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IT千亿级市场,长线增长可期

商界观察
2023-05-29

 

医疗信息化涵盖范围广,以“三医”IT系统建设为主。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参与主体为以医院为主的各类医疗机构,具体的产品和业务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HIS)、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CIS)、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GMIS)等IT系统的建设,是使医疗服务环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广义上还涵盖医疗支付环节、医药流通环节及其他相关环节的信息化,例如远程医疗、药品信息追溯和医保控费等。

 

千亿级市场,蕴含长期增长潜力

我国2018年底发布的电子病历评级政策正式开启“以评促建”快节奏发展周期;近期虽无类似电子病历这类的强政策,但“数字中国”主线叠加《“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多个要点、时点明确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为充足,将开启下一轮景气上升周期。

 

长线发展的底层逻辑为老龄化社会下全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国医疗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医疗信息化是帮助医疗机构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民众就医体验的必经手段,未来将逐步成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云数物智移”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带来新的转型机遇,同时医疗信创建设如火如荼,国产化替代需求激增。突发公卫事件暴露行业短板,凸显医疗IT价值。从下游医疗信息化资金投入来看,B端投入有保障、有提升,C端付费意愿加强。

 

商业模式转型,市场业绩将迎复苏

商业模式开始向平台化转型,医疗IT行业仍然以传统的项目制为主,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毛利率分化严重,但以卫宁健康、创业慧康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上云已成趋势,开启向“解决方案模式→产品模式→平台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SaaS租赁、平台分润等新盈利模式。

 

疫情防控放开后,医疗IT项目实施恢复正常,同时头部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大幅提升产品交付效率,业绩释放有望走向正轨。考虑到防控放开+下游需求复苏+部分订单延期确认收入,预计2023年医疗IT板块的业绩基本面将迎来复苏。

 

国内新锐:睿至科技集团

近年来,国内大厂持续布局医疗IT,同时也涌现出大量“双创”企业加入掘金队伍。睿至科技集团便是其中的代表。

 

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医院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已相当完善,如HIS、RIS、PACS 、LIS、EMR、收费管理系统、药房管理系统、床位管理、血库管理、公共卫生等。但基于医院全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系统,像辅助诊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高级科研管理系统、院长决策支持系统等更高级的应用,即便在发达地区的重点医院,应用率也是极低的,难以有效发挥数据的价值。

 

睿至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医疗机构在患者数据和医院运营数据分散在各个系统中且和业务紧密耦合的情况下,打通信息孤岛,构建统一的视图和标准,加速检索、分析和数据挖掘。同时,其特有的病历全息搜索、患者全息视图、辅助决策管理、患者自助查询、高级科研管理方案,对病历文书、诊断结果等非结构化数据,提供有效的检索分析手段,让海量的医学数据为科研、临床决策支持所用。

 

行业观察:

中国医疗信息化自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后经历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集成平台化、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四个阶段,使中国HIT(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医疗信息化) 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发展至部门/全院级应用;从以人、财、物的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临床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迈向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应用尝试;从基础的业务数字化和流程线上化,逐步探索大数据、云计算、AI 等前沿技术对医疗各环节赋能。

 

根据Frost&Sullivan2016-2020年,中国狭义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从67.5亿元增长至145.0亿元,CAGR为21. 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74.3亿元,2020-2025E的CAGR为26.7%。根据IDC数据,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在2021年达到494.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会达到920.7亿元人民币。

 

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深入的应用,在辅助医疗、临床决策、治疗方法发现、疾病防治发现、健康管理和疾病追踪等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数据非标准化、病历非结构化、数据分散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谁能直面这些条件,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成为行业明星,在需求端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参考资料:

长城国瑞证券研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