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99%?36000人剩66人,这家上市公司绝了!

商界观察
2022-05-20

 

海航系坍塌的一个缩影。

 

“裁员之王”来了

 

这两天,我突然看到一张图——

 

裁员99%?这家上市公司绝了
▲图源网易财经

 

我来解释一下,随着A股2021年度业绩报告披露结束,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也都摊开给公众看了,其中就包括公司在职员工数量。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一个指标,员工数量的减少往往意味着企业的开始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裁员。

 

上面这张图反映的,正是A股上市公司2021年的员工变动情况,都是裁员比较猛的。从比例来看,有43家上市公司裁员比例在50%以上,最高的是海航科技,裁员比例高达99.82%。

 

说实话,这个数据着实惊到我了。裁员99.82%,几乎相当于全员遣散了!

 

我翻了下海航科技的2021年报,这家公司的员工总数由36992人骤减到66人。这66名员工中,生产人员有8名、销售人员有5名、财务人员有18名、行政人员有29名、管理人员有6名——

 

光财务+行政+管理,就占据了80%。

 

裁员99%?这家上市公司绝了

 

关于上市公司报表里的员工减少,有投资者分析过,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企业主动裁员,缩减开支;

二是企业通过出售子公司或者相关资产,导致员工数量减少。

 

此中原因,海航科技年报里没有明说。如果真是裁员,那它绝对可以称得上是——A股裁员之王。

 

资本运作老手

 

是不是真的裁员咱无法确定,但可以看到的是,海航科技的股价,垮塌很久了。

 

自从2015年涨到19.2元后,海航科技的股价便一路向下,5月17日最新的收盘价格是2.68元,和历史高点相比,足足跌去了——86%。

 

裁员99%?这家上市公司绝了

 

股价滑坡,很大一个原因是业绩上的剧烈波动。

 

根据德林社的梳理,这家公司自2017年实现8.206亿净利润后,再也没有创造业绩新高。特别是2020年,该公司巨亏97.89亿——基本亏完了上市以来所有的盈利。

 

翻看过往资料,海航科技可不是一家没有故事的公司。

 

在2017年11月之前,海航科技名为天海投资。纵观其商业历史,充满了资本运作的痕迹。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6年,天海投资曾以60.09亿美元(约400亿人民币)收购全球排名第一的IT分销商英迈国际100%股权。

 

这被看做是一场“蛇吞象”式的收购。资料显示,2015财年英迈国际营业收入为430亿美元(约3000亿人民币),位列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第218位。

 

反观天海投资,2015年的营收仅有7.2亿元,是英迈国际的1/400。要完成体量如此悬殊的收购,唯一的倚靠是借钱,拉高杠杆。

 

400多亿的收购额,其中30%由天海投资通过自有资金出资87亿人民币、国华人寿出资40亿人民币组成,剩余70%都是通过银行并购贷款解决。

 

裁员99%?这家上市公司绝了

 

2017年11月,天海投资更名为海航科技。同样是这一年,完成“蛇吞象”的海航科技年收入飙升至3155亿元,是2015年的438倍。

 

能在资本市场如此大手笔地横冲直撞,海航科技的背后,正是那个庞然大物——海航。

 

只是,短暂的“虚胖”之下,海航科技吹起的气球很快就被现实刺破。

 

风波后的坠落

 

要追溯海航科技的资本历程,海航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

 

海航堪称中国资本史上的一个传奇。1993年,陈峰、王健等人下海创立海航的时候,公司所有的资产仅仅是当时海南省政府给的1000万元。

 

而到了2017年底,海航系的总资产规模已经来到了12059亿元——从1000万元到1万亿元,25年时间,海航膨胀了10万倍!

 

最巅峰的时候,海航集团旗下有七大产业板块,业务范围涵盖航空、旅游、金融、物流和传媒等多个领域,全球员工一度超过40万。

 

这背后,是借助金融杠杆下的疯狂并购。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海航系共开展了40宗跨境并购。到2017年6月,海航在全球各项收购的交易金额已经超过500亿美元,比一些国家的全年GDP都高。

 

海航科技,正是这个“买买买”金融游戏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吃下英迈国际这个巨无霸之后,海航科技一跃成为海航集团下营收规模最大的板块——2018年海航集团总营收6167亿元,其中海航科技为3365亿元,占了55%。

 

主导这场资本游戏的舵手,正是海航的联合创始人王健。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王健把自己的得力干将——海航集团董事会最年轻的成员童甫派去了海航科技掌舵,足见海航科技在王健心中的分量。

 

当时海航的目标是进入全球前10,而海航科技无疑是其中最可依靠的力量之一。

 

但谁也没有料到梦想会戛然而止。2018年7月,王健意外跌落普罗旺斯奔牛城,生命止步于57岁。

 

此时人们才发现,王健身后,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海航。在疯狂甩卖资产两年多之后,债权人对海航提出的债权要求总额依旧还有1.2万亿人民币。

 

为了回笼资金,当初那些花大价钱从全世界买回来的资产,一个个都被甩卖。身处风暴中心的海航科技,自然也不例外。

 

当初花了近60亿美元的英迈国际,被宣布以15.45亿美元“贱卖”。

 

裁员99%?这家上市公司绝了

 

更关键的是,大手笔的资本杠杆下,海航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激增,现金流非常紧张。

 

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海航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一度达到96.57%。数百亿收购借款,需在2023年前逐年偿还本息,债务偿付压力山大。

 

海航科技的命运,因海航而起,也因海航而落。

 

尾声

 

海航系的急速膨胀和坠落,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纵观商海浮沉,类似的企业着实不少。方正系、明天系、安邦系……走的都是类似的路数。如果你观察得够仔细,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大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并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资本运作。

 

过去一年里,海航科技的员工数量从36992人骤减到66人,裁员肯定存在,只是不知具体比例,因为这里边有部分可能涉及到子公司出售,有些员工被划入其他公司了。

 

在庞大的海航系里,海航科技只是一个缩影。最巅峰的时候,海航的员工一度超过40万,而如今,又还剩多少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