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任正非再度发文,曝光了华为的底线
一天之内,华为连发两份重量级公告,厘清边界。
4月1日上午,任正非在内网发文,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
除此之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推广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华为/HUAWEI”不能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AITO”等。
4月1日下午,孟晚舟、徐直军等高管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2022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0.77亿元(20亿看起来不少,但华为公司在汽车业务上已经投资了200多亿元)。
徐直军声明:华为的战略没有变,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者作为汽车品牌。
了解华为的网友都知道,这不是华为管理层第一次对汽车业务进行表态了。
早在2020年11月26日,任正非就在内部强调过“华为不造车”,当时他还用了很严厉的措辞“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并在决策文件底部标明,“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
如今三年有效期还有大半年才到,为什么任正非要提前发文?
因为问界汽车蹭“华为”流量蹭得太过分了,超出了任正非的底线。
2月中旬,AITO官博发布的海报中,右上角logo突然从曾经的AITO换成了华为品牌logo。以至于网友们纷纷猜测,华为是不是要下场造车了。
随后,社交媒体上又传出了一份名为“AITO品牌话术重要改动最新通知”的聊天记录。内容中提到:即日起,我们品牌话术不再用“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
3月8日,AITO官博又发了一张很有内涵的海报,“HUAWEI 问界”字样赫然出现在焦点位。
3月23日的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直接使用了“华为问界”这样的表述。
余承东为何在“问界”品牌上加“华为”前缀?
一个猜测是,问界汽车的销量数据很难看,去年12月好不容易突破了一万大关,没想到今年1月就降到了4475辆(当时给出的解释是过年期间中国人没空买车,全行业都在下降),更绝望的是2月行情,当友商们都在庆祝环比大涨时,问界却“跌成了狗”(3505辆)。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各大品牌最在乎的就是销量排名,如果销量不行,一切都免谈。所以,借用“华为”这块金子招牌或许能吸引大家对问界汽车的兴趣。
但任正非显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家,任正非站位更高、格局更大,他的顾虑可能却不限于以下三点:
1、华为公司“手里的余粮”不那么多,不能像小米那样all in 汽车。
虽然大家都把华为公司当成互联网巨头,但是华为毕竟不是BAT。华为没有上市,不能在资本市场上圈钱,华为公司用的每一分钱,都是从市场上辛辛苦苦赚来的。
刚刚发布的财报显示,华为2022年营收6423亿元,同比仅增长0.9%,净利润下滑到356亿元,同比暴跌68.7%。
2022年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基于未来十年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的预测,任正非要求缩减或关闭那些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的业务,甚至喊出“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的口号。
众所周知,从2021年10月开始,华为公司陆陆续续组建了20个军团组织。据知情人士透露,个别军团由于迟迟无法盈利,已经受到了任正非的特别“关注”。
与军团组织一样,车BU也承担了“打粮食”的任务。任正非允许汽车板块短期内不盈利,但希望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盈利时间表。
而新能源汽车企业则是超级吞金兽,怎么都喂不饱。“新能源汽车一哥”特斯拉,用了17年才实现盈利。而国内的“造车新势力”都奋斗了快10年,还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挖金子的不如卖铲子的,那些帮整车厂提供零部件或软件服务的企业都赚了钱,比如宁德时代、博世集团。
2、如果华为直接下场造车,那就会引起其他主机厂的反感,华为的汽车生态系统就很难做起来。
在中国企业界,对华为一直有些顾忌。华为的研发团队太强,华为的业务布局太广,所以很多企业不敢和华为走得太近,害怕失去产品主导权。
中国传统汽车企业中,目前在新能源市场上销量表现最好的就是上汽集团(五菱宏光mini EV)和广汽集团(广汽埃安)。这两家企业都在谋求建立自己的汽车产业生态系统,都有意与华为公司保持一定距离。
在2021年上汽集团的股东大会上,上汽董事长陈虹发表霸气侧漏的宣言:“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否则它就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2年8月,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吐槽道:“可能不仅仅是电池,华为也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
2023年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
据媒体报道,广汽集团一名高层曾表示:“我们为什么高端化一定要靠华为?不要以为跟华为合作了就可以高端化,华为给不了品牌全部东西。”
不只上汽和广汽,北汽、长安、奇瑞等主机厂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心结,他们虽然跟华为共同开发了新车型,但是在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上都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有选择性地使用了华为的软硬件产品。
就连被外界视为“华为代工厂”的重庆赛力斯,现在也萌生了自立门户的心思。
3月30日,赛力斯集团旗下重庆赛力斯蓝电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并上市首款产品蓝电E5,这款车不再采用华为的电驱平台和鸿蒙座舱。
取而代之的,是比亚迪的弗迪电混方案,包括1.5L高效插混专用发动机和DHT300电混系统。而在车机层面,仅支持HUAWEI HiCar 3.0,华为引以为傲的“车机天花板”鸿蒙座舱不再被赛力斯所采用。
虽然华为一再表示不会直接造车,汽车制造商们就已经在设立防火墙了。如果华为真的把菊花logo印到汽车尾部,其引发的后续震动肯定是华为不乐见的。
显然,任正非不希望与汽车行业为敌。
3、如果华为直接下场造车,可能会对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构成威胁,就可能引来美国政府更大的制裁。
从2020年开始,美国政府就死咬着华为不放,想要切断华为与美国供应商之间的所有联系。
就在昨天,徐直军还发起了牢骚:华为手机业务是受到制裁影响最大的业务,从原来的第二或第一,掉到了其他(Other)项。现在美国商务部只许可了4G手机芯片,所以华为只能造4G手机。
华为手机的悲剧,可能在华为汽车上重演。
如果华为直接加入造车阵营,印有“华为”字样的汽车就会进入中国的街头巷尾、甚至会出口到美国,肯定就会引起美国的反弹,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可能也会派出游说团,不排除美国政府在车规级芯片等关键原材料上对华为再有动作。
我们都知道,汽车已经从普通交通工具变成了智能化科技产品。而要想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使用高算力芯片。
虽然华为公司已经在芯片设计、研发、制造和封测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但是在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方面的技术积累还是不够。
华为汽车业务确实很难搞,既要追求销量的快速上升,又要严格控制成本,还不能使用“华为”金字招牌。
戴着镣铐在跳舞的余承东,到底能不能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