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赔700万,吉利“干赢了”威马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作者 | 罗宇欣
2018年,吉利一纸状书控股诉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如今,这桩长达4年多的案件终于有了初步结果。
12月26日,有多家行业媒体报道称,该案件一审判决书已于9月下发。
判决结果显示,吉利胜诉,威马系多家公司需赔偿700万元,包括经济损失500万元和为制止侵权的各项花费200万元,同时,停止使用用于EX5车型上的5张汽车零部件图纸。
这败诉的结果无疑是对发展严峻的威马汽车雪上加霜。
威马汽车一位内部人士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威马方已上诉,该判决未生效,目前不涉及执行问题。”
毫无疑问,纠纷还将继续。
纠纷旷日已久
这件汽车新旧势力的侵害商业秘密案始于2018年年底。彼时,吉利要求的是高达21亿元的“天价”赔偿金,这是是国内迄今为止最高的知识产权纠纷的索赔金额。
虽然没有公开审理,但因“天价”索赔还是上了微博热搜。更何况,此前威马与吉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让21亿元“天价”赔偿金充满八卦色彩。
事实上,两家公司交集颇多,关系“紧密”。
据公开资料显示,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以及前威马高管陆斌等核心团队主要成员均有过在吉利汽车或沃尔沃汽车任职的经历。
具体来讲,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曾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操盘手之一,曾担任吉利控股的副总裁,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的左膀右臂。
另外,威马的核心团队中至少还有4人曾在吉利担任要职,负责过新能源技术、销售网络和财务等重要岗位。
李书福花了20多年打造了一个汽车帝国,怎么可能放任核心人才做起高楼,抢自家地盘上的生意。
李书福选择敲山震虎,在商业规则面前,狙击成立只有四年、尚未实现自我造血的威马汽车,对曾经的功臣毫不留情。
在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中,由于英国政府和马车公司对汽车进行抵制,出现了荒谬的《红旗法案》,其规定,一辆车至少要由3个人来驾驶,且有一人必须在车前50米以外步行作引导,手持红旗不断摇动,为机动车开道。
如今,在新旧交替下,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前景引来造车新旧势力的垂涎,“修昔底德陷阱”如约出现。
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战势必响起。
深陷泥潭
从21亿元降到700万元,这场对战中,威马看似赢了几步,实则经不起输。
现在的威马难以扛下任何资金问题。
威马不仅官司缠身,目前自身发展也有不少问题。
一方面,威马销量上掉队造车新势力。据数据显示,今年 1-11 月,威马累计销量仅有3.2万辆左右,同期其竞争对手“蔚小理”、零跑、哪吒等销量均超过10万辆。
一般而言,车企要达成规模经济效应,需要年销量超过20万辆,之后才能进一步实现盈亏平衡。即便是保底,也需要10万辆的年销量,才能跨过生死线正式立足。
威马业绩真不理想。
另一方面,威马更是持续资金短缺、高额亏损、上市受阻等诸多问题接踵而至。
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净亏损分别是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06亿元,三年总亏损近175亿元。
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50%,普通员工降薪30%,并停发14薪年终奖。不仅如此,同时对公司整体运营费用进行精简,将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威马缺资金,这次被罚的700万元虽比不上亏损的数字,但也是需要公司上下缩衣节食。
威马正值多事之秋。
吉利也不利
威马败诉自是损失不少,但是对胜利方吉利而言,这起长达四年的案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不少,资金成本也不少。
据专业人士了解,该案件受理费达1000余万元,其中吉利承担四成,再加上律师费、取证费用等其他费用,诉讼成本甚至可能高达到2000万。
事实上,吉利起诉威马的案件不止这一起,目前,有牵扯的42件专利案件中有29件正在审理,13件被撤诉。即使是被撤诉专利中,有12件又被提起诉讼,只不过上诉法院变成了上海高院。目前案件仍未判决。
大量案件摆在这里,围绕商业秘密和专利所有权等知识产权纠纷,吉利对威马咬紧不放。
即使事后追责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但是在这场新旧势力的交锋中,吉利的胜利意味着,市场更加看重一家新造车企业的核心技术的合法性,以及其能带来的可持续性。
总之,在激烈竞争中,企业一旦有任何不正当的商业行为,就会如同在头上高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势必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