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开年第一会密集召开!背后隐藏着惊人秘密!

宏观声音
01-19 13:44

2025年度合作盛典暨企业家蛇年春晚

精彩抢先看⬆️⬆️

 

 

最近的一些热点,恐怕就是各地的开年第一会了。

 

这个会,很重要。

 

3月全国大会之前,各地都要制定今年的经济目标和实现方式。

 

这里面,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会议最多。

 

来看下各地的发声:

 

陕西,2025年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16个、总投资287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917亿元。

 

江苏,一季度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807个,比去年增加97个。

 

安徽,第一批开工重大项目622个、总投资405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19.8亿元。

 

重庆,先开工投产304个项目,总投资达3860亿元。

 

……

 

发现没,今年各地都开始恢复项目投资了,尤其是新基建和产业项目的申报。

 

干字当头,抓好落地,全力实现开门红!

 

值得注意的是,刚开年,高层调研的第一站就去了山东。

 

要知道,山东是全国第三经济大省,足见今年的经济方向以及对拉经济的重视程度。

 

2025年,我国的GDP增长目标预计将继续维持在5%左右。

 

考虑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2021-2035年的平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4.73%左右。

 

所以,保持5%左右的增长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1个点的GDP增速对应200万的新增就业。

 

可见拼经济有多重要!

 

而拥有庞大市场的经济大省,要率先挑起大梁!

 

 

哪些是经济大省?

 

2023年全国经济体量TOP6: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

 

广东13.5万亿;江苏12.8万亿;山东9.2万亿;浙江8.2万亿;四川6万亿;河南5.9万亿。

 

这6省经济体量集中在6-14万亿左右,对中央财政的贡献超6成!

 

有机构预测了2024年各省市的GDP数据,全国经济体量TOP6依然是这6省。

 

 

河南自1983年以来一直保持GDP榜单第5的位置,2023年被四川反超,就看2024年这两省表现如何了。

 

河南和四川这次都提出,会坚定扛稳经济大省挑大梁的重任。

 

广东和江苏的竞争也很激烈,这是第一和第二之间的较量。

 

广东强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责任。

 

江苏也宣布,结合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要求、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更高站位谋划工作。

 

还有山东和浙江,也纷纷明确要切实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作用。

 

记得去年上半年,还是把科技放在首位。

 

现在不但把内需放在科技前面,更是把经济大省当成了拉动经济的主要抓手!

 

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重要通知,直接标注了“特急”两个字。

 

就是在催促各地抓紧时间上报项目,申报资金。

 

这不,经济大省们齐发力:

 

山东启动了706个项目,投资额达6575亿元;

 

河南签约、开工、投产的项目加起来有2301个,总投资超1.3万亿元;

 

江苏也很拼,450个重大项目中的230个新项目已经全部启动。

 

看,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震撼!

 

接下来,为了拉经济,基建依然是重头戏。

 

至于无效基建,高层已经对一些省市进行严控,除供水、供暖、供电等基本民生工程外,其他新开工项目,一律驳回!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各地财政都不再提过紧日子了。

 

代替它的,是一个全新的指示:“快花钱”!

 

这是个里程碑式的经济转变!

 

最近涨工资的新闻也多起来了。

 

国家人社部数据显示,湖南、吉林、云南等地都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涨幅都很明显。

 

比如,湖南省最低一档从1550元,上调到1700元,涨幅达到9.7%。

 

吉林省最高一档从1880元,上调到2120元,涨幅高达12.8%。

 

另外,多个省份和城市发布的最新企业工资指导线,也都有明显提高。

 

上个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还有生育补贴,目前也在讨论中,预计今年上半年会落地。

 

财政刺激层层递进,类似的政策后续会逐渐多起来。

 

不管是基建铺开,还是工资上涨,都是为了让整个内循环体系活跃起来。

 

现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市场上的钱不流动,交易不活跃,在空转,大家都去存钱,那基本社会上的经济活动就是停滞的。

 

毕竟你的消费是他人的收入,他人的消费是你的收入,只有大家都消费,大家才都有收入,都不消费了,大家就没收入了。

 

各地还是要带头消费,才能促进内循环。

 

与此同时:

 

加大社会保障,敢于消费!

 

增加收入,多重分配,有得消费!

 

建立诚信体系和信用机制,良性消费!

 

 

要想拼经济,还有一个大前提,必须稳定就业。

 

最近各地也在千方百计抓就业。

 

多地人社部门已经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在省内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不再对应聘者是否具备工作经历及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进行审核。

 

多个省份的公务员招录政策也出现重大调整,报考年龄上限放宽至40岁。

 

接下来啊,还会有一系列相关政策密集发布。

 

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就业压力太大了。

 

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再次刷新历史峰值!

 

 

所以各地会议也明确指出: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毕竟国内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才是基本盘!

 

为了完成任务,刺激政策还会有,甚至可能超预期。

 

我们的财政还有发力空间。

 

首先,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力度。

 

说白了,就是大胆借钱、加速花钱。

 

其次,更大规模发行ZF债券。

 

你想啊,投资者看到ZF有这么大动作,就知道稳增长的决心不是说说而已,这会让大家更有信心,跟着ZF的步伐,把钱投入到经济建设中。

 

再次,优化支出结构,做到精准投放。

 

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在教育上,精准扶持薄弱学校;扶持企业时,着重有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最后,给地方更多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

 

地方对当地情况最了解,知道哪些地方最需要钱来发展。多给地方一些转移支付,就相当于给地方输血,让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去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这四招环环相扣,从加大支出到精准投放,从稳定市场信心到增强地方实力,全方位推动经济重新好起来!

 

总之,我们的经济空间大,潜力也大。

 

只要采取实质有力措施,相信冬天不会很长!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越是在大寒冬,越是能孕育出大机遇。2024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出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民营企业家注入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平台经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抱团发展甚至成为“必修课”。2025年,民营企业家如何破局,转危为机?

 

1月21日-24日,天九共享2025年度合作盛典暨企业家蛇年春晚将在北京举行,多位国内外政商大咖将全方位剖析经济形势,为民营企业家出谋划策、指明方向。盛典将汇聚2000位商界精英,打造资源共享,报团取暖的绝佳平台。2025年首次高规格、高质量人脉盛会,名额有限,先到先得!>>>点击立即报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