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钱,正流向哪里?

行业趋势
2020-07-22

2020年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之年”。

在这样的年份里,央行超发的货币都去了哪里?哪些城市成为“资金争夺战”的最大赢家?今天来分析一下。

目前的公开数据是不完整的。很多城市还没有公布6月的金融数据,有的甚至只公布到3月末。而公布到5月数据的城市最多,所以我们只能来比较一下截至5月末的数据。

关于“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的重要指标意义,在这里再重复一下:

它是客观数据——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是央行统计的,所以没有被污染。如果用单一数据评价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最有价值的就是资金总量。用它来分析楼市、不动产价值,也是非常有效的。

先看一下全国的整体情况。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0.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本外币存款余额209.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以下简称为“资金总量”)的同比增速在5月末超过10.2%,就算跑“赢了大盘”。反之如果增速低于10.2%,就跑输了大盘。

下面是中国内地30个主要城市截至5月末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增长情况。

 

第一,杭州是增长冠军,增速达到了惊人的19.9%。。

截至5月末,杭州汇聚的资金总量突破了5万亿,达到了5.07万亿,同比飙升了19.9%。其中净增的资金总量超过8400亿,增量仅次于北上深、超过了广州。

经过了2020年上半年的飙升之后,杭州跟重庆、成都拉开了距离。之前在很多年里,这三个城市汇聚的资金总量一直非常接近。而杭州跟广州之间资金总量差距则进一步减少,只有不到1.4万亿了。这其实跟杭州目前城市竞争的态势非常吻合——杭州正在摆脱“强二线城市”的阵营,开始追赶一线城市。

今天又传来一个大消息:蚂蚁金服即将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估计市值将达到2000亿美元,也就是1.4万亿人民币左右,跟中国平安不相上下。这将给杭州制造数以万计的新的亿万富翁、千万富翁,当然也会造成杭州汇聚资金的进一步跃升。

第二,深圳维持了较快增长速度,位居第二。

深圳前5个月的增速达到了17.5%,在30强里位居第二。至于净增额,则达到了1.38万亿,仅次于京沪。深圳汇聚的资金总量,正在向着10万亿进发,有可能在今年年内突破10万亿,成为香港、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四个汇聚资金“超10万亿”的城市。

10万亿是什么概念?看看河南省和湖南省汇聚的资金总量就知道了,这两个省都堪称是中国的经济、人口大省,截至5月末河南汇聚的资金只有7.63万亿,而湖南只有5.6万亿。

此外,深圳正在把广州甩开,两个城市汇聚资金总量的差距达到了2.9万亿,正好是“一个武汉”。

第三,宁波和长沙资金增速也都超过了15%,在30强里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

此外,宁波和长沙汇聚的资金也都超过了2.2万亿。几年前,在西安和郑州超过2万亿的时候,我曾提出过一个标准,资金总量超过2万亿才能称为“强二线城市”,所以当时的强二线城市是9个——杭州、成都、重庆、南京、苏州、天津、武汉、郑州、西安.

现在,宁波、长沙、济南都超过了2万亿,青岛、无锡也很快会超过2万亿。“强二线城市”会扩容吗?我的看法是,强二线最多10个,多了就不值钱了、没有意义了。

总结一下:在2020年上半年的资金争夺战里,杭州、深圳、宁波和长沙,可谓4大赢家。

有意思的是,前三个城市都出现了房价飙升的情况,而长沙是在房价平稳的情况下实现的资金总量大涨。

这意味着什么?可能意味着长沙的增长更健康一些。而杭州、深圳、宁波显然有炒房热钱的流入。其中深圳已经收紧了房地产调控,相信下半年资金增速会有所下降。

第四,跑赢大盘的城市还有:东莞、南通、上海、青岛、苏州、温州、石家庄、广州、佛山、北京、西安、昆明、福州等城市。

第五,跑输大盘的城市是:沈阳、南京、成都、重庆、天津、武汉、郑州、大连、济南、合肥、无锡、太原、长春。

南京跑输大盘比较出人意料,由于苏州增长迅猛,南京汇聚的资金总量随时有被苏州再次反超。此外东莞汇聚的资金,也有望在两三年内超过佛山。至于大连的排名,几乎每年都在下滑,相信不用三年就会被挤出前30名。

如果我们把这些城市放到“1949年至今”的更长时间段里观察,就会发现:

自1949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城市,是深圳和北京。深圳自不用说了,北京在1949年的时候,经济上都未必能排入全国前6名,那时候上海汇聚的资金是北京的5倍以上。但几十年过去了,首都的地位帮助北京先后超越了天津和上海,目前甚至超过了“上海+天津”,这让北京成为中国唯一的超一流城市。

广州和成都的地位,跟1949年时相比也是有所提升的。

至于1949年以来衰落最快的城市,当属大连、天津。这两个城市当年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中国第二和第四,如今第四的大连下滑到了第26名,第二的天津下滑到了第10名。此外,沈阳、南京、武汉的地位也都有轻微下降。至于无锡,下滑的也比较多。

展望未来,深圳和杭州崛起的势头仍将持续。而如果深圳扩容,则将具有挑战上海的能力。杭州即便不扩容,也具备了挑战广州的能力。

至于苏州,则出现复苏的迹象,有可能再次改变“强二线城市”的排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