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英国?李嘉诚最中意的,可能是这个小国
来源丨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作者丨冯仑风马牛
点击阅读原文
01、「红娘」李嘉诚
2015年7月10日凌晨5点过后,一辆宝马7系防弹轿车从香港出发,经深圳罗湖口岸进入内地,里面坐着87岁的李嘉诚。
目的地是广州,李嘉诚此行并非为一桩大生意,而是商议即将开建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规划设计方案。这所大学由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筹办,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广东省政府与汕头市政府出资9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第9所中外合办大学,也是继上世纪80年代捐资创办汕头大学、21世纪初发起成立长江商学院之后,李嘉诚又一次备受瞩目的办学行为。
2017年底,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揭牌仪式上,李嘉诚带着大儿子李泽钜一起来了。第二年,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将千亿商业王国正式移交到儿子手中。这是李嘉诚退休前,最后一次在大型公开场合露面。
以色列理工大学被称为「以色列的麻省理工」,诞生过4位诺贝尔奖得主。引进的过程颇费心思,又掺杂了些戏剧性。
2013年,谷歌以10亿美元收购了以色列一家导航应用公司Waze,李嘉诚旗下关注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s)两年前参与了投资。李嘉诚在这场交易中净赚1.3亿美元,转手把这笔钱捐给了以色列理工学院,因为Waze公司创始人为该校校友。
在此之前,广东省对于引进以色列的大学早有想法,李嘉诚也一直从中斡旋。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周凯旋与以色列理工大学多次互访,商谈合作事宜,这笔捐赠最终成为突破口。
早在1997年,李嘉诚就把生意版图拓展到了以色列,在此成立Partner公司,并推出移动通信网络。2009年,和黄以13.81亿美元出售所持Partner的51.3%股权,大赚一笔。从电力、通讯、港口等基础设施领域切入某国市场,获取稳定现金流,再适时卖出,从一进一出中二次获益,起初李嘉诚在以色列的生意与他在世界其他国家的投资逻辑并无不同。
变化发生在2010年。2010年左右,以色列的另一面——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南方硅谷」引起李嘉诚关注。维港下手很快,2011年就在这拿下5个项目,Waze即为其中之一。
2014年,《福布斯》杂志关注到这位香港教父在以色列动作频频,报道其先后投资了逾25家以色列公司,引得大批中国企业家也将目光投向这个小国。至今为止,维港投资项目上百个,美国和以色列的公司占了大头。
维港投资成立于1999年,在关注以色列之前,就因为押中了Facebook——李嘉诚仅花了5分钟就决定投资、Siri(2010年被苹果收购)、skype(Ebay收购,后被微软收购)而崭露头角。最显赫的战绩是其对在线视频会议软件Zoom的投资,因2020年疫情而爆发的线上需求,李嘉诚在Zoom所持股份价值从850万一度飙升至110亿美元,占到其个人身价的三分之一。不过后来又有所回落。
维港投资长期由周凯旋打理。周凯旋曾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分享过维港的投资逻辑:要么与李嘉诚的传统业务有协同效应,要么有解决巨大问题的可能,推进未来的颠覆性的科技。
但她也说,这个基金不属于真正的「风险投资」范畴,因为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为李先生对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兴趣服务」。
简单来说,这是李嘉诚的私人投资,它的投资收益将投入李嘉诚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而亏损则由李嘉诚自掏腰包承担。将投资Waze的收益捐赠给以色列理工学院,正体现了其中的逻辑。
很难想象,这位多年来一直跟大型基建项目打交道的香港老牌教父,会对科技产业产生兴趣。
2013年,李嘉诚罕见地对南方报业旗下几家报刊开放了采访通道。在这次专访中,李嘉诚提到新方向:我对新科技深感兴趣,它令我的心境年轻化。
2016年,李嘉诚接受彭博专访,记者注意到他换了手表。过去很多年,李嘉诚一直戴着那款价值几十美元的西铁城手表,作为自己勤俭生活的象征。他向记者介绍这块具有科技感的新表:只要有阳光,五分钟就可以充电,不必换电池,还可以戴着游泳,只要几百美元。他强调,正因为只有几百美元,做任何运动都不用小心翼翼。
在李嘉诚这里,财富是为自己服务的,他不会让自己被财富束缚。
维港投资的一项战略意义不可忽视:与李嘉诚家族的传统业务版图形成互补。这种互补不仅体现在地域上,而且贯穿行业之间。李嘉诚的传统生意以港口、电力、通讯、地产等基础设施为主,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却独缺美国,如今,维港投资在美国和以色列的科技领域获得了筹码。它填上了首富家族在全球布局中独独在美国的那一块空白,也弥补了香港作为「互联网荒漠」的科技创新不足。这才是李嘉诚的真正精明之处。
此外,广东以色列大学也被李嘉诚拿来作为自己拳拳之心的力证。
对于李嘉诚来说,2015年是个微妙的年份。9月,新华社瞭望智库发布了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有趣的是,《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作者罗天昊,曾为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李嘉诚选择正面回应舆论质疑。在声明第四部分对「不爱国」的回应中,他特意提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广东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推动国家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为主导未来做好准备。
02、李嘉诚和他的犹太朋友
尽管已经在以色列运作多年,但李嘉诚一直没有亲身领略过这里的创新氛围——或许是出于安全的考量——直到2013年9月28日,85岁的李嘉诚第一次来到以色列,出席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的签约仪式。
他以《如果我有魔术棒》为题发表了演讲,还在演讲中追忆旧友:此时此刻,我怀念一位非常要好的犹太朋友,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李嘉诚提到的犹太朋友,很有可能是米高·嘉道理家族。最新发布的2022年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嘉道理家族第三代米高·嘉道理排在第13位。嘉道理家族是伊拉克裔犹太人,约100年前即进入香港经商,是香港最富有的犹太家族。
在生活中,嘉道理家族与李嘉诚私交甚密,他们比邻而居,在香港著名的豪宅区深水湾道,李嘉诚住79号,嘉道理家族是68号。
在生意上,香港的「光明事业」也由这两位老朋友垄断。李嘉诚与嘉道理家族两分天下,共同把持着香港的电力供应:以维多利亚港为界,港岛由李嘉诚掌控的「港灯」公司点亮,而九龙和新界则是「中华电力」(简称中电)的势力范围。
早在1918年,香港中华电力重组,嘉道理家族成为大股东,李嘉诚此时还未出生。李嘉诚怀念的故人,应该是米高·嘉道理的父亲罗兰士·嘉道理,后者18岁就进入中电公司,以犹太人式的勤勉一直工作到94岁,1993年去世。
除了电力,嘉道理家族还经营着香港历史最悠久、最豪华的半岛酒店。90年代深圳筹建的大亚湾核电厂,也是由广东方与嘉道理家族的中电共同投资的。
相比嘉道理家族,李嘉诚在1985年才买入「港灯」35%的股权,只能算后生。但以「港灯」为起点,李嘉诚走上了全球收购电力公司的道路,将电力服务生意做到其他国家。最近李嘉诚家族宣布出售的英国配电公司UK Power Networks,即是这些年扩张的成果。
《亚洲教父》作者乔.史塔威尔在书里提到李嘉诚的「世界性」:越是富有和有影响力的华人大亨,他们的「中国性」越不明显。一个在李嘉诚身边工作了10年的外国管理人员评价李嘉诚:他是一个完全无种族观念的人,他看人是看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价值。香港和记黄埔公司就像一个「鬼佬王国」,更不要说遍布世界的子公司了。
维港投资在以色列的负责人Novik就是常驻伦敦的以色列人,深谙以色列创业投资之道,成为李嘉诚分享此地科技发展果实的关键人物。
去年11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手稿在巴黎佳士得以1160万欧元成交,创下爱因斯坦各类手稿拍价新高。据港媒报道,买家即为李嘉诚。
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铺垫,李嘉诚与爱因斯坦的同框就不会显得那么风马牛不相及了。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官网上,为爱因斯坦单设一栏,提及这位最聪明的犹太人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渊源:1923年,爱因斯坦访问以色列理工学院,种下了第一棵棕榈树,至今依旧屹立于旧教学楼前。回到德国后,爱因斯坦成立了以色列理工学院第一届学会并亲自担任主席。
在公开场合,李嘉诚至少两次引用过爱因斯坦的话。一次是2015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启动仪式上,一次是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时,《参考消息》刊登李嘉诚专访,末尾是他引用的爱因斯坦名言:「永远不要放弃想做的事,拥有大梦想的人,比知道所有事物的人更具力量。」
03、谁在下注以色列
李嘉诚之前,以色列早就已经进入硅谷巨头们的视线。
《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里提到:当以色列日趋强大时,许多流散在外的犹太人才开始将目光投向以色列,并认为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发展生意的地方,而不仅仅是出于同情或者慈善的心理对其进行投资。
谷歌很早就在以色列布局,也频频收购以色列创业公司。而其最初关注到这个小国,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公司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的犹太裔身份。如今在硅谷,几乎没有哪个科技公司能忽视以色列的研发创新能力,以色列在英特尔、思科、谷歌、微软等公司的版图中都占有重要位置。
连最虔诚的风险厌恶者巴菲特,也在2006年以色列与黎巴嫩交战之际出手,以45亿美元买下了以色列最大的金属加工工具制造商伊斯卡,打破了自己延续了几十年之久、不收购任何国外公司的纪录。
这一年,同样冒着炮火勇闯以色列的,还有巴菲特的好友比尔·盖茨。盖茨希望以此向外界传达一种信号:「我们不怕谷歌。」他曾表示,微软与最大竞争对手谷歌之间新战争的前线就是以色列。
李嘉诚之后,中国企业家们前往以色列取经成为风潮,这个人口不足1000万的小国被神话为「企业家必去之地」。
2016年,任正非在华为心声社区上转发过孙亚芳的一篇《以色列崛起之谜》,要求「所有华为人都认真阅读」。去年8月,任正非在内部讲话时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表示华为要招会使「洋枪洋炮」的「高鼻子」,就引用了以色列崛起的例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一次人才大转移,是从前苏联转移了300万犹太人到以色列,促进了以色列的高科技发展,这就崛起了一个世界奇迹。现在是第二次人才大转移的机遇,华为已经敞开怀抱在全世界接收这些科学家,他们愿意在哪个国家,华为都有科研机构可以接纳,科学家想在哪儿办公,我们就在哪儿建研究所。
2018年秋天,王石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游学,为期两年。王石说,以色列最吸引他的是精准农业,他希望自己70岁以后到戈壁滩上去种庄稼。以色列的耐特菲姆(Netafim)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滴水灌溉系统供应商。
也是这一年,马云刚刚带着阿里巴巴的35名高管前往以色列参观学习。这段访问中有一个小插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以色列总理向马云介绍以色列的导弹模型,开玩笑说,我不能在阿里巴巴上买一枚以色列防空导弹吧?马云机智应变:淘宝不贩卖军火,但零配件一应俱全。
阿里投资收购的以色列创业公司不在少数,例如二维码技术公司Visualead,AR技术公司infinity AR,新零售技术公司Twiggle,汽车技术公司Nexar等。同为浙商的郭广昌也在以色列斩获颇多,2017年,复星投资的以色列医疗美容器械公司Sisram在港交所上市。投资界一度有个说法,「(以色列)特拉维夫的项目都被浙江人淘遍了。」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李嘉诚,他始终都是「风向标」式的人物。2015年6月,李嘉诚出席汕头大学毕业典礼,在演讲的结尾说:「大家都知道,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将合办一所新大学,今天我借用犹太教里的一个古老命题:我不为己,谁人为我,但我只为己,那我又是谁?」
版权说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部分图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本文仅为分享,不为商业用途。若错标或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