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做最坏打算
今天(8月11日),有两件大事值得投资者关注。
第一,是领导人对粮食浪费现象、特别是餐饮浪费做了批示。
第二,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落实户有所居加强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和宅基地上房屋,严禁社会资本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禁借租赁、盘活利用之名违法违规圈占、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等。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事实上都指向了一个目标——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关注本号的读者应该记得,今年以来我不止一次分析过粮食问题,也预测了股市里粮食股、食品股的上涨。
粮食安全再次引起全面关注,是两大重要原因:第一,是疫情的影响;第二,是中美博弈和“内循环”概念的提出。
疫情在全球爆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反应非常快,立即宣布限制粮食出口。根据公开报道,至少有13个国家出台了限制措施,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塞尔维亚等。
因为大家都意识到,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必然影响全球粮食的生产、收获、加工、存储、交易和运输。再加上蝗灾和洪涝灾害,2020年全球粮食变得更紧张、涨价都是必然的。
世界粮农组织7月发布的报告估计,2020年全球缺粮人口将增加1.3亿人,总数达到8.2亿人。其中亚洲的饥饿人口最多,非洲的饥饿人口增长最快。
亚洲挨饿的人,竟然比非洲多1.3亿人,这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而产粮大国俄罗斯,其农业部长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说白了,俄罗斯准备在全球缺粮的时候,张扬一下“卖方”的权利。其实,其他耕地多、人口少的国家也会这样想、或者这样做。
这对于粮食进口国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
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不仅仅是疫情,还有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疫情只能影响一年两年,真正会长期化的,需要“打持久战”的,是中美战略博弈。
这个博弈期,可能长达20年。而在战略博弈中,美国一定会针对中国的软肋不断生事。
中国最大的软肋,一个是能源、一个是粮食。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天然气正在迅猛增长,估计未来也会达到60%以上,甚至70%。粮食,中国也有一定的缺口。
石油、天然气的缺乏,还比较容易对付;粮食如果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9倍,美国是中国的5倍,巴西是中国的3倍。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说法:
1、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每年为470公斤左右。
2、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3、中国可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和小麦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每年需要进口接近1亿吨的大豆,用来生产食用油和饲料。也就是说,中国人吃的肉蛋里,相当大的比例是从进口大豆里转化过来的。
所以,如果全口径计算,中国的粮食总自给率应该在88%左右。如果没有这1亿吨大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会下降,肉蛋会变得稀缺、价格昂贵。
有人计算过,如果让中国粮食在“全口径”上实现100%的自给自足,还需要增加大约3亿亩耕地来种植大豆等作物。
目前中国农村的宅基地总面积大概是2.7亿亩,其中1.14亿亩是闲置的。如果把闲置的1.14亿亩宅基地变成耕地,中国每年可以减少进口3000万吨的大豆。
而这,正是国家近年来清理闲置宅基地,推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因。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北京新出台的“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和宅基地上房屋”,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当然还有一个含义,就是防止逆城市化。
在城镇化模式上,存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1.0版,以及“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2.0版。目前国家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就是2.0版。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把人口集中在大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里,减少耕地的浪费。
至于领导最新批示,要求减少粮食浪费,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014年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大概有35%的粮食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被浪费掉了。很多媒体都转载了这一报道,35%的比例令人震惊。
随便百度一下,我们还能找到如下的数据:
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
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除了餐饮活动中的浪费,粮食在存储中、加工中也存在比较严重的浪费现象。
2014年时任国家粮食局副局长的吴子丹曾透露: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几年后的一篇报道则说:我国农户家庭阶段性储存的粮食每年大约2500亿公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由于储存设施条件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的损失比例在8%左右,核算下来,全年粮食损失浪费大约在400亿斤以上。
无论是700亿斤,还是400亿斤,都是令人瞠目的天文数字。即便按照400亿斤计算,养活1亿人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加工上,由于片面追求“特制”、“精品”,粮食损耗很大。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曾做过测算,以20%的大米被加工成特制米估计,我国每年就损失大米约80亿斤。
如果我们能把粮食的存储、加工、餐饮等环节的浪费都控制住,中国其实是不需要每年进口的1亿吨大豆的。我们的耕地是够用的,实现粮食完全自给也是有可能的。
从领导人的批示看,未来国家将采取更多措施来推进节约粮食,包括加强立法、监管等。
那么问题来了:由于疫情和中美战略博弈叠加,未来中国会闹粮荒吗?有没有必要多买些粮食?粮食股、食品股未来还有机会吗?
我的看法是:国家的管控能力比任何时候都强大,这从今年的疫情中就可以看出来。再加上中国有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在全球各地开拓了很多渠道,保障粮食安全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真的缺粮,通过建立临时的“配给”机制,可以度过难关。
如果有热钱试图在中国炒作粮食,那么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现在物流、仓储的信息这么透明,想惩治在粮食上投机倒把的人,是非常容易的。
但资本市场就不同了,粮食股和食品股的上涨,受到的限制比较少。只要你不操纵市场,不使用内幕信息和违规资金,就没有问题。所以,粮食股、食品股的反复活跃,会继续下去。而且局势越紧张,这些股票越容易涨。但炒高了,一样有风险。
此外,鉴于中美博弈的长期性,所以保证粮食安全将是长期基本国策,这将影响到中国城镇化的基本路径——让“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模式变得更重要,因为可以节省耕地。所以,大城市及其都市圈的不动产,将强者恒强。至于在人口流失地区,其利用率低的新区、开发区会重新变成耕地,用来生产粮食。
最后想强调一点: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安全,说明中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打“持久战”,来全力应对可能到来的惊涛骇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