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重启装修业务,家装行业打破平静

商界观察
2023-03-02

来源 | 电商热点(ID:EC-hot)
作者 | 李响

 

1、阿里巴巴重启装修业务

 

阿里巴巴,悄悄干了件大事。

 

近日,阿里宣布重启装修业务,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六个城市推出装修行业“甄选商家联盟”,首批公布的甄选商家有21家,包括欧派、博洛尼、住范儿、生活家等等。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将提供消费者管家服务,为家装过程提供客诉和问题解决渠道。

 

另外,在商家服务方面,淘宝天猫发布的“甄选商家联盟公约”显示,商家需要做到及时响应客户需求,2小时回复,24小时出具解决方案;保证真材实料、价格透明、严格保证按期履约等等。

 

 

对阿里来说,此次成立甄选联盟是装修业务的新起点,也是淘宝天猫实现业务扩张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余年来,阿里一直在“死磕”互联网家装,并试图在行业内掀起滔天巨浪。

 

2005年,淘宝开始拓展家装板块,但是当时由于单价高、物流难度大,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

 

但阿里并没有放弃。2010年11月,淘宝商城(天猫的前身)宣布上线垂直平台家装馆,正式进军家居家装行业。

 

2013年12月,阿里入股大件物流龙头企业日日顺,利用其大件商品的运送货入户、送装一体服务能力,为天猫的家电、家装等商家提供保障。

 

2015年8月,阿里入股苏宁,并引入了苏宁物流覆盖全国的送装一体服务能力。

 

2018年2月,阿里宣布与家居零售巨头居然之家达成合作;年末阿里向专注于建材家居的安装服务平台“神工007”投资了2500万美元,为平台商家提供送装、安装等服务。

 

2019年3月,阿里又入股了灯饰灯具服务商匠多多,控股比例达到20%。同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以43.59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红星美凯龙。

 

 

此外,阿里还投资了家装行业软件技术提供商三维家,智能门锁及安防领域的物联网服务平台优点科技。

 

在阿里的努力下,其家装业务实现了爆发性增长。阿里2020财年数据显示,有2049个品牌加入天猫家装平台,天猫家装成交额突破1亿的品牌数量达到111个,有8个品牌已经超过了10亿,增速超过100%的品牌超过2000个。

 

到了2021年1月,阿里继推出生活分享社区“躺平”、家装设计师室内装修设计平台“躺平设计家”之后,又上线了一款家居家装APP“躺平家”,成功打造了自有家居安装品牌“躺平”,后来更名为“每平每屋”。

 

去年8月下旬,淘宝天猫家居家装总经理恩重在年度生态战略峰会上发布了三大战略:商品内容化、服务商品化和全域零售。这也暴露出阿里希望构建一个家装家居内容导购场的野心。

 

 

对阿里来说,自身庞大的流量基础,有利于高效地开展互联网家装业务;充足的资源,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强大的履约能力,可以实现消费者线上逛、线下体验的服务。

 

就目前来看,阿里对于互联网家装业务做大做强,还是很有信心的。

 

2、互联网家装,困在流量里

 

但事实上,互联网家装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2015年,互联网家装成立了300多家品牌企业,其中有27家获得天使轮或A轮以上融资,全年融资事件达到123起。

 

但好景不长,互联网家装行业很快陷入困顿,仅在三年内就倒闭了100多家公司,其中包括家装360、珂居网、美装、宅师傅等知名家装企业。

 

之所以走到这个地步,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家装平台的流量获客成本高、用户留存低,这也是多年来行业都没能跑出一个巨头的主要原因。

 

 

以国内互联网家装头部平台土巴兔为例,2018年土巴兔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但没多久,它就主动撤销了上市申请。

 

究其原因,有传言称,此次上市失败是因为资金缺口太大,且盈利模式不明。

 

此后,土巴兔四次冲关IPO,均以失败告终。

 

五战五败,土巴兔到底怎么了?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土巴兔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0亿元、6.15亿元、6.5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7982.13万元、8662.69万元和7032.73万元。

 

 

2019年至2021年,土巴兔的流量获客成本分别为2.06亿、2.15亿以及2.40亿,占总营收达到30.31%、35.00%和36.66%。

 

可以看出,土巴兔三年的净利润加起来跟2021年的流量获客成本几乎持平。

 

另一边,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互联网家装第一股”齐家网的营销费用也是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2019年齐家网的营销费用高达4.06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年总营收的50%。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互联网平台的平均获客成本为37.2元,但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直接飙升至486.7元。

 

整体看来,高昂的流量获客成本普遍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中,而这也是众多家装企业难以为继,只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诱因之一。

 

除此之外,互联网家装平台还屡遭消费者投诉。2018年上半年,房屋装修投诉5591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有不少是在投诉互联网家装平台的服务,比如拖延工期、平台不作为、劣质工程等。

 

(图源:潇湘晨报)

 

可以看出,由于流量稀缺和获客艰难,家装平台难以平衡成本和服务,导致行业消费投诉多发,陷入了信任危机。

 

从整个互联网家装行业来看,假如平台与消费者没有建立信任机制,就难以对线下施工流程进行管控,自然就无法保服务质量。

 

总的来看,互联网家装行业需要建立一套全面且稳定的服务体系,才能满足装修公司、施工方和消费者、设计师、工人的需求,进而降低获客成本和原料采购成本,实现稳定的盈利。

 

但很明显,大部分互联网家装平台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整个行业还没有出现赢家。

 

3、新老玩家,如何破局?

 

令人迷惑的是,这样一个问题颇多的行业,为何还能吸引阿里、京东、百度、字节相继布局。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家装市场规模突破4万亿;2025年,国内家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万亿。

 

其中,互联网家装方面,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533.5亿元到2020年的4050.7亿元逐年增长。

 

(图源:艾媒咨询)

 

单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互联网家装的市场规模并不小,同时增长空间相当广阔。

 

也许正是基于此,阿里、京东等巨头一直没有放弃对互联网家装的布局。

 

但是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即便互联网家装行业的前景再广阔,也无法掩盖它那深入骨髓的“痛”。

 

从平台角度看,目前入驻的装修公司以运营水平与服务能力偏低的小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管理难度大,容易出现挤压建材成本、装修质量低下等问题。

 

从消费者角度看,服务水平普遍低下,质量问题无人承担,导致他们对大部分互联网家装平台存在很深的顾虑。

 

 

在这种背景下,烧钱玩法已然失效,为今之计,平台必须抓住行业痛点,对模式进行创新。

 

具体来说,就是平台建立强监管机制与执行标准,对装修公司进行优胜劣汰,同时重塑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

 

总之,做互联网家装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