和企业,继而普及到个人电脑。

 

当英特尔叱咤欧美的时候,戈峻却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未知区域——亚太市场。在香港回归前一年,他主动申请调去亚太区总部,全力推进中国市场的开拓和发展。


很多工作没有先例可循,未来也是未知;而频繁来往美国和中国香港,更是令他常常风尘仆仆。身边的美国朋友纷纷表示不解,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却坚信:“中国市场是巨大的,那是我更应选择的地方。”
 

动身往香港前,戈峻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英特尔总部前留影。(图/受访者供图)


随后英特尔在中国内地的投资稳步增长,亚太总部的人员也翻了几番。迈入千禧年,女儿出生了,戈峻仍惦记着“再出发”。在香港工作的第8个年头,戈峻再次申请调职,这回是去上海。他设计了自己的薪酬结构,宁可减薪30%也要北上。


回过头来看,戈峻每一次“再出发”,都精准踩到时代风口上。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当时体制内的“铁饭碗”,南下至深圳的股份制公司,喝上改革开放的“头啖汤”;前往美国深造、到英特尔工作,赶上个人电脑的黄金时代;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踏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列车。


这样的职业轨迹,不禁让人感叹戈峻是否像网络小说男主般获得“重生”脚本。戈峻笑言自己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说:“所有的抉择里,我一心想挑战自己,做最困难的事情。当周围特别舒适,未来一眼能看清,这时候就要有一些变化了。”


英特尔前CEO格鲁夫曾有一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戈峻认为这句话更妥帖的翻译,应为 “只有惴惴不安的人才能生存”。
 

每一次“再出发”,意味着一个重新定义人生的机会。不是做好万全准备后才能动身启程,更多时候是一路克服对不确定的恐惧,坚信前方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02

全球化趋势下,

“再对话”是更优选择


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产业转移,不少海外电子品牌把工厂转到中国内地。英特尔也不例外。


“到了上海,一下子打开全新的天地。”调任内地后,戈峻直接参与决策了英特尔在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布局和拓展。为了开拓市场,他有将近10年的时间全亚洲地飞:在中国内地考察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和芯片制造基地的选址,到印度开拓软件开发基地,还在越南筹建半导体组装工厂。“有一次去到印度德里,回来的路上,身体一下不行了,自己从机场直接去医院,在那里住了几天。”戈峻回忆说,“但是,在全世界,我们可能找不出几个能够在半导体研发中心建设、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建设,并和全世界最大的电脑生产分发市场合作有全面经验的人。我应该是最幸运的人之一。”
 

2011年,戈峻在英特尔创新中心里留影。(图/受访者供图)


海外建厂,是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极关键一步。小到地块上一座小学的搬迁,大到城市供电的连续性,戈峻领着团队,严格对照公司要求,与相关部门、上下游企业反复沟通。


20世纪90年代,英特尔正筹备中国首个芯片封装测试工厂项目。其间,一份环评报告曾激起公司内部的巨大争议。戈峻说:“决策层甚至决定要撤资,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正确的决策,坚持据理力争。”


深夜,戈峻接到上级的电话,被质问:“你能承担这责任吗?如果你再一意孤行,建议你重新考虑职业。”顶住四面八方的压力,戈峻积极与政府合作,找专家协商,两个月后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才有了英特尔上海芯片封装测试工厂,也为后来成都、大连等项目的推进打造了样板,最终为英特尔在中国开拓出百亿美元量级的大市场。“在成都封装测试项目的启动阶段,正好遇到非典。从香港飞往成都的飞机上,每次都只能看到几个乘客。而我是常客,每次来回,都是戴着双层口罩。我真没感到害怕啊,一心只是想着,千万不要得非典,影响了项目推进。”
 

自1994年以来,英特尔从上海浦东保税区一步步走向全国多地。(图/视觉中国)

 

截至2014年,英特尔中国区的员工规模已从戈峻调任初期的100来人,增长至1万多人,形成了齐备的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


别人看来享受耕耘成果的舒心时刻,49岁的戈峻却选择告别奋斗了18年的英特尔,毅然到苹果任全球副总裁。“机会就在脚下,年龄不在话下。我相信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能帮助到苹果在中国的发展。”


当时苹果在中国日子不太好过。iPhone5S发布在即,但这家美国公司却接连被中国官方媒体诟病为“傲慢”。苹果CEO库克不得不向中国消费者发出公开道歉信。


入职后,戈峻决心要帮苹果实现口碑翻盘,“苹果其实做了很多好事情,我们要把苹果从天上的月光变成暖人的日光”。除了配合CEO库克调整中国市场战略外,戈峻还组织发布苹果的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聚焦中国。


2017年,苹果和云上贵州签订协议,开始设立苹果在中国的数据中心。据说,在这个项目敲定前,苹果的决策层里有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中国用户的数据存储在本地,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这事情却不一定为外国思维所马上接受。


据说,内部会议上有高层反对,声言“要想在别的地方建数据中心,除非从我身上踏过” 。对此,戈峻沉着回应:“这是必须的。我可以把工牌放在桌面跟你说这话。”
 

2017年,戈峻作为苹果全球副总裁,陪同库克访问中国。(图/受访者供图)

 

随着云计算、5G、人工智能的成熟与普及,社会的加速度进入到了新的层面。在这加速度社会里,戈峻也加快了职业再出发的速度。2017年,戈峻再次从移动互联的传奇企业,转投至人工智能的新王者——英伟达,继续用他丰富的经验帮助企业拓展亚太市场。

 

从英特尔到苹果,再到英伟达,戈峻一直担当东西职场交汇者的角色,把中国国情、政策和法规、市场机遇,转译成世界商业通用的语言。在一次次中外对话里,戈峻练就了用温和但坚定的语调,在西方商业文化里“针锋相对”,持续创造“求同存异”的双赢局面。

 

03

不确定时代,

“再起航”是共享命运

 

5年前,戈峻做出一个特别巨大的转身。2019年初,他跳出外企的舒适圈,到民营企业天九共享集团,担任CEO一职。“转身时我内心很难说是平静的。但人生是一场冒险,应该冒该冒之险。”

 

戈峻投注大量时间与经历,走访中国不同行业的民企,与第一线“操盘手”交流管理经验。即使疫情期间,他也不忘通过每晚直播半个小时,连续做了150多期,持续给企业家们支招解惑。到今天,这个直播变成了“戈峻说”小视频。“几天不看你的小视频,心里想得慌,” 有企业家戏言。

 

近年来,“卷”成了各行各业的常态,而出海成了不少民企寻求突破的出口之一。面对谋划出海的企业,戈峻高屋建瓴地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分析,提醒对方:首先要想清楚出海是否自家企业的重大战略选择,会否因一时风吹草动而动摇;其次则是要相信当地人才,以及学会在国际上交朋友。

 

(图/unsplash)

 

戈峻职业生涯的每一次“再出发”,可说都是谋定而后动,既然一步跨出去了,就无怨无悔。同样地,他也希望民营企业能拥有明晰的战略布局,精准判断企业的每一个“再起航”时机。

 


除了出海,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民企传承也很重要。“只有传承好了,企业才有发展的后劲,才有未来。” 戈峻说。对大量民营企业来说,“接班”既是传承问题,也事关企业前途。中国民营企业大都在改革开放前后创立。随着白手兴家的“创一代”逐渐老去,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考虑接班人选的问题。


“上一代企业家常有‘两个不放心’:对儿女接班能力不放心,对职业经理人忠诚不放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建议企业要打开心结,做好‘两手准备’。”戈峻认为,创始人要学会客观评价接班人与企业领导岗位的能力匹配与否,以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在日常的交往中,戈峻也观察到中国“创二代”比上一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海外商业机会。
 

2023年5月,戈峻在迪拜投资年会上做主题演讲。(图/受访者供图)

 

无论是创新加速,还是转型升级,中国民营企业的“再出发”,都要有更专业的同路人。戈峻认为天九共享正是中国民企需要的伙伴。

 

作为一直致力于为企业赋能的平台型企业,天九共享集团利用政府的利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共享平台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天九共享以“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形式,连接传统企业与创新企业,实现资源与需求的高效精准对接。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创新企业的快速成长,也为传统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作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戈峻强调,未来天九共享将继续发挥中枢平台优势,秉持“赋能商界,共享幸福”的企业使命,与国内外企业家一起“再启航”,共同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是时候再出发了,和熟悉的事物告别,和你的老朋友戈峻一起。4月19日(周五)14:00 “再出发一戈峻2024年度谷雨演讲”即将开启,点击下方,预约直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