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招!国家设立史无前例“神秘部门”,国运之战提速!

宏观声音
01-13 10:49

2025年度合作盛典暨企业家蛇年春晚

精彩抢先看⬆️⬆️

 

 

2024年年末,针对低空经济领域,国家连出了2个大招。

 

12月23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特别提到了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和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旨在扩大空域资源供给,实施空域资源分类精细化管理

 

这是继600米空域权下放给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后,空域管理再迎重磅指示。

 

在过去,中国的所有低空区域(1000米以下)都是管制空域,由空军按照“军航管片,民航管线”的使用方式严格管制,任何私人民用的航线,都必须提前申请报批,获准方可使用。

 

严格管制下,空域就像是一种路权资源,对低空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冲突。这就好比,车有了,却不开放路面,那还怎么上路呢?

 

如今,顶层设计文件出炉,意味着在政策上为低空经济开闸放水、铺路架桥,是促进低空经济起飞的重要举措。

 

无独有偶,仅4天后——即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而这个史无前例的新机构,正是为了协调各方资源,全面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一前一后,这两大重磅举措有望推动低空经济真正迎来爆发前夜,背后释放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堪称影响国运。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是一个比肩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夜之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摩拳擦掌,难以抑制想要“起飞”的冲动。

 

但是,低空经济涉及的产业链之长、环节之多、复杂性之高,各大城市不宜盲目上马、大干快上,否则不仅仅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甚至还会对地方经济造成反噬。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低空经济存在“三层万亿”发展空间:第一层即低空飞行器制造;第二层即低空运营服务;第三层即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等相关产业链上下游。这三层分别对应的低空飞行制造器、低空应用场景和低空基础设施,地方政府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抢抓黄金赛道:

 

锚定自身优势,找准细分赛道

 

在整个低空经济板块中,低空制造业务贡献最大,超过50%,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分量。

 

内容图片

 

而据前瞻经济学人产业观察组发现,低空飞行器产业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现高度重合。特别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即“飞行汽车”),供应链端零部件有70%-80%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合,另外20%则是传统航空器用到的高可靠性零部件

 

内容图片

 

比如,与新能源汽车相似,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三电系统)也是eVTOL的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高达45%-50%。只不过eVTOL对三电系统的要求更高,正在探索更优解决方案。

 

内容图片

 

这意味着,具备相关产业基础的城市,在切入低空经济赛道时更具优势。

 

像近两年乘势而上的常州,倚赖全国独大的动力电池产业(常州动力电池产能占国内三分之一),丝滑切入低空经济万亿赛道。为全球首个电动垂起飞行汽车——小鹏汇天飞行汽车X3提供动力电池的,正是常州的黑马企业中创新航。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下放空域权的六个城市,不是新能源汽车大市就是航空强市

 

深圳是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合肥聚齐了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苏州和杭州所在的长三角是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且航空产业基础雄厚;成都则是全国重要的航空工业中心。

 

因此,各大城市只有在低空经济产业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谋划更清晰的发展目标。

 

挖掘应用场景,跑通商业闭环

 

尽管低空飞行器占据低空经济最具价值板块,但决定其能不能大规模量产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市场需求大、频次高的成熟应用场景

 

这是各地低空经济能否跑通商业闭环的关键。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可能的落地场景,低空+文旅、低空+城市治理、低空+物流、低空+载人通行,成为低空经济的四大主流场景。

 

低空+文旅

 

低空文旅是指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等从事的旅游活动。业内保守估计,国内低空旅游市场潜在客户约有4亿人次。然而,由于大众消费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低空旅游总体处于前期市场培育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消费市场。

 

低空+载人通行

 

低空+载人通行是低空经济领域最被期待的应用场景。其中,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两大地区,正在密集开通区城际间低空航线。

 

而相比直升机,eVTOL更低碳环保、噪声低、成本低,无需跑道、稳定性好,成为最热门的载人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 eVTOL 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95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低空+城市治理

 

低空经济浪潮推动了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领域的融合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城市治理等场景形成了协同效应。在城市治理领域,无人机已经在城市测绘、道路巡检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有很好的应用。

 

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表示,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14.9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低空+物流

 

无人机一般在100米以上空域飞行,以每15米高度划分,1000米以下低空至少能隔出60层来供物流无人机跑空中物流。目前,低空物流无人机主要应用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外卖即时配送。深圳、上海等地已落地了15条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过16.7万单。据预测,2026年即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将达到957.8亿单,上述配送业务可在空域环境具备的情况下,通过无人机方式实现。

 

其二,快递物流配送。快递物流配送。2023年中国快递配送订单超1320.7亿件,其中针对紧急件派送等小批量、高频次重量轻的配送件,也适合无人机传递。

 

总而言之,作为打通低空经济商业闭环的关键,积极培育应用场景,也可能是培育城市后发制人的优势。

 

完善配套设施,搭建腾飞底座

 

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先行。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各大城市低空经济能否实现大规模商用。

 

其中,“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成为了这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设施网是低空经济的物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低空飞行起降站、接驳设施、能源站、紧急备降场地、停机设施、检修设施以及飞行测试场地等。这些设施为低空飞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确保了飞行的安全、高效和便捷。

 

空联网是低空经济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了低空感知及通信的需求。主要涵盖了通信设施、导航设施、监视设施和气象设施等。空联网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低空飞行的安全性,还为飞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航路网是低空经济的航行保障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低空数字空域图、空域表示、数字孪生、3D地图、知识库和规则库等。这些数字资源为低空飞行提供了精确的导航和规划服务,确保了飞行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服务网是低空经济的数字化管服系统,也是低空经济的综合监管平台,主要包括低空监控系统、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和低空飞行管控系统等。这些系统以客户为导向,满足了监管安全要求和企业飞行要求,提供了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飞行服务的一站式管理。

 

这四张网各司其职,同时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支持低空运行和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架构。

 

结语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培育低空经济就是投资未来。

 

普通企业该如何参与到以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天九来告诉你!天九共享平台持续精准挖掘并帮助新质生产力项目加速,为传统企业提供了资源和平台支持,助力企业轻松搭上前沿科技发展红利的顺风车。

 

1月21日-24日,天九共享2025年度合作盛典暨企业家蛇年春晚将在北京举行,多位国内外政商大咖将全方位剖析经济形势,为民营企业家出谋划策、指明方向。盛典将汇聚2000位商界精英,打造资源共享,报团取暖的绝佳平台。2025年首次高规格、高质量人脉盛会,名额有限,先到先得!>>>点击立即报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