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上市了,他们却笑不出来
学会在动荡中独立思考、冷静思考,想好自己生存发展的新模式。——经济学家管清友
如预料,“住房不炒”依旧是今年地产行业的发展主题,这给房企的“后楼市梦”泼了盆冷水。
面对宏观调控和疫情对楼市形成的双重打压,房企今年的日子不好过,尤其是中小房企。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小房企们一直在忙三件事:
一、忙着赴香港IPO(首次公开募股);
二、忙着拿地;
三、忙着盖楼。
这三件事看似高大上,背后却是中小房企在生存线上的挣扎。说多了都是泪。
漏雨的“避风港”
吃紧的现金流
港股,因为审核宽松且时间短,一直是内地科技、医疗等企业的IPO首选。上周,广东房企实地集团向香港联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进入赴港IPO实质阶段。至此,今年计划赴港IPO的房企共九家,浩浩荡荡的队伍规模,直逼目前正火的科技概念企业。
实地集团很实在,开诚布公地说明了本次IPO的融资目的。
资料显示,实地集团本次募资所得款的计划用途为:1)用于建设广州常青藤、广州蔷薇国际、三亚海棠华著及重庆永川蔷薇国际;2)用于偿还现有贷款的大部分,包括于2024年6月到期的七年期商业贷款未偿还结余6.57亿元以及2022年到期的三年商业贷款未偿还结余2.28亿元;3)用于一般企业及营运资本用途。
可见,实地集团面临着巨额工程投入和债务。从本次披露的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来看,实地集团在2017年至2019年的指标分别为25.15亿元、6.63亿元何2.23亿元。可见,实地集团的现金流正在逐步吃紧,以至于需要通过募资来偿还两年后到期的商业贷款。
与实地集团一同“排位”的鹏润控股,现金流形势更严峻。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前十月,鹏润控股账面资金仅2124万元,极易爆发财务危机。
之所以穷的如此可怜,是因为鹏润控股为了IPO而选择在短时间内将债务清偿,导致现金快速减少。
然而,不是以每一家房企都有鹏润控股这样的“勇气”来偿债。数据显示,2019年末房企的总有息负债量46942亿元,同比增长16.40%。受疫情影响,我们推测房企负债率会更高。
补充现金流,成为中小房企IPO的主要诉求。至于为何一定要去香港,根本原因是内地融资成本高。通常,我们对地产行业采用简单粗暴的评估模式:房企规模越大,销售业绩会越好,风险会更低,融资成本自然低。反观规模有限中小房企,当前在内地的融资成本较高。
选择港股就一定能实现快速融资么?未必,基于当前形势看,赴港IPO的中小房企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
第一,港股整体形势走低,上周恒生指数下跌超过5%。在不确定的地缘因素下,房企在香港资本市场实现理想融资的可能性小。要知道,近年房企在港股IPO募资的最低记录仅8亿港元左右。
第二,美国收紧对中概股的监管,可能引发中概股大规模去香港二次IPO。中概股的回流,将使香港资本市场竞争更激烈;
第三,港股投资者对待房企标的通常更关注净资产。净资产越高,说明企业实力越强,并购他人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目前高负债率是内地房企的主要特征,加之营收萎缩,不易获得投资者认可。
地方“新城梦”
债务加一层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除了“住房不炒”之外,“因城施策”将是今年地产行业的一大方向。
“因城施策”,意味着在房地产统筹规划方面,全国不会再有一刀切式的政策,而是由地方政府合理安排。此外,政策还引导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这说明,一线城市之外的新一轮基建潮拉开了帷幕。
的确,对于目前的地方政府而言,获取土地收益是快速扩充财政的手段,地方政府有理由希望本地楼市蓬勃发展。今年以来,多地政府出台了楼市宽松政策,并推进新城计划,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房企多拿地。
这让布局二三线城市及城镇的中小房企看到了一丝曙光。事实上,中小房企已经借机开疆拓土,背水一战。仍以实地集团为例,作为地方性发展房企,它提出了“覆盖全国”的布局策略,称要迅速进入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以及海南六大城市群。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实地集团新增土地货值达195.1亿元。
然而,“覆盖全国”的策略实施难度很大,尤其对于实地集团这种规模有限的房企。
一方面,很多的新城计划都是地方政府的一厢情愿。事实上,由于近十年来的过度开发建设,多地已经积累了楼市泡沫,特别是在三线城市和城镇。如此,房企今年加大力度的投资建设很难获得理想的短期回报,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引导房企拿地,会用土地抵押来协助房企贷款。这样,房企就背上了更重的债务,进一步加剧对现金流的伤害。
控制不住的成本
抵挡不住的挤压
自5月初,螺纹钢期货价格持续走高,反映出其需求的旺盛。作为重要的基建原材料,目前55%以上的螺纹钢都用于房地产行业。螺纹钢的价格走高,意味着房企的盖楼运动正在大力度推进,也意味着房企的建设成本加大。
成本高是地产行业的普遍现象,不论头部房企还是中小房企,大家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扩张规模。根据目前国内房企规模判断,如果一家房企规模低于千亿级别,就很难生存下来,极有可能被吃掉。
除非,中小房企有特别过硬的增值服务和特色项目。
实地集团应该看到了这个趋势,便开始在社区商业方面发力。根据披露信息,实地集团拥有一站式消费商业街、社区商业MALL两大核心产品线,以及海绵创客学堂、秘风港和贝瑞母婴三大商业配套,并可对社区配套服务进行全场景智慧化改造。
这虽然是一个发展思路,但并无特色优势,因为头部房企对于这种模式操作更加游刃有余。通常,头部房企采用集团化管理思路,会将住宅、商业、物业、文化等细分领域独立运营,并形成专属品牌,强化增值服务的运营以及经营能力。
也就是说,中小房企面临的困境来自方方面面。由于头部房企早已走出传统地产开发领域,推进经营“多元化”,中小房企不论在哪个领域试水,总会被无情地挤压。
对于行业形势,经济学家管清友判断:尽管经济下行,我国地产行业仍能持续更长时间发展,房企应该为自己鼓劲。
在第339届中国独角兽商机大会上,管清友借用他在《在历史的转弯处》一文中的话与企业家共勉:“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历史长河中。你很难逃离,你必须适应。这个时候,我们的认知水平、思想境界决定了我们的企业经营,决定了我们的投资乃至人生。”
独立思考,另辟蹊径,这对于广大中小房企的确存在难度。如果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固有领域,形成地区强势品牌,至少可以活下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