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迷上宝刹古寺,雍和宫每天接待6万人次
相比上学和上班,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更喜欢上香,北京雍和宫最近的“热闹”便是最好的印证。
阳春三月,相约出游雍和宫在年轻群体中蔚然成风。官网公告显示,目前雍和宫每天预约接待6万人次,并且会提前9天放出预售票。从3月9-17日的余票数量来推算,雍和宫这段时间的每日客流量至少在4万人次。
雍和宫被年轻人占领,其实只是寺庙旅游潮流化和年轻化的一个缩影。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从2月起,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三年疫情云开雾散,谁都能想到年轻人不想待在家里,但没有想到他们会扎堆在宝刹古寺。
1、年轻人堵在雍和宫
雍和宫是北京人最重要的精神图腾之一。
在过往的印象中,雍和宫人山人海的盛况,往往只会在初一、十五以及重要的佛教节日出现,而且前来敬香礼佛的,也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信徒。
但今年春节以来,雍和宫的“拥挤模式”就进入了常态化,即便是在工作日,也经常能看到摩肩接踵的游客队伍,而且赫然在列的都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阿静是一名“95后”自由职业者,北漂多年的她在上个月第一次去了雍和宫。“之所以会来这里,是因为在网上看到雍和宫很火。”
在小红书输入“雍和宫”,可以搜索到超过11万篇笔记。进殿先迈哪只脚?要不要默念身份证号码?哪种珠子才能招财?从拜佛上香的指南到挑选法物的攻略,信息之丰富,流程之详细,细节之严谨,加在一起出几篇论文也不为过。
“我原本以为寺庙景区是清静之地,应该没有多少人,谁承想到处都需要排队。”阿静无奈道。在各处宫殿烧香拜佛的时候,殿内的蒲团都被大群香客团团簇拥,为了避免排队等待,她最终只好选择在门口的石板上遥遥跪拜。
最近在网上很火的一句话是:能让当代年轻人服软下跪的,只有雍和宫;而能让他们不愠不燥排队2小时的,只有雍和宫法物流通处。
雍和宫法物流通处,是向广大信众和游客提供各种法物和文创产品的商店。“全寺共有3个店,每个店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排队的人也大都是同龄人。”在亲眼见识到大排长龙的名场面后,阿静放弃了进店购物的打算,只是隔着窗户看了看店里琳琅满目的陈列。
雍和宫最受欢迎的法物,当属网红的香灰手串。按照网传的说法,这些手串是用佛前的香灰搭配瓷或琉璃烧制而成,不但颜值爆棚,而且还蕴含往来香客的念力,有护佑纳福之功效。
有灵之物自是无价之宝,尽管这些手串的价格都是百元起步,有一些珍品甚至要成千上万元,但还是很容易卖断货。在抢购这种特殊的商品时,年轻人口中的“买”也不期而同地换成了“请”,虔诚的气氛瞬间拉满。
当下,雍和宫网红手串的引力场已从北京扩散到了全国。身在黑龙江的95后小婉为得一串,还专门找了北京的朋友帮忙代购。“不过,我本人是不信佛的,纯粹是因为觉得好看才想要,所以也没有让朋友去给手串开光。”
无论是作为佛教灵物还是时尚饰品,雍和宫手串引爆的需求一时无两,由此也衍生出了跑腿代购的业务,相关服务在各大电商、社交平台比比皆是。之前有媒体报道称,某男子在雍和宫做跑腿代购,每月能接到超过300个订单,每个订单能赚30元。
随着众多黄牛和代购的加入,雍和宫的香火和热度也更加旺盛,从而为雍和宫带来更多年轻的流量,形成一种暂时的“正向循环”。
2、寺庙游爆火的背后
从搜索热度来看,除了雍和宫之外,近期关注度较高的寺庙景区还有灵隐寺、普陀山风景区、寒山寺、佛光寺、白马寺、大雁塔、鸡鸣寺、少林寺、布达拉宫等等。
雍和宫里请手串,寒山寺中敲大钟,灵隐寺内吃素斋……继飞盘、野餐、露营后,2023年,寺庙游成了年轻人最新的解压方式。
不同于时间更灵活的退休人群,周末是年轻人去寺庙的热门时段。携程平台上,除节假日外,近三个月周末的寺庙相关景区门票日均订单较平日订单均量呈现翻倍增长。
“无事不登三宝殿”,愿意将难得的休息时间耗在寺庙里的年轻人,抛开本身就有佛教信仰的人不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种是心有所求的人。
人生不如意事本就十有八九,快节奏的时代,大众产生焦虑的年龄段更是不断前移,“精神内耗”成了年轻人的口头禅。从毕业就业、考研考公、恋爱结婚等人生大事,到睡眠、健身、饮食、社交等生活琐事,年轻人总是会因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而陷入消极情绪。
当他们自身无法消解这些情绪时,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从外界获得帮助的想法,而传说中无所不能的神佛,就成了触手可及的“速效救心丸”。
上一柱“金榜题名”的香,挂一个“顺利上岸”的锦囊,求一张“大吉大利”的签,请一串“健康平安”的手串……隐藏在寺庙烟绕雾缭之下的,是年轻人试图与焦虑和解的身影。
不管灵验与否,双手合十、真心发愿的同时,郁结心中的万千烦恼和诸般杂念,已经被纯粹美好的期盼和希望取代,迷茫的内心也得到了一个短暂的确定感,就好像是做了一场心灵按摩。
第二种是追寻安宁的人。
同样是被现实生活蹂躏挤压的年轻人,这些人寻找精神疗愈的方法不是对话神佛,而是寻找一个离世出尘的场所来作为缓冲减震的地带。他们追寻的境界大抵如林清玄在《人生最美是清欢》所言,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寺庙正是这样的一种地方。巍峨庙宇,古色古香,青灯古佛,庄严肃穆。晨钟暮鼓的节奏,隔离出繁华尘世里的一方净土;宁静致远的气氛,天然是缓解精神内耗的灵丹妙药。
如今,许多寺庙都面向大众开启了禅修营,年轻人也喜欢趁着难得的假期来寺庙里小住时日。置身平静的精神场域,焦躁的内心自然可以沉静下来;跳出生活的既定模板,人生的视角也会更加丰富多样。
最后一种就是正常的游客。
以前,大多寺庙景区都是依靠佛法感召力来获取收入维持运营,能够为游客提供的项目就是烧香拜佛等传统套路,因而不是年轻人拍照打卡的优先选择。
不过,为了迎合当下年轻游客的需求,许多寺庙景区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活动,部分成功的案例,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堪比5A级景点。
比如,杭州永福寺去年就在院墙内开起了咖啡店,并推出了“慈杯”这一全新的咖啡品牌。“今天是要‘大悲’还是‘超大悲’?”凭借当地美食自媒体的分享,慈杯咖啡在社交网络上迅速走红,到店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寺庙咖啡爆火的秘诀,主要在于中式建筑和西式饮品结合带来的沉浸式反差感,可以满足很多年轻游客的猎奇心理,而这正是他们在出游过程中最看重的体验之一。
中国佛教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的3万多座寺庙里有20%以上被商业化,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及河南、四川等佛教文化盛行的省市。
3、宇宙的尽头是玄学?
年轻人对烧香拜佛的热衷可能刚刚开始,但他们对玄学力量的痴迷却早就有迹可循,“遇事不决,先整玄学”已然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真实侧写。
日常生活中的玄学仪式都是基本操作。
考试测验要吃“香肠+鸡蛋”的百分套餐,盲盒开箱前要先沐浴净身,氪金抽奖要等到凌晨卡池重置,游戏连跪要改个ID转运……即使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每一个年轻人在玄学仪式上都可以做到无师自通,甚至能够靠自己的想象力开发出新的流派。
从快成考古级别的杨超越锦鲤头像,到去年大火的金钱豹、上岸小猫、黑洞照片等,再到最近刷屏朋友圈的刘亦菲捧花头像,年轻人在玄学转运的路上从未放弃过努力,就算在清一色的头像里失去个性,也要抓住可能存在的一丝好运。
星座运势同样是年轻人永不过时的话题。
作为年轻人的社交谈资,星座覆盖的群体范围十分广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0%参与者表示身边喜欢星座文化的人很多,超过50%的人表示相信星座是因为想“通过星座了解自己”。
刚刚认识的朋友经常会用“你是什么星座”来开启对话,水逆退散也成了对话框里常见的祝福语,互联网上的星座媒体甚至已经化身为了众多青年的人生导师。
以网红星座博主陶白白为例,目前他的抖音粉丝为2140万,微博粉丝为1843万,作品评论的热度远超很多娱乐明星。
老派玄学也借机发展出更加与时俱进的形态。
中国传统的命理学、风水学博大精深,什么五行八字、梅花易数、九星风水……复杂的理论往往让人一眼头大。不过,这些对于计算机来说都不值一提,在万物互联时代,年轻人和玄学的距离仅仅只有一块屏幕。
无需请教算命先生,在网站上键入个人信息,你的命理运程便可一目了然;无需认识相学大师,让人工智能识别一下面部,你的面相报告便会自动生成;无需收集铜钱杯筊,用量子计算法来个在线掷筊,你的预测推理便有了科学的解释。
2022年10月,一款名叫“木鱼”的App横空出世,冲上国内App Store免费总榜第二名。当虔诚的佛教弟子还在念经打坐,互联网上的玄学大师们已经开始用iPad敲电子木鱼、用iPhone烧电子高香、用AirPods听电子佛经了。一顿操作下来,差点以为西方极乐净土的入口是在苹果总部。
近日开放的ChatGPT,更是直接催生出了一个“赛博佛祖”。由日本开发者Kazuma Ieiri打造的以ChatGPT API驱动的佛祖模拟器,允许用户通过文字倾诉疑惑和烦恼,并会从佛学理论中引经据典来为人指点迷津。
关于当代青年沉迷玄学这件事,网上有些声音表示这是年轻人的“自甘堕落”,遇到挑战选择逃避,遭遇不顺全怪水逆,这样的一代如何能担负起重要的使命?
其实,玄学之说自古有之,当自身努力无法破除现实困境之时,每个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将玄学当成备选答案。对于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下长大的年轻人来说,借助玄学手段来解决部分内心诉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很少有年轻人真的会将玄学当成解决问题之道,不会有人因为抽到下下签就不出门,也不会有人因为拜了孔子就去裸考,用相信的力量了解真正的内心诉求,再在未来的日子努力奋斗,这才是玄学正确的打开方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